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臭椿(變種)

台灣臭椿(變種)

此樹在18世紀40年代從中國傳至歐洲, 在1784年傳至美國。在中國風統治著歐洲藝術的時期,它是首批傳至歐洲的樹種之一,最初是作為一種美麗的花園樣本而受到歡迎。然而在園藝家熟悉了其吸枝習性與難聞的氣味之後,這種熱情便很快減弱。

基本信息

簡介

臭椿(學名:Ailanthusaltissima)原名樗(chū),屬於苦木科,是一種落葉樹。它原產於台灣和中國大陸東北部與中部。與臭椿屬其他成員不同,它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帶而不是熱帶地區。這種樹木生長迅速,可以在25年內達到15米(50英尺)的高度。然而此物種壽命較短,極少生存超過50年。

形態特徵

台灣臭椿(變種)台灣臭椿(變種)
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黃灰色,光滑。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45-60厘米;小葉13-25,鐮刀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2.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偏斜,全緣,在基部兩側各有1-2粗齒,幼時被微柔毛,小葉柄很短。花小,雜性;圓錐花序生於枝頂之葉腋。翅果長3-4厘米,寬7-8毫米,紅褐色,具1顆種子。

分布地區:

產台灣;多見於北部高山森林中。

苦木科植物

苦木科(simaroubaceae),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樹皮有時極苦。共20屬約120種,產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熱帶,其次是在西非熱帶。中國有4屬約10種,產長江以南各省,個別種類分布至華北及東北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