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孤竹國

古孤竹國

孤竹國(亦作“觚竹”)歷經商、周、春秋三個歷史時期,是青銅時代中國北方年代最久遠、轄地最廣闊的奴隸制諸侯國之一,也是今冀東地區文明史的開端。

簡介

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物遺存最為豐富,而這恰好是孤竹國的繁盛時期。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物遺存最為豐富,而這恰好是孤竹國的繁盛時期。

孤竹國(亦作“觚竹”)歷經商、周、春秋三個歷史時期,是青銅時代中國北方年代最久遠、轄地最廣闊的奴隸制諸侯國之一,也是今冀東地區文明史的開端。

夷齊讓國”、“老馬識途”、“恥食周粟”、“首陽採薇”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讓後人知道了許多源自“孤竹國”的美德故事。然而,孤竹千年國都究竟在哪,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有說在遼寧朝陽,有說在河北遷安,也有說在河北灤縣,還有說在河北盧龍。

《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中說:孤竹城在河北省盧龍縣南,《水經注》“玄水西南逕孤竹故城北,孤竹國也,”按《水經注》,孤竹城在濡口之東、玄水之南,舊志謂在縣西十五里,轉在灤河之西,蓋後人所附會者也。這應該是近乎定論的觀點,但孤竹城究竟在哪,一直沒人能說得清楚。

經過當地多方考證,發現蔡家墳村北嶺還曾被稱為“孤子城”,並曾出土過大量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等。而對照《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記載:“孤竹古城在盧龍縣南十二里。”《地理志》記載:“孤竹城在濡水東、玄水南,二水交匯處。”盧龍縣蔡家墳正好位於縣城南6公里處,且靠近玄水(青龍河)和濡水(灤河)兩河交匯河道,其地理位置與文獻記載極為吻合,專家學者據此初步判斷這裡或是存續千年的孤竹國都所在地。

歷史沿革

蔡家墳北嶺南端的土層斷面。蔡家墳北嶺南端的土層斷面。

誕生於商朝初年(約公元前1600年)的孤竹國{府治在今河北盧龍縣城}是今冀東地區第一個地方政權,是灤河之濱最早的奴隸制諸侯國。它的出現標誌著今冀東大地已從蒙昧和野蠻狀態中甦醒,從原始社會跨進了文明的門檻。是今冀東地區文明史的開端,距今約3600多年。

關於孤竹國建國的時間,據《史記·伯夷列傳》注引《索隱》所記:“孤竹君是殷湯三月丙寅日所封”。是為孤竹侯國。殷墟甲骨卜辭文中稱“竹侯”。時在商湯建立商朝之初,一說是商湯十八年(待考),約公元前1600年。

關於“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甲骨卜辭有關竹氏的活動,有40多條紀錄。在今河北盧龍、遷安一帶和遼寧西部出土的商代青銅器,有的器身上鑄有“孤竹”銘文。孤竹國的歷史記載還散見於《國語》、《管子》、《韓非子》、《史記》等古籍。

目前學術界對孤竹國名有幾種解釋:一是“孤竹”亦寫作“觚竹”,“觚”是青銅製的酒器,“竹”是用以記事的竹簡,二者反映了這個諸侯國的貴族生活和文化發展水平。二是根據《急就篇》顏師古註:“觚者,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為之”所記,認為“觚”和“竹”同為書寫用物。三是北方地不產竹,“孤竹”就是竹子稀少的地方。第四種解釋。有的學者認為,“孤竹”是一根竹子,代表男性的根,是一個堅挺的男性陽具。它是氏族圖騰。

關於孤竹國滅亡的時間有三種說法。一說根據《春秋》和《國語·齊語》所記,春秋時北方山戎(即後世鮮卑)侵燕,燕告急於第一個當上中原霸主的齊桓公,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弗刂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這次北伐,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時擊潰了令支,斬孤竹君侯之首。時在齊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64年。二說根據《管子》所記:大約在四年之後(公元前660年),齊桓公又“北舉事於孤竹、離支(令支)”,徹底征服了山戎與孤竹、令支。山戎獻金(銅)表示歸服,孤竹國和令支國從此消亡。三說根據《盧龍縣誌》所記: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晉滅肥國,肥子奔燕,燕國將肥子安置於孤竹地,建肥子國,從此史籍不見孤竹國記載。學術界關於孤竹國滅亡的時間一般採取第一種說法,即公元前664年為齊桓公所滅。其實這次齊桓公斬孤竹國君,孤竹國並沒有滅亡。《管子》記述的時間公元前660年,孤竹國才亡。此後孤竹乃成為地名,納入燕國的疆土。孤竹人分別融入山戎或燕人群體,其活動蹤跡繼續留在華夏的歷史上約千年之久。

大致說來,孤竹在殷商之前是原始部族。孤竹國興於殷商,衰於西周,亡於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存在約940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554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諸侯國;後38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660年)是周朝的異姓諸侯國,處於燕國控制之下,政治地位下降。

傳說

孤竹國是商王室所封的同姓諸侯。傳說孤竹國君有兩位兒子伯夷與叔齊,伯夷為了讓叔齊繼承王位,離開國都,誰知叔齊知道後也跟隨而去,當時正是商紂無道,武王伐商之際,伯夷、叔齊聽到武王伐商的訊息,一起趕去勸諫武王,認為周伐商是以下犯上的逆行。周武王沒有聽從,一舉攻入朝歌,結束了殷商的暴虐統治。伯夷和叔齊以商遺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首陽山下采苹(一種野菜)而食,有一天,碰到一個老丈,老丈笑著對他們說:“你們二位以不食周粟標榜自己對前朝的忠心,但是你們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成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讀音】pǔtiānzhīxià,mòfēiwángtǔ【釋義】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思想。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道理嗎?你們雖說不食周粟,但是你們吃的野菜不也是周朝的嗎?”二人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決意不吃,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下。孤竹國到春秋時代還存在,與山戎等一起時常騷擾燕、齊、衛等國。傳統看法,孤竹國的地望在河北一帶,但是北洞窖藏坑中“父丁孤竹罍”的發現,卻把孤竹地望往北推進到了遼西地區。

相關文化

一、馬廠溝銅器差點被當成廢銅

唐永興等人並不知道挖出的這16件銅器的價值,於是當作廢銅,由互助組與平房子合作社訂立收購契約。眼看著高古銅器要當作廢銅熔煉。這時,唐永興出於好奇拿著其中一件有銘文的卣蓋(就是現陳列於遼寧省博物館三樓第二展廳的史伐卣)找到當地蒙民完小校長暴鳳賓,暴校長當即與另兩位教師依歷史書籍查對,認出這是周代銅器,熱河省博物館籌備組得到訊息後,於6月10日將出土銅器全部取回保存。從發現銅器到入藏博物館,前後還不到一個月時間。之後,這批銅器撥入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前身)。除了鴨形尊和燕侯盂調撥到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之外,其餘現均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二、銅器窖藏接踵被發現

青銅器在遼寧地區的大規模發現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進入70年代,喀左、錦州一帶青銅器窖藏的相繼發現,讓人們的目光重新投向了遼西地區。

1973年3月6日,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隊第三生產隊貧下中農在村南一丘岡上挖石頭時,在距地表30厘米深處發現六件排列整齊的青銅器,五罍一瓿,其中包括著名的“父丁孤竹罍”。同年5月28日,喀左文化館、朝陽地區博物館和遼寧省博物館在當地筆架山上探掘時,又發現六件青銅器,包括一件饕餮紋方鼎和一件蟠龍紋蓋罍。這批銅器相距上次發現銅器的地點才幾米遠。專家們把兩次發現的窖藏坑分別編為北洞一號窖藏與北洞二號窖藏。

1974年12月,喀左平房子公社山灣子村村北棗樹台子發現一處青銅器窖藏,共有銅器三十二件,其中帶銘文15件。這批銅器的發現距北洞窖藏7公里,距馬廠溝窖藏4公里。在這么小範圍內連續出土四批大規模銅器窖藏,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注意。

1979年4月,在遼寧義縣北邊的稍戶營子公社花兒樓大隊,靠近醫巫閭山的西麓坡地上,出土一批青銅器,共五件。至此,大規模銅器窖藏的發現才告一段落,然而銅器窖藏相繼被發現,冥冥中似乎預示著商末周初時期遼寧的歷史應該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關新聞

 蔡家墳村是何方“聖地” 蔡家墳村是何方“聖地”

蔡家墳村是何方“聖地”

盧龍縣蔡家墳村因清朝兵部尚書蔡士英的墓地建造於此而得名,位於灤河東岸、青龍河以南、盧龍城西南12里,是個只有四五百人的小山村。

盧龍縣委副書記、中國孤竹文化研究會主任薛順平在早前發表的文章《千年孤竹國都鎖定蔡家墳村》中說,蔡家墳村北嶺是一塊不足百畝的台地,地表平展,東、南、西三面被河水環抱。台地高出水面約10餘米,全部為厚土和岩石山體,其東南方位的土層斷面,能夠清晰地看到含有石頭、白灰、木炭等不同顏色的土層。2011年2月,國內3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盧龍,前往蔡家墳北嶺實地考察。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不少代表殷商時期的繩紋陶片、鹿角化石,甚至還有灰炭點和夯築城牆的灰跡。考察過後,專家學者對孤竹國都在蔡家墳的觀點表示高度認同。

最新發現11個文化層

蔡家墳村真的是孤竹國的千年國都嗎?2011年3月12日、13日,河北省文物部門專家再次前往蔡家墳村北嶺做實地調查。在蔡家墳北嶺南端的土層斷面中,專家不僅發現了商早期、商晚期及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還在土層和地表均發現了代表龍山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新石器文化的文物遺存。隨即,專家在此開出了一個高約4.5米、寬近2米的土層剖面,竟然發現其中堆積著11個文化層,同時還出土了大量帶有細繩紋、弦斷繩紋、附加繩紋、藍紋等各種紋飾的陶片及素麵磨光陶片。經鑑定,這些陶片是鬲、罐、瓮、盆等生活用器的碎片。

根據各層的文化堆積和包含物,專家認為,這裡是延續時間較長的夏商周典型遺址,而這一挖掘點,很可能是一處大型“灰坑”。在11個文化層中,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物遺存最為豐富,而這恰好是孤竹國的繁盛時期。

省去勘查直接進行發掘

“這個地方太獨特了!”蔡家墳北嶺的地形、地貌讓專家們頗為驚嘆。“在全省的考古工作中,遇到這么複雜的文化層,這么豐富的內涵,極為少見。尤其是發現夏時期的文化層,如果一經確定,可以說填補了全省考古研究的一項空白。”專家們表示,對蔡家墳北嶺這一文化遺址充滿濃厚興趣,同時對孤竹城揭開神秘的面紗充滿期待。省考古專家目前已商定:省去勘查過程,直接進入發掘階段,近日將報請省及國家文物部門,組成專業考古隊伍進駐現場,先打兩排探方,施行精細考古、科技考古和開放式的公眾考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