史家營鄉

史家營鄉

史家營鄉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距區政府65公里,西北兩面與門頭溝區接壤,東鄰大安山和佛子莊鄉,南接霞雲嶺鄉。全鄉總面積110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史家營鄉旅遊地圖史家營鄉旅遊地圖

史家營鄉轄12個村委會(鴛鴦水村、柳林水村、楊林水村青林台村秋林鋪村蓮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營村大村澗村、西嶽台村、青土澗村金雞台村)。 史家營鄉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距區政府 65 公里,西北兩面與門頭溝區接壤,東鄰大安山和佛子莊鄉,南接霞雲嶺鄉。全鄉總面積 110 平方公里,轄屬 12 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 10117 人。

地理位置

史家營鄉文化史家營鄉文化

史家營鄉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距區政府65公里,西北兩面與門頭溝區接壤,東鄰大安山和佛子莊鄉,南接霞雲嶺鄉。全鄉總面積110平方公里,轄屬12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10117人。全鄉地處太行山系百花山脈東南麓,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體走向為東北—西南,百花山最高處海拔1991.18米,最低處位於柳林水村,海拔395米,山峰高度一般都在海拔500—800米之間,屬低山地貌,是大石河北支源頭。年最高氣溫月平均26.5℃,最低氣溫月平均6.4℃。

地理環境

史家營鄉文化史家營鄉文化

擁有耕地1918畝,園地4558.5畝,林地9855公頃,林業覆蓋率75.1%。盛產核桃、花椒等乾鮮果品。史家營鄉煤炭資源豐富,經濟實力雄厚。石炭紀、侏羅紀兩個重要煤層貫穿於全鄉,東西走向長度為20公里,南北寬為3公里,總儲量約為2.5億噸。發熱量5500——7600大卡,年產量300萬噸,占全區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占全市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優質無煙煤的生產基地。2005年,全鄉經過煤礦重組整合,由2004年的54個礦井整合為19個礦井,煤炭集團2個。

旅遊資源

史家營鄉旅遊資源獨特,開發潛力巨大。聖蓮山(聖米石塘)旅遊風景區,是一處集綠色生態、奇山異峰、宗教文化、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稱。“京郊生態名山,人類綠色家園”百花山旅遊風景區有野花上千種、野生動物36種、鳥類130種,是一處集生態休閒度假、科普康體健身和避暑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鄉境內還有“小西天”瑞雲寺和溶洞群等開發價值很高的旅遊景點。史家營鄉投資環境優越,發展前景看好。村村通柏油路,程控電話入戶率達98%,行動網路覆蓋率達95%,是海內外朋友經商、旅遊、置業的樂土。我們願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攜手合作,本著“互利互惠、讓利於人”的原則,共同開發建設,努力把史家建設設成為礦業發展示範鄉、京西旅遊觀光鄉、京郊山區文明鄉,全力打造富裕、文明、開放的京郊山區一流鄉鎮。

資源環境

史家營鄉煤炭資源豐富,經濟實力雄厚 。石炭紀、侏羅紀兩個重要煤層貫穿於全鄉,東西走向長度為 20 公里,南北寬為 3 公里,總儲量約為 2.5 億噸。發熱量 5500 —— 7600 大卡,年產量 300 萬噸,占全區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占全市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優質無煙煤的生產基地。 2005 年,全鄉經過煤礦重組整合,由 2004 年的 54 個礦井整合為 19 個礦井,煤炭集團 2 個。

史家營鄉旅遊資源獨特,開發潛力巨大 。聖蓮山(聖米石塘)旅遊風景區,是一處集綠色生態、奇山異峰、宗教文化、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稱。“京郊生態名山,人類綠色家園”百花山旅遊風景區有野花上千種、野生動物 36 種、鳥類 130 種,是一處集生態休閒度假、科普康體健身和避暑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鄉境內還有“小西天”瑞雲寺和溶洞群等開發價值很高的旅遊景點。

史家營鄉投資環境優越,發展前景看好 。村村通柏油路,程控電話入戶率達 98% ,行動網路覆蓋率達 95% ,是海內外朋友經商、旅遊、置業的樂土。我們願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攜手合作,本著“互利互惠、讓利於人”的原則,共同開發建設,努力把史家建設設成為礦業發展示範鄉、京西旅遊觀光鄉、京郊山區文明鄉,全力打造富裕、文明、開放的京郊山區一流鄉鎮!

行政區劃

金雞台村

金雞台村,位於京西南百花山腳下,距房山區政府駐地 75 公里,交通、通訊極為便利。轄有金雞台、泡子、東港溝、西港溝、宋家台、於家塌、底下蘆、西嶺 8 個自然片。

1980 年—— 1993 年,劃歸北京礦務局工農區辦事處管轄。 1995 年—— 2005 年的十年間,金雞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村黨總支部書記劉增會被評為 2002 年度京郊十大新聞人物、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 2003 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金雞台村先後被評為京郊區縣首富村、北京市模範集體、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等榮譽稱號。金雞台村成為新世紀京郊大地上一面高揚的旗幟。

村址海拔 780 米,為中山地區。明代成村,稱雞兒台。傳說從前村西街口有兩塊巨石,構成一洞,洞內棲息一對金雞,村因此得名。全村總面積 18.8 平方公里,有 800 戶、 2022 人,皆為漢族。果產品有核桃、杏、花椒等。煤礦資源豐富,為優質無煙煤。現有煤礦 2 座。 1997 年,組建了金雞煤炭集團,對全村煤礦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管理,逐年加大礦井投入,安全生產條件得到提升,煤炭企業在全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支柱作用。 2004 年,農村經濟營業總收入實現 2913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22642 元。為了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2000 年,投資 1.5 億元開發聖蓮山旅遊風景度假區。同時在山外建起了北京聖日電器有限公司、金香閣飯店、五龍豪苑大酒店、北京世紀華表文化傳播中心、《中外酒文化》雜誌社,金雞台村闖出了一條可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金雞台富了。金雞台人真正感受到了黨在農村富民政策的溫暖。村里先後建起了衛生院、成人教育學校、中心幼稚園、國小教學樓、修建了街心公園、農業觀光園。從 1996 年以來,集體每年用於村民福利的資金達 500 萬元。 2005 年 9 月,金雞台村回響國家政策調整,對全村處於國礦範圍內的 13 個煤礦 14 個水平進行了關閉。

青土澗村

青土澗村,清代成村,位於鄉域北部,地處海拔 990 米的中山地區,通訊、交通極為便利。原名灰椴澗,因此地多椴樹而命名。後因歸青土澗大隊管轄而更今名。全村總面積 5.6 平方公里, 306 戶, 755 人,均為漢族。耕地 326.9 畝,主要種植玉米、穀子。果產品有核桃、杏核、花椒等。煤炭資源豐富。村內建有教學樓、衛生所、農民俱樂部。

西嶽台村

西嶽台村,清代成村。位於鄉域北部,地處海拔 930 米的中山區,村落在溝谷緩坡上,四面環山,通訊、交通極為便利。村民多由金雞台搬遷而來,因在金雞台西南,故稱西嶽台。 全村總面積 1.3 平方公里, 216 戶, 521 人,均為漢族。耕地 155.6 畝,主要種植玉米。果產品有核桃、花椒等。煤炭資源豐富,有煤礦 2 座,村民均享有收益分紅。

大村澗村

大村澗村,清代成村。地處海拔 1120 米的高山區,通訊、交通極為便利。原名大村,後取所轄大村、小村、灰青澗三個自然村名中各一字,組成今名。 總面積 6.4 平方公里, 135 戶, 238 人,均為漢族。耕地 110.4 畝,種植玉米為主,果產品有核桃。煤炭資源豐富,有煤礦 3 座。村民均享有分紅收益。 2000 年,被評為京郊農民人均勞動所得超萬元專業村。

史家營村

史家營村,明代已成村,因史姓居多,故名。全村總面積 4.8 平方公里, 355 戶, 873 人,均為漢族。果品有核桃、杏、花椒等。煤炭資源豐富,產優質無煙煤。有煤礦 1 座,村民都享有分紅收益。建有國小、衛生所。該村有五位革命烈士,於 1946 年、 1948 年解放戰爭中犧牲,村內建有烈士墓,是全鄉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曹家坊村

曹家坊村,位於鄉域西部,地屬海拔 950 米的中山區,百花山主峰在西 3.5 公里。遼代已在此建瑞雲寺,但村落成於清代,因最初一戶曹姓人家居此,故名。全村總面積 5.3 平方公里, 122 戶, 362 人,均為漢族。果產品有核桃、花椒等。煤炭資源豐富,村內有煤礦 2 座,村民享有分紅收益。創建於遼代的瑞雲寺又稱小西天,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前殿,後殿及配殿,現存兩大殿為清代建築,院內有三株三人合抱的古松,是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寺後二百米處原有塔院,塔已無存,只保存元代“故大行禪師通圓懿公功德碑並序”石碑,高 2.72 米,寬 1.46 米,碑記文字有 2600 字之多。村有土石路與公路相連,交通方便。曹家坊人依靠對煤礦企業的成功管理,逐漸走上了富裕之路。 2003 年,集體在區政府駐地良鄉鎮太平莊村為村民購置樓房,實施了整體搬遷。

蓮花庵村

蓮花庵村,位於百花山腳下,素有“百花山下第一村”的美名。東南距區政府駐地 75 公里,交通、通訊極為便利。明代成村,屬海拔 926 米的中山區。該村流傳著山梆子劇目《蓮花庵出家》:紀老員外外出討帳,將十二把鑲銅鑰匙交與兒媳劉鳳英掌管。婆母馬氏懷恨在心,誣陷鳳英與和尚通姦。丈夫信以為真,用鋼刀逼妻自盡,鳳英憤而出家到蓮花庵削髮為尼。馬氏惡行惹怒了雷公,將其擊死在破廟中。關於村名的來歷有兩個傳說,一說源於此;另一說源於聖米石塘(本鄉柳林水村境內)小和尚被師傅推下山崖,又遇仙人搭救,被蓮花盆托到此地。村民認為第一種說法較可信,村內確有蓮花庵遺址,另外和尚住廟而不應是住庵。全村總面積 7.8 平方公里,村民 483 戶, 1145 人,均為漢族。土壤為山地棕壤,植被豐茂,森林集中。耕地 9.9 畝,種植玉米、穀子為主,產核桃、杏、海棠等果品。

煤炭資源豐富,盛產優質無煙煤。依靠對煤礦的科學管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2004 年農村經濟營業總收入實現 1.8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 2.16 萬元。村內主要街道全部水泥硬化,建有辦公樓、禮堂、集中供水廠、衛生所、國小校及商業網點。老黨員、 60 歲以上老人可按月領取養老金;村民每年享有 500 元的生活必須品和 1000 元的生活用煤補貼;現役軍人家屬每年補助 1.2 萬元;考取大學的學生獎勵 6000 元。

2001 年開始開發百花山旅遊風景區。成立了開發公司,修復古建築,修建住宿、餐飲、娛樂設施,所有規劃項目進行了包裝,完成了高標和網際網路網址註冊。計畫在 2007 年完成自百花山至白草畔山頂觀光軌道車 6 公里、景區公路水泥硬化 11 公里及三個旅遊功能區的建設項目。此景區是史家營鄉繼聖蓮山風景區之後全力打造的又一旅遊亮點。1999 年以來,蓮花庵村先後被評為京郊百富村、京郊百強村和首都文明標兵村。

秋林鋪村

秋林鋪村,明代成村。位於鄉域西北部,百花山東麓。地處海拔 1000 米左右的中山區。全村總面積 15.8 平方公里, 628 戶, 1568 人,皆為漢族。耕地 654.4 畝,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果產品有核桃、蘋果、海棠等。煤炭資源豐富,為優質無煙煤。村內有煤礦 3 座,村民均享有分紅收益。 1949 年後成立國小一所。另建有農民俱樂部、衛生所。村東北有公路,北通史家營,東達大溝口,與賈(峪口)史(家營)公路相接。又有土石路南通霞雲嶺鄉,交通、通訊便利。

青林台村

青林台村,清代成村,位於鄉域中部,地處大堰台溝上游一支溝中,海拔高度 830 米,轄飲馬槽、黃土台、杜家台、大溝口、大鋪 5 個自然村,通訊、交通極為便利。總面積 9.9 平方公里, 134 戶, 289 人,均為漢族。耕地 287.5 畝,主要產玉米、穀子。果產品主要有核桃、杏、花椒等。村內建有辦公樓、規模養雞場。近年加大生態建設力度,以實施民心工程為著力點,推動全村各項事業健康協調發展。

楊林水村

楊林水村,清代成村,轄大河、任家鋪、大窪、大廟、李家庵 5 個自然村,通訊、交通極為便利。總面積 10.8 平方公里, 361 戶, 1068 人。全村山林面積占總面積的 95% ,果產品有柿子、核桃、花椒等。旅遊資源豐富,有七十二間房古洞、幾十米深的地穴三處、地下盆泉、先神廟、大將軍坨等,尤其在椴樹台處還能觀日出及盧溝橋,有水庫一座,地下截流壩四處。

柳林水村

柳林水村,明代成村。東南距區政府駐地 75 公里,因村南大堰台溝中多柳樹,故而得名。海拔 369 米。總面積 11.7 平方公里, 306 戶, 751 人,均為漢族。耕地 179.2 畝,種植玉米、穀子為主。果產品有柿子核桃、花椒等。 2000 年,與金雞台村聯合開發聖蓮山旅遊風景度假區,於 2004 年 6 月 18 日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典禮,為全村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鴛鴦水村

鴛鴦水村位於房山區西北部、鄉境東南部,西北 1 公里為柳林水村,東南距賈峪口 4 公里,距區政府駐地 75 公里。清代成村,相傳村東南山洞中曾棲息著一對鴛鴦,山洞近大堰台溝,故名鴛鴦水,後更今名。村處低山區山間平台上,海拔 393 米,總面積 8.9 平方公里、 200 戶, 525 人,皆為漢族。村落散落型,土壤為山地林溶褐土,土層較厚,含水成分較好。耕地 163.5 畝,主要種植玉米、穀子。果產品有柿子、核桃、花椒等。

北京聖蓮山(聖米石塘)旅遊風景區簡介

聖蓮山風景區距京城 90 公里,海撥高度 1030 米,是一處集歷史文化遺產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勝地。
聖蓮山(聖米石塘)旅遊風景區以百花山東為脈絡,上接大寨頂而下俯大石河,莽原萬頃、翠堮千重、峰巒秀峙、林木蔚岐,建古剎於峭畔,鎖白石於岩曲。

聖蓮山聖蓮山

進入雄偉壯觀的山門,沿山谷公路行約四公里,步入聖蓮山著名二十八盤山道直至蟠桃宮。蟠桃宮是聖蓮山風景區標緻型建築群,始建於民國十三年,這是一座較為完整的道教名觀,有王母、斗母、聖母三大宮,三清殿,因聖蓮山聖水調理百病而名譽京華,當時的達官顯貴,如曹錕、吳佩孚等在此修建別墅,度假養生。京劇老一輩藝術家武生泰斗楊小樓在此花重資修建起楊家院。宮院靠山有兩個天然大溶洞,九蓮洞長年滴水,洞內鍾乳、石筍千姿百態;三台洞深不可測,洞崖石幔宛如門帘;古真堂端坐洞中,洞堂合一,相得一彰。院內蒼松翠柏競相爭秀;廟堂紅牆黃瓦相映爭輝。
從蟠桃宮東門進八仙洞,慢步天廳,走進景區另一個標緻型建築群 —— 長星觀。長星觀原勝泉寺,建於大明永樂年間,距今約六百年,院內有兩株與廟同齡的大松樹,枝繁葉茂,直伸雲天,寺院非常正規。進入山門左鼓右鍾,二樓中有前大殿過廳門,直進大雄寶殿,後有高殿萬仙洞,廟壇面積雖小,但結構嚴謹,錯落有序。廟後有一天然大溶洞,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聖水洞,傳說大清皇帝乾隆曾派人取水養生,聖水洞洞中有泉,常年滴水優如琴瑟之韻。
蓮子峰下聖米石塘是天然大溶洞,坐北朝陽,寬敞明亮,早在唐宋時期,雲遊僧侶常居此洞修行,洞內神台供奉著大明嘉靖年雕刻的石佛兩尊,旁立造佛石碑一桶,傳說洞內生成酷似大米的石米,摩訶老祖吃石米、飲聖水,百日得道飛升去了五台山。美麗的傳說,代代相傳,婦孺皆知。
蟠桃宮西側,有一座斧劈般的直立崖壁,遠遠望去酷似埃及的古金字塔。崖壁半嶺塑立一尊四米多高的聖母造像,建於民國十四年,歷經百年蒼桑,至今完好無損,這尊聖母造像是景區唯一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產。
聖蓮山(聖米石塘)風景區歷經悠悠歷史,滄海桑田,今逢盛世,舊貌新顏,人文配景目不暇接。

組織機構

黨政辦公室
電話: 60397721 傳真: 60398803
工作職責:
1 、做好上傳下達、綜合協調鄉村及機關科室之間的關係,搞好服務,樹立機關形象。
2 、負責起草黨政檔案、計畫、總結及有關上報材料,做好信息、調研、通訊報導等工作。
3 、做好文字列印、檔案存查、印鑑管理、會務組織、來客接待等辦公室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質量。
4 、做好催辦、督辦、查辦工作,保證會議精神和鄉黨政中心工作落到實處。
5 、做好機關領導用車等服務性管理工作。
6 、圓滿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財政所
電話: 60398654
工作職責:
1 、 貫徹落實國家各項稅收法律法規、財經制度,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編制好本鄉財政預算和財政決算。
2、負責本鄉財政預算內、預算外收入和支出的組織與管理,合理分配、調度與使用財政資金,為全鄉各項事業的發展服務。
3、協助鄉、村及所屬企業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認真研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搞好財務管理,實現“增產節約,增收節支”。
4、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全鄉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情況,及時向領導和財政局匯報本鄉財政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
5、進一步加強《會計法》的貫徹落實,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管理和零戶“統管工作”,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6、圓滿完成鄉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房山區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