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文化

古典家具文化

做古典家具就是做文化,喜歡古典家的的人士,大都是中國各界名流與精英。所以說在家具工藝設計上出一點錯誤都是不可以原諒的。尤其是關於文化層面的。之所以如此,冠以京作著稱的皇林苑的家具在工藝上,不光請藝術家們用最近乎苛刻的藝術眼光來審視。更要請民俗專家們到場,在民間文化上適度把握。緊扣皇林苑家具“詩情畫意”之意境,符合“蘊福潛祥”之理念。

古典家具文化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為這個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祖先們的勞動創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風格特色的獨特形式。對歷代家具的研究,會使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當時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等。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對東西方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世界家具體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圖)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家具,床既是臥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該架鼓做工精美, 體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家具,床既是臥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該架鼓做工精美, 體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

古典家具概況

家具一詞,它們詞意包括很廣,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製造的“桌椅板凳”之類。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家具,床既是臥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兩種形式並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圖)該盒子由蓋與盒身合成,兩頭雕刻成豬頭狀,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態憨厚可掬,可以看出當時木器工匠們的巧妙構思和嫻熟技術。體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該盒子由蓋與盒身合成,兩頭雕刻成豬頭狀,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態憨厚可掬,可以看出當時木器工匠們的巧妙構思和嫻熟技術。體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家具的藝術成就。

真正開始垂足高坐從宋代,各種配合高坐的家具也應運而生。元、明、清各代,對家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兩代,成為傳統家具的全盛時期。

中國歷代家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出在其特定環境裡形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現存的位數眾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家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習慣都與後來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今天幾乎無法見到宋以前的家具實物。宋以後的千年當中,人們習慣於垂足高坐,並產生大量既美觀又實用的家具,明清家具是家具的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圖)1977年湖北隨州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此箱為長方形,箱蓋隆起,箱蓋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紅紋,非常精美。1977年湖北隨州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此箱為長方形,箱蓋隆起,箱蓋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紅紋,非常精美。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竟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圖)整個造型為一隻立雕的鴛鴦,頭部可以轉動,身體鏤空,背部有一長方形口。它巧妙地將實用與美觀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一件具有雋永藝術魅力的精品。 整個造型為一隻立雕的鴛鴦,頭部可以轉動,身體鏤空,背部有一長方形口。它巧妙地將實用與美觀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一件具有雋永藝術魅力的精品。

人類脫離洞穴生活後,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部落紛爭、城邦混戰的徘徊時期。中國在商代進入青銅文明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種專門用來屠宰牲畜的案子,並把宰殺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

(圖)造型古樸敦厚,繪飾有極精美的三角形幾何圖案造型古樸敦厚,繪飾有極精美的三角形幾何圖案

此外,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並被運用到床、案類家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人們的生存環境也相應地得到改善,與前代相比,家具的製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現了象魯班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工匠,不僅促進了家具的發展,而且在木構建築上也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鐵制的鋸、斧、鑽、鑿、鏟、刨等等,為家具的製造帶來了便利條件。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工藝的改進也促進了家具的改進。

當時主要的家具品種是幾、案等。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飾,一則為了美觀,顯示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則是對木材起保護作用。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坐、跪於地上,所以幾、案都比較低。

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在河南信陽出土的彩繪大床,是極其難得的物證,可以看出楚國的家具製造情況,亦可依此推斷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使用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髹飾都已相當精美。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當時的輝煌都隨著戰火和天災付之一炬,豪華的陳設和恢宏的殿堂都無處找尋了,我們只能藉助於史料記載和文學作品來想像當時的境況。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定於床上的帳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誌。

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几,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圖)這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宋摹本)局部這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宋摹本)局部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各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我國,這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以後被發展成可摺疊馬扎、交椅等,更為重要的是為後來人們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礎。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前後千年有餘。中國社會此期間出現過激烈變動,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榮,元帝國疆域遼闊,史無前例。這些劇烈的變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對雄偉壯麗的東方帝國讚頌有加,東方文明的光芒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席地而坐”是魏晉以前中國人固有的習慣,從東漢時期開始,隨著東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適,為中國人所接受,這種坐姿的傳入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係,尤其到魏晉南北朝以後,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態開始了。

(圖)五代畫家周文矩《重屏會棋圖》五代畫家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儘管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爭頻仍,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造充滿熱情。在戰亂中疲於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見到當時家具的實物,參考資料只能藉助於同時期的壁畫、石刻、文字記載或其他工藝品的仿製品。從唐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椅、凳、雙人胡床、墩等家具,但這些家具僅限於上層社會或者僧侶所使用。這與承襲前代席地而坐的習慣有關,或許是當時的人們把床、榻都理解為高的地面。在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都與佛教有很大關係。

(圖)圈椅為宋代流行的圓背交椅發展而來圈椅為宋代流行的圓背交椅發展而來

隋朝只維持了37年,在家具方面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也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真正的繁榮時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長時間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在江山統一後,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唐代的家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它的渾厚、豐滿、寬大、穩重之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家具比較豐富,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家具出現複雜的雕花,並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

從唐代敦煌壁畫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蓮花座、藤編墩等,還可以見到形制較為簡單的板足案、曲足案、翹頭案等。文人士大夫們多追求素雅潔淨,所以這一時期的立屏、圍屏多素麵無飾。床榻類無多變化,因襲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獨立榻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門望族們以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時尚,許多重大宴請社交活動都由繪畫高手加以記錄,這給我們研究、考察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極為可靠的形象資料。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畫面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時期家具的使用狀況,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屏風、床、榻、墩等等。完整簡潔的形式也向我們預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態,為中國歷史家具的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

宋時高座家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家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家具發展經歷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家具系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家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摺疊桌,按用途愈分愈細。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胡床改進後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幾、直腿幾、捲曲腿幾等各種形式。宋代家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致,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圖)黃花梨方角櫃式藥箱 ·明朝黃花梨方角櫃式藥箱 ·明朝

相對而言,元代立國時間也比較短,統治者採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餘年間,中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當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紀苦苦摸索,力圖走向新的啟蒙之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斷更替,元代也即將結素,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16世紀末至17世紀,西方世界的巴洛克藝術占據主導地位。東方的中國正經歷著明朝市井文化繁榮時期,社會都很不穩定,政治腐敗,農民起義。而離戰亂較遠的南方地區,卻出現了蘇作家具和廣作家具的造型藝術高峰時期。直到明朝滅亡以後,這一高峰還一直延續下去,至清代雍正、乾隆朝才開始出現典型清式家具的特徵。

所謂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繼承宋元家具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明入清,以優質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根據有關文字資料,它起始時被稱之為“細木家具”,或者“小木傢伙”。

(圖)紫檀夔龍紋提箱·清朝·中期紫檀夔龍紋提箱·清朝·中期

起初,這種“細木家具”在江南地區主要採用當地盛產的櫸木,至明中期以後,更多地選用花梨、紫檀、等品種的木材。當時人們把這些花紋美麗的木材統稱為“文木”。特別是經過晚明時文人的直接參與和積極倡導,這類時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風行並迅速以鮮明的風格形象蔓延開來。細木家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這種家具產生於明代,時代特色鮮明,故稱其為“明式”。

明式家具的產生和發展,主要的地域範圍在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這從傳世家具實物以及文獻記載中都可以看到,這一地區的明式家具持續著鮮明獨特的風格。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從產品不難看出只有蘇州地區的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這種風格鮮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廣泛喜愛,人們把蘇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式家具”,或稱“蘇做”。

明末清初,社會動盪不安,可家具的發展並未因戰亂而停滯。崇禎年間的家具不見什麼創新,但從形制、工藝、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製作高檔家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南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北方的高麗木,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廣泛使用,另外,還有用於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櫃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家具剛柔相濟,洗鍊中顯出精緻;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圖)紫檀雕龍炕桌·清朝·中期紫檀雕龍炕桌·清朝·中期

在家具的種類上,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而家具又根據使用者在不同場合的需要進一布細分,不僅有桌、櫃、箱類,也有床榻類、椅凳類、几案類、屏風類等等,其中最為集中地出現當在清朝初期。精品當數紫檀,也有少量花梨和紅木。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做法上明顯不同,可劃分為紫檀作、花梨作、紅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區別。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許多柴木家具風格淳厚、造型敦厚,體現出來自民間的審美情趣。在柴木家具當中,以晉作為最優,河北、山東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絕。

清初之時,儘管在家具上的創新不多,但在開國之初,統治者以既開明又保守的姿態面對一切,體現在家具上就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徵;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統治者體現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

縱觀整個家具史,明末至清初這一段時間,蘇式家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流傳至今的許多明式家具實物,多數是清代早期蘇州一帶所生產的。隨著社會的演變,又出現許多新品種,它們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礎上的變體,總體風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

清代中葉以後,清式家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蘇式家具也出現了新的特徵,與風行全國的京式家具相互影響,又各自保留著自身的特點和歷史地位,在清代各種不同風格的家具中獨樹一幟。

此時的西方世界早已進入資本主義,頻頻發生政治革命、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而中國依然沉浸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裡,閉關自守,自我滿足。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被迫打開國門。接二連三的災難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的價值觀。

從家具的工藝技術和造型藝術上講,乾隆後期達到了頂峰時期,這個時期片面追求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雕琢。以多求勝,物極必反,過多的奢華達到極至之後,衰落已露出跡象,乾隆時期的家具已經告訴人們對未來的茫然,除了複雜細密的裝飾,已無更多的標新立異,而是不知所措。嘉慶時期曾出現了長時間的停滯,從當時皇家造辦處的檔案檔案中可以看出,隨著工作量的減少,家具生產日益衰落。這一時期的民間家具多以仿宮廷風格為主,只是更簡陋更粗糙,毫無創新可言。

(圖)朱漆彩繪雕花櫃 ·清朝朱漆彩繪雕花櫃 ·清朝

道光年間以後,內憂外患接踵而至,中國遭受著外國列強的任意宰割。家具業也隨之結束了它曾光輝燦爛的歲月,連光緒皇帝大婚的家具也都交由民間木器作坊隨意製造,其粗俗、簡陋令人難以置信。民間家具以京作、蘇作、廣作為主。儘管京城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所制出的家具卻呆板乏力;蘇作家具一掃往日的高雅樸實,而變成僵硬、程式化,江南一些有名園林中所保存的硬木家具便是這一時期的產品;廣作家具更多地受到外來家具的影響,獅爪腳、貝殼飾、卷草紋等在廣作家具中多有出現,但仍免不了產生堆砌、羅嗦的感覺,而且做工粗糙。

研究、欣賞、鑑定古典家具有賴於相關資料,實物是一部分,來自於傳世或出土;其它的來自於墓室壁畫、其它材料製成的模型、傳世繪畫、書籍插圖以及文字資料。我們的先民有厚葬之風,為我們在地下留下一部歷史,具體而形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它們進行縱向的對照、比較,橫向的分析和辨別,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家具的發展脈絡。

所謂縱向的對照、比較就是要把家具的產生、發展、變遷的過程納入大的歷史背景當中去,經過對照、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相互之間的承襲關係和形制上的變化;通過分析家具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聯繫,可以明確各個歷史時期家具風格變化的路線和特點;研究各朝代科學技術和材料工藝方面的進步,可以掌握家具製作、材料使用、工藝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所謂橫向的具體分析和辨認,是指從造型、工藝、材料、裝飾四個方面著手,進行綜合分析。造型是最重要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在家具造型上流有明顯痕跡,比如說唐代的家具造型上是圓形,而宋代則是以矩形為主,明代家具則呈現出比側勻稱,挺拔秀麗為特色,清代早期則是以寬大渾厚為主。裝飾特點也是識別家具的重要方面,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題材和內容,在手法、裝飾紋樣上也都各不相同,例如明代喜用小面積浮雕或透雕,而清代則喜歡大面積使用雕、鏤、刻、嵌以及金銀彩繪等裝飾手法。此外,對材料的選擇、卯榫工藝的不同也都是重要的方面。以上諸項要整體把握,綜合分析,聯繫背景,仔細辨別,才能認識古典家具的真面目。

中國古典家具的演變

伴隨著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國家具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按照某些學者的觀點,在中國古典家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明顯形成四種最重要的設計風格,即: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和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後)。

(圖)楠木嵌竹絲方幾 ·清朝楠木嵌竹絲方幾 ·清朝

楚式家具

(周代至南北朝)

中國家具是從低到高逐漸演變的,它最早起源於"席地而坐"的席,逐漸發展到"垂足而坐" 的坐具。最早最原始的家具是坐臥鋪墊用的席,人們日常生活或跪或盤腿而坐,配以低矮的家具。這時候,為了阻擋風寒,是用帷幕圍起而成為室的。漢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漆木家具,漆案和漆幾是普遍使用的家具。

在漢代之前,人們席地而坐。到了漢代,一種供坐臥的家具----榻,已經被廣泛使用。這時候,屏風代替了帷幕,但幾和案依舊盛行。

東漢時,桌子出現,形狀與現代方桌類似。

漢末,胡床傳入中原,兩木相交叉,床面用繩索連成,開合自如,攜帶方便,很象後來的 交椅(見左圖),又象今天的馬扎(見右圖),這可能就是椅子的前身。

魏晉以後,因房屋增高,居住面積加大,家具也相應加高,種類日益繁多。晉代的床已與今天相差不多了。

楚式風格實際上就是中國早期的漆家具,中國人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年代尚不能確定,但最遲在西周時已廣泛使用於某些階層。在戰國時期,漆器在中國真正達到了普及。戰國時期,有七個強大的諸侯國,史?quot;戰國七雄",南方的楚國為其中的一國,因為楚國一帶是中國最重要的漆樹種植地區,楚國的漆家具也最為發達。

(圖)紫檀壽山石麵條桌·清朝·中期紫檀壽山石麵條桌·清朝·中期

漆器由於自身的優質耐久,防腐防潮適於裝飾,受到了全社會的歡迎。從周代至南北朝,漆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體系的主流,如果從皇家御用和上流社會的使用來看,漆家具的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清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令西方人稱奇的巧奪天工的鉚榫結構,在戰國時代就大局初定,並經過二千多年的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特徵,沿用至今。

宋式家具

(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

到了隋代,凳與現在基本相同了。

而在唐代,桌子增多,椅子出現,櫃已是居家必備用具。唐代是高形椅桌的起始年代,椅子和凳子開始成為人們的主要坐具。唐代的椅子已是種類繁多,除扶手椅、圈椅、寶座外,又有不同材質的竹椅、漆木椅、樹根椅、錦椅等。

宋代是中國家具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達到了普及,成為人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與前代相比,宋代家具種類更多,各類高形家具基本定型,有床、桌、椅、凳、高几、長案、櫃、衣架、屏風、巾架、曲足盆架、鏡台等等,有的家具上面還有雕刻的飾件,從品類到形制都不斷完善和演進。

宋代的家具在形式上已經具備了明代家具的各種類型,為中國古典家具在明清達到鼎盛打下了基礎。

一般認為,宋代家具從以下三個方面脫穎而出:

1。開始仿效建築樑柱木架的構造方法。

2。開始重視木質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現了硬木家具製造工藝

3。注重椅桌成套配置與日常起居相適應。

明式家具

(明中期至清早期)

由於年代的久遠,留存的家具實物並不多,對明代之前的家具,現代人對其的了解其實並不是知之甚詳。從明代開始,人們才大量見到了各種貨真價實的古典家具實物,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典家具從明代中期至清前期(15~17世紀)終於發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家具式樣被稱為明式家具。當時,由於交通的發達,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酸枝木等源源不斷輸入中國。這些木材色澤沉著,紋理優美,兼之質地堅硬細膩,適宜於製作精密的榫卯和進行細緻的雕飾(祥見 明式家具雕刻藝術),做出來的家具質樸而不俗,具有獨特的美學個性和實用價值。

加之當時社會經濟繁榮,家具製作在技藝、造型上都有了飛躍的進步,各類家具的種類也空前發展。

明代家具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藝可分為:

1。傳統的漆飾家具(或叫彩繪漆家具,)。當時,雕添工藝將漆飾家具發展到了頂峰。

2。新穎的硬木家具。出現了黃花梨、紫檀木、雞翅木等硬木家具,這種高級硬木家具在當代受到國內外學術界一致讚賞。

3。軟木家具。以榆木等為代表的明代軟木家具,在明代也達到了其高峰,在中國廣遠的各省鄉間,現在還存在著大量的在設計水平和工藝技術兩方面都不亞於硬木家具的所謂"軟木家具"。

4。竹藤、山柳製作的民間家具。由於此種家具較多在民間使用,傳世珍寶不多。

5。陶、石製作的家具。

清式家具

(清中期以後)

清前期家具基本上繼承了明式家具風格,大致是從康熙年間開始,隨著清王朝統治的強化,世俗民心的轉變,清式家具較明式家具在數量比例上 逐漸占了優勢。雍正以後,在造型藝術、用料、裝飾及色彩方面則與明代形成了迥異的風格。

康雍乾時期,正值西歐古典藝術的巴羅克風格盛行。國外的傳教士進入中國,也將巴羅克的藝術風格帶入了中國。巴羅克家具的造型豪華奔放、雕琢細膩而形式誇張,它追求浪漫的華麗的裝飾風采,家具外觀是以不同的曲線和端莊的形式相結合。

當時,製作家具的工匠充分發揮了雕、嵌、描繪等方法,並吸收了外來文化藝術,在家具形式上大膽創新,變肅穆為流暢,化簡素為雍貴,一改前代風格,出現了穩重,華麗的清式家具。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當時,在全國形成了幾個家具製作中心,由於地域的遼闊,各地的家具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除了較多地保留了中國傳統家具的傳統形式外,在廣州等沿海一帶出現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而趨向於"西化"的家具。

乾隆一代六十年,既是清帝國極盛的一代,又是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清式家具亦不例外。這一時期的清式家具,不僅也同步達到頂峰,而且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以及清上層社會的思想特徵和氣質,裝飾過於繁複的清式家具,大多出自乾隆時期。

至清末,清式家具與清王朝命運一樣,衰敗末落,清晚期出現了不少格調低俗的拙劣家具,讓人觀之不免引以為憾

中國古典家具製作用材

在中國傳統家具中,“軟木”是指多種多樣的本地生長、被用來製作家具的木材。一般來說,這些木材的硬度和強度都不如熱帶硬木比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烏土、鐵力紅木、花梨等。這一點與西方的概念不同。西方人說“軟木”,是指針葉樹種如柏樹、冷衫 和雪松,而“硬木”則是指落葉樹種如核桃樹、櫻桃樹和櫟樹,但後者在中國屬於軟木。

由於材質的不同,所以從造形、做工工藝、裝飾手法及造作工具上都有所差異。

(圖)黃花梨龍紋聯二櫥 ·明朝黃花梨龍紋聯二櫥 ·明朝

中國古典家具製作中最常用的“軟木”

榆木

榆木是中國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榆木有20多個品種。最高的榆樹可以長到30多米,直徑可達1米。榆木剖開後,它的邊材呈黃褐色,芯材為淡褐色,紋理則象羽毛那樣層層擴展。榆木不易乾,也容易開裂。榆木的強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

櫸木

在中國,櫸木主要集中生長在江蘇、浙江和安徽。櫸樹可以長到30多米,直 徑可達1.5米。櫸木紋理層層疊疊,比榆木更豐富,蘇州工匠稱其為“寶塔紋” 櫸木木質也比一般木材堅硬,但不算硬木。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櫸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視。櫸木是蘇州地區製作 家具 的普遍材料。北方也有不少櫸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與黃花梨同,素為 匠師和收藏家重視。江蘇工匠常把櫸木分成三類:黃櫸、紅櫸和血櫸。樹齡不同造成了顏色和密 度的 差異。老齡且帶赤色者被稱 “血櫸", 最為人所珍視。

楠木

明代文獻里常常提到,楠木為做家具的良材。楠木常被用來製作柜子和書架也可用來裝飾櫃門或製作文房用具。楠木生長緩慢,樹幹直,樹高在到10至40米之間,直徑在50到100厘米之間 長江以南發現30多種楠木樹種,尤其集中在西南,最好的楠木出自海南。楠木極為耐腐,常被用來做建材或造船。楠木易乾,且木性穩定,不易開裂楠木紋理細膩,打磨後表面會產生一種迷人的光澤,常被稱作“金絲楠木”是一種極高檔之木材,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

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家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棄之。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間,常稱紅木黃梨等硬木為“南木”,原意應為自南方的木材。乍聽起來卻極易與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核桃木

核桃木很容易與楠木混淆。但它的木材表面紋理較粗些,與楠木的橄欖褐色相比,核桃木色澤趨於金褐色或紅褐色。中國有幾種適合做優質家具的核桃木品種。華北和西北地區一般種植“真核 桃樹 ”。這是一種落葉喬木,可生長到20米高,結核桃,可食用。它的邊材色 淺,心 材呈紅褐色或栗褐色,有時甚至帶紫色。核桃木幹得很慢,但此後木性 穩定。 由於“真核桃樹”一般是用來食其果而不是當做木材,“滿洲核桃樹” 常被用來 代替它。“滿洲核桃木”在華北和東北都有,它色澤較淺。在華中和 華東地區以 及雲南還有“野核桃樹”。

衫木

衫樹種類極多,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長。衫樹一般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上 。衫木常用來作建材。然而,一些硬度較強、密度較密,肌理較均勻的品種也被 用來製作家具。衫木呈淺黃褐色,紋理直,相對容易乾,強度不錯,但不耐潮濕或蟲蛀。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癭木

癭木是樹幹或樹枝上的異常突起部分。癭木的生成原因尚不清楚,而它們那種瘤苞似的生長看來並不礙樹木的健康。形成癭木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們是伐木、大火或森林災害的結果,包括細菌的侵蝕,甚至啄木鳥的啃啄。某些樹種,比如香樟、榆樹、楠樹、柏樹和柳 樹比較容易長出癭木。癭木紋理多作鏇轉的細密花紋,往往很難辨認它們究竟是何樹種。但是,相同 的顏色、肌理和紋路通常是來自同一母樹。樹幹分叉處和樹根部位由於樹木纖維的生長方向發生改變而長成癭木似的紋理 , 比如楠木的癭木便是如此。能開出大板材的癭木中首推楠木。中國各地無處 不有的樺樹也容易生長出癭木。

樺木

產東北華北,木質細膩淡白微黃,纖維抗剪力差,易“齊茬斷”。其根部及節結處多花紋。古人常用其做門芯等裝飾。其樹皮柔韌美麗。蒲人對此極有感情,常鑲嵌刀鞘弓背等處。唯其木多汁,成材後多變形,故絕少見全部用樺木製成的桌椅。

楊木

我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質細軟,性穩,價廉易得。常做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這是所說的楊木亦稱“小葉楊”,常有段子般的光澤,故亦稱“緞楊”,不是本世紀中才引進的那種蘇聯楊、大葉楊、胡楊等。楊木常有“騷味”,,比樺木輕軟。樺木則有微香,常有極細褐黑色的水浸線。這是二者的差別。

杜木

亦稱“杜梨木”,色呈土灰黃色,木質細膩無華,橫豎紋理差別不大,適於雕刻。舊時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圖章等。曾見山西商號所用微雕商標雕版,方寸之內人物、舟車,山川、屋宇等精緻之極,並有數百蠅頭小字於其上,令人嘆為觀止。此版即杜木鐫成。

柏木

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藥,柏子可以安神補心。每當人們步入蔥鬱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幹,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聯想到這些千年古木耐寒長青的品性,極易給人心靈上以淨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家具時的情境。柏木色黃、質細、氣馥、耐水,多節疤,故民間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內著名的“黃腸題湊”即為上千根柏木方整齊堆疊而成的圍障。可取香氣而防腐。可見其在木植中級別之高。

樟木

在我國江南各省都有,而台灣福建盛產。樹徑較大,材幅寬,花紋美,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味,可使諸蟲遠避。我國的樟木箱名揚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頂箱櫃等諸品種。唯桌椅几案類北京居多。舊木器行內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

山西呂梁、太行二山盛產核桃。核桃木為晉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該木經水磨燙蠟後。會有硬木般的光澤,其質細膩無性,易於雕刻,色澤灰淡柔和。其製品明清都有,大都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質特點只有細密似針尖狀棕眼並有淺黃細絲般的年輪。重量與榆木等。

楸木

民間稱不結果之核桃木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無華,色暗質鬆軟少光澤,但其收縮性小,正可做門芯桌面芯等用。常與高麗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輕,色深,質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區別要點。

中國古典家具製作中最常用的“硬木”

紫檀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主要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地區,其次是交趾。我國廣東、廣西也產紫檀木,但數量不多。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複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

我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於東漢末期,晉·崔豹《古今注》有記載,時稱“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為皇家所重視,開始大規模採伐。由於紫檀木數量稀少,很快將國內檀木採光,隨後即派官吏赴南洋採辦,此後遂成定例,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所採辦的木料並非都為現用,很多存儲備用。這種採辦,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掠奪性質,因此,南洋群島所產佳木幾乎被採伐殆盡,其中尤以紫檀木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載而去。查世界產紫檀之地,主要為南洋群島,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產紫檀木的絕大部份都匯集到中國,分儲於廣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為明代所采,雖然清代也曾由南洋採辦過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節屈不直,這是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過量,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界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歐美人士重視紫檀的程度較我國尤甚,原因是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紫檀決無大木,僅可做小巧器物。據說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訝而羨慕,以為稀有。及至西方人來北京後,見到種種紫檀木器,才知紫檀之精英盡聚於北京。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限在西方的紫檀器物基本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收買時一般不買成器,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配木框,以為陳列之用。

紫檀木分新、老兩種。老者色紫,新者色紅,都有不規則的蟹爪紋。紫檀木的特徵主要表現為顏色呈犀牛角色澤,它的年輪紋大多是絞絲狀的,儘管也有直絲的地方,但細看總有絞絲紋。紫檀鬃眼細密,木質堅重。鑑別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後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顏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顏色一擦就掉。

與紫檀木同類的木料還有檀香,為常綠灌木,產於我國廣東、雲南等地。其葉為長卯形,葉尖無花瓣,萼裂為四片,實為核果。木質堅重,清香,有黃白二種。多用作香料,或製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質不如紫檀木。

《博物要覽》和《諸番志》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博物要覽》載:“檀香有數種,有黃、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類,但不香耳。”又說:“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臘、爪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諸國,今嶺南等處亦皆有之。樹葉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檀香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諸番志》卷下說:“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紫者謂之紫檀。”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據《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紫檀屬豆科中的一種。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產於我國,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說:“美國施赫斯弗曾對紫檀作過調查,認為中國從印度支那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從目前國內現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薔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屬同一樹種還有待於植物學家作進一步的鑑定。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製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為匠人所不取。

黃花梨

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云:“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云:“花梨木產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家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木質比花櫚木更堅細,可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惟絲紋極粗。”

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製作器物。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就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載。明《格古要論》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侯寬昭的《廣州植物志》介紹了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為海南島特產,森林植物,喜生於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材紅褐色,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

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占城、真臘,樹老僕淹沒於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家具多為老花梨木製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這些特點,在製作器物時多被匠師們加以利用和發揮,一般採用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從而突出了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給人以文靜、柔和的感覺。

雞翅木

雞翅木又作,“杞梓木”,其木質紋理酷似雞的翅膀,故名。我國廣東、海南島出產這種木材。屈大均《廣東新語》把雞翅木稱為“海南文木”。其中講到有的白質黑章,有的色分黃紫,斜鋸木紋呈細花雲。子為紅豆,可作首飾,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還有以其“實”呼為“紅豆木”者。唐代詩人“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之句即指此。據《格古要論》介紹:“雞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內有蟹爪紋,一半純黑色,如烏木。有距者價高,西番作駱駝鼻中絞子,不染肥膩。常見有做刀靶,不見其大者。”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並非如此,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清一色的雞翅木條案和成堂的扶手椅。如果說雞翅木較紫檀、花梨更為奇缺,倒 是事實,若說雞翅木無大料,則並非如此,顯系《格古要論》的作者未見過雞翅木大料,才作出如此結論。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據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雞翅木屬紅豆屬,計約四十種,在我國生長有二十六種。”可見現今保存的傳世雞翅木家具也並非同一樹種。雞翅木也有新老之分,如何加以辨別,根據北京家具界老師傅們的經驗,新者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呆板,木絲容易翹裂起茬。老者肌理細膩,有紫褐色深淺相間的蟹爪紋,細看酷似雞翅。尤其是縱切面,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各種山水、風景圖案。由於雞翅木較花梨、紫檀等木質紋理另具特色,匠師們在製作家具時需反覆衡量每一塊木料,儘可能把紋理整潔和色彩優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優美的造型加以色彩古艷的木紋,能使家具增添濃厚的藝術韻味。

鐵力紅木

《格古要論》寫作“鐵力木”。《廣西通志》謂鐵力木一名“石鹽”,一名“鐵棱”,產於我國廣東,木性堅硬而沉重,呈黑紫色。《南越筆記》載:“鐵力木理甚堅緻,質初黃,用之則黑。梨山中人以為薪,至吳楚間則重價購之。”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家具較多。

常見的明代翹頭案面,往往長約3至4米,寬約60、70厘米,厚約14至15厘米,竟是一塊整料製成。為了減少器物的重量,在案面里側挖出4至5厘米深的溝槽。鐵梨木材質堅重,色澤紋理與雞翅木相差無幾,不仔細看很難分辨。有些雞翅木家具的個別構件就用鐵梨木偽充。凡用鐵梨木製作的各式家具都極為經久耐用。

紅木

產我國廣東、雲南及南洋群島。葉長,橢圓形而尖,花五瓣,色白,微赭。年輪紋都是直絲狀,鬃眼比紫檀大,顏色近似棗紅色。《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介紹紅木說:“凡木之紅色者均可謂之為紅木。惟世俗所謂紅木者,乃係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在硬木當中,紅木的木質僅次於紫檀,但紅木產量大,得之較易,所以世人視紅木不如紫檀貴重。由於紅木產量多,所以用紅木製器物多取其最精美的部分,疵劣者決不使用。因此,紅木製作的家具仍不失為上等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製作(修復)工藝

老家具的修整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從進廠到完成修復,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嚴格的質量檢驗。為了保存其古舊的神韻,大多需要以精湛的傳統手工藝為主要修復手段。而為了達到修復的效果常借鑑現代化的木材加工工藝。根據明清古典家具特性,可以採取老家具保舊、留皮、翻新三種修複方式,古典家具修復質量的監控貫穿於修復作業的整個過程。

老家具保舊

老家具保舊是指木工修理後,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舊漆面和裝飾不做處理,必須保證古舊的特徵。

1、老家具選擇:

觀察家具的霉爛程度,確定其能夠保留家具風貌後再進行修理。

2、打開:

首先需要仔細觀察家具的結構,在不同部件上標好序號以方便後來安裝,按照與原家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把家具拆開。保持家具的完整性並儘量避免破壞漆膜和形成新的損傷, 儘量避免動用刨刀。部分古舊民間家具製作時採用的結構和手法特殊,俗稱“絕戶活”,導致拆裝不可逆,此時儘量不要進行拆卸,而保持原狀。

3、清洗:

除去浮塵和積土可用大功率吹風機吹,不能使用濕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濕布擦拭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有時部件上還會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等現代垃圾之類的黏著物,對此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清除,應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細的刀刮和打磨。在決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後,使用水洗,邊沖洗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食用鹼調製的鹼水。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污跡需要熱水浸泡才能清洗乾淨。洗過的古舊家具需陰乾一周以上,否則遇水膨脹後,拆開後的榫頭就難以復原。然後視具體情況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

4、去漆(保舊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時不能破壞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類家具腿部常見的“一炷香”線腳,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風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線腳改制別樣,否則就成為永久損壞,再怎么修也回不過神來。

5、配料和木工整修: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質及損壞程度及部位,實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質,同色,同紋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選擇相對色淺的材料。

即使情況特殊也要儘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複製。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家具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掛牙是最不易保存下來的部分,其長度方向就是其紋理縱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寬度方向上,由於縱向木質纖維之間的結合力弱,而掛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會超過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纖維分離而斷裂,只能選用同樣材質的老材進行貼上。膠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從新製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比如個仕女,缺只蝙蝠什麼的,得以同樣的風格修補好。

6、拼板:

拼板時拼板面和側面要成九十度角,膠合拼接要經過壓力和一定溫度處理。一般採用卡子固定4—8小時,卸出,停放24—48小時,拼合後的整板要求無縫,平直,外表無膠印,無開裂現象。

7、試裝:

將各部位修整後的零件進行初裝。為避免家具添新料,可根據側板和門子的大小進行縮框。要求:保持原來外觀各部件及框架結構嚴緊、合理。

8、組裝:

按家具原結構進行合理組裝,榫卯結構嚴緊,框線平直,無膠印,表面光滑,四腳操平。

9、配銅活:

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家具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銹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

老家具翻新

1、打開:

觀察結構,小心拆開,儘量保持整件家具的完整性。首先需要仔細觀察家具的結構,在不同部件上標好序號以方便後來安裝,按照與原家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把家具拆開。保持家具的完整性並儘量避免破壞漆膜和形成新的損傷, 儘量避免動用刨刀。部分古舊民間家具製作時採用的結構和手法特殊,俗稱“絕戶活”,導致拆裝不可逆,此時儘量不要進行拆卸,而保持原狀。

2、清洗:

除去浮塵和積土可用大功率吹風機吹,不能使用濕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濕布擦拭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有時部件上還會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等現代垃圾之類的黏著物,對此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清除,應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細的刀刮和打磨。在決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後,使用水洗,邊沖洗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食用鹼調製的鹼水。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污跡需要熱水浸泡才能清洗乾淨。洗過的古舊家具需陰乾一周以上,否則遇水膨脹後,拆開後的榫頭就難以復原。然後視具體情況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

3、去漆(保舊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時不能破壞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類家具腿部常見的“一炷香”線腳,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風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線腳改制別樣,否則就成為永久損壞,再怎么修也回不過神來。

4、選料: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質及損壞程度及部位,實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質,同色,同紋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選擇相對色淺的材料。

即使情況特殊也要儘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複製。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家具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掛牙是最不易保存下來的部分,其長度方向就是其紋理縱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寬度方向上,由於縱向木質纖維之間的結合力弱,而掛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會超過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纖維分離而斷裂,只能選用同樣材質的老材進行貼上。膠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從新製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

5、 配料:

根據加工要求和每件家具各部位的承受力,進行配料,要求無裂、無疤節、無腐爛。

6、 打磨:

家具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機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噴燈烤化漆面後進行打磨;薄漆處可直接轉入刮磨車間,用刮刀進行處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淺一致。

自然的木質肌理和紋路,是最耐看的樸素美。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為了表現自然的“包漿”效果。包漿是指,優質木材長時間使用後,表面形成的一層溫潤如玉的亮光,越用越亮,這種歲月的痕跡,就稱為包漿。

按收藏界的修復原則應該是儘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漿並儘快形成新的包漿效果,所以最好在家具表面燙蠟,比如柏木和櫸木,經過打磨後燙蠟,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並不比硬木家具差。

傳統打磨用的是挫草,也就是節節草,學名叫做木則草,我國東北很多地方都有出產。用這種草泡水之後,可慢慢地磨出木頭的光彩來。現代一般使用鋼絲棉、高號數細砂紙(800號以上)、各種動物毛髮(動物棕毛越硬越好)由粗到細多次打磨,之後再打蠟擦油,一般使用蜂蠟,越原始的蠟效果越好。

7、 拼板:

完整可用的板,用鋼刷清板邊,上膠後,拼接。彎板要進行調直:在彎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後,將凹面向下,放在調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頂,一段時間後,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斷)。拼接後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壓,常溫需保持4—8小時。

8、 試裝:

試裝同保舊家具的試裝要求。

9、 組裝:

組裝要求用特殊膠粉,按原結構組裝,榫卯結構嚴緊,框類的對角線對稱。整件家具無粉膠,四腳操平。

10、做漆面或髹飾

做漆面並不是簡單地刷漆,而是儘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大多數清水木色的古舊民間家具擦蠟即可。這是古舊民間家具修復工藝中的獨特之處。 也有需要從新罩漆的,一般情況下,頭道漆後,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兩次色,揩漆和復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木質好的上面漆和復漆的道 數可適當減少。漆膜同樣需要打磨,效果最好的是使用人的頭髮反覆摩擦。漆面打磨的總體要求是不留死角、不留油污、色澤均勻一致。

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進行,比如描金櫃的花飾磨淡了,漆皮起殼了,有些顧客要求維持原狀,有些顧客會要求補一下,那些小面積地修補,不會走失原韻,是可以的。有些老家具還是用披麻帶灰工藝做漆面的,如今這種工藝很少有人會做,就得請高手來復原,如果用化學漆一刷,一臉賊光,這件老家具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11、配銅活:

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家具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銹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

老家具留皮

留皮即是舊家具脫漆後保留花皮做簡單處理,保留老家具的色調和木質效果,留皮殼經過油漆後,仍屬古典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保養

中國古典家具都是由榫頭連線而不是用鐵釘。同時,古典家具的材料不同於現代家具用鋸開的木板,因此木頭會隨溫度和氣候的變化而膨脹收縮。

經常的保養是不可缺少的,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方法:

避免陽光長期照射,那樣容易使木頭內部水分失去平衡,造成裂痕。

溫差不宜過大,避免空調開開關關,造成溫度變化劇烈。

避免將過熱的物品直接放在桌上,會破壞表面的保護漆和蠟。

選用柔軟的棉布或軟毛刷擦拭,避免使用金屬刷、硬毛刷或粗糙的布。

避免磕碰和硬物刮劃,尤其提醒家裡的孩子。

- 對軟木家具,至少每月一次用蠟和胡桃油,可以保持表面平滑,適度光亮。上蠟不可太密集,否則會堵塞木頭的毛細孔。

- 對硬木家具,使空氣保有一定的濕度並且調到適當的溫度,至少每月一次用蠟和胡桃油可以使家具表面平滑並且有適度的光澤。

- 對於描金的家具,保持空氣中的溫度,並調到適當的溫度對描金的開裂和剝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室內溫度太高,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就是在家具的頂部,底部和內部放一盆水。這樣可以保持空氣溫度。

保持良好濕度,理想的濕度在40%左右,若長期使用冷氣,可在旁邊放盆水。用一台加濕器,在一定範圍內控制內部溫度是最安全的方法。

傳統的硬木家具一般表面沒有漆層,只是燙蠟。硬木內有含水,空氣濕度過低時硬木家具會收縮,過高時會膨脹。一般硬木家具生產時就有升縮層,但是使用擺放時應該注意,不要放在過於潮濕或者過於乾燥的地方,比如靠近火爐暖氣等高溫高熱處,或者過於潮濕地下室等地方,以免產生霉變及乾裂等。

如果是平房地勢較低的屋內,地面潮濕須將家具腿適當墊高,否則腿部容易受潮氣腐蝕。

搬運或移動家具時應輕搬輕放,不能硬拉硬拽,以免損傷榫卯結構。桌椅類不能抬面,容易脫落,應該從桌子兩幫和椅子面下手抬,柜子最好卸下櫃門再抬,可以減少重量,同時也避免櫃門活動。如需移動特別重的家具,可用軟繩索套入家具底盤下提起再移動。

家具表面避免長期放置過於沉重的物品,特別是電視、魚缸等,會使家具變形。桌面上不宜鋪塑膠布之類不透氣的材料。

房間內如地板不平,時間長了會導致家具變形,避免辦法是用小木頭片墊平。

絕對不用濕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揩擦硬木家具,特別是老家具。用乾淨軟弱的純棉布,過一段時間後加少許家具蠟或者核桃油,順著木紋來回輕輕揩擦。

家具表面應避免與硬物磨擦,以免損傷漆面和木頭表面紋理,如放置瓷器銅器等裝飾物品時要特別小心,最好是墊一軟布。

避免把家具放在朝南的大玻璃窗前,陽光長期直接照射會使家具過於乾燥,也會褪色。

熱水杯等不能直接放置在家具表面上,會留下不容易去除的痕跡。有顏色液體,如墨水等要絕對避免撒在桌面上。

中國古典家具術語表

擠楔

楔是一種-頭寬厚,一頭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將其打入榫卯之間,使二者結合嚴密,榫卯結合時,榫的尺寸要小於眼,二者之間的縫隙則須由擠楔備嚴,以使之堅固。擠楔兼有調整部件相關位置的作用。

魔術

從一件損壞了的,很髒的,鬆開了的或畸形的家具到恢復到它原來的面目,完整的形狀並給予一個嶄新的生命,這整個過程就叫做魔術。這不僅需要用心去理解,還需要由世代相傳的一流手藝。這是古董家具的精髓所在。

几案

人們常把几案並稱,是因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難以劃出截然不同的界限,幾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家具,案是人們進食、讀書寫字時使用的家具,其形式早已具備,而几案的名稱則是後來才有的。

關於幾和案的實物,從考古發掘情況看,自戰國至漢魏的墓葬中,幾乎每座都有出土,有銅器、漆器、陶器等多種質地。

從種類上來分,案的種類有食案、書案、奏案、氈案、欹案。幾的種類有宴幾、憑几、炕幾、香幾、蝶幾、花幾、茶几、案頭幾。

几案的樣式之多,且又各有各個用途,在廳堂殿閣的布置上,和其他家具一樣,也各有其特定的規範。

椅凳

我國古代椅子出現在漢代,它的前身是漢代北方傳入的胡床,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已為常見之物。唐以後,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直呼為椅子。

宋代椅子更為普遍。在宮廷中,所使用的椅子都是極為華麗的。宋代帝後像中描繪的椅子都有用彩漆描繪的花紋,結構也趨於合理。宋代還流行一種圈背交椅。交椅又名“太師椅”,在家具種類中,也是唯一的椅官銜命名的椅子。所謂交椅,是指前後兩腿交叉,交接點作軸,可以摺疊的椅子。北方民族最先使用,其特點十分適合遊牧生活的需要。

交椅在元代家具中地位較高,只有地位較高和有錢有勢的人家才有,大多設在廳堂供主客享用,婦女和下人只能坐圓板凳和馬閘。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很多,如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凳,最早並不是我們今天坐的凳子,它是專指蹬具,相當於腳踏。它成為坐具,也是漢代以後的事。凳的形式有方圓兩種,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種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還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後,用材及工藝都很講究。

床榻

我國床的歷史很早,傳說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簀床,呂望作榻。有關床的實物當以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戰國彩漆床為代表。漢代劉熙《釋名·床篇》云:“床,自裝載也”,“人所坐臥曰床”。當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臥具。西漢後期,又出現了“榻”這個名稱,它是專指坐具的。《釋名》說:“長狹而卑者曰榻”,“榻,言其體,榻然近地也,小者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榻是床的一種,除了比一般的臥具矮小外,別無大的差別,所以習慣上總是床榻並稱。

直到六朝以後的床榻,開始打破了傳統習慣,出現了高足坐臥具,此時的床榻,形體都較寬大。唐宋時期的床榻大多無圍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使用這種無圍欄的床榻,一般是須使用憑几或直幾作為輔助家具。

遼、金、元時期,三面或四面圍欄床榻開始出現,做工及用材都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這種床榻已盛行,結構更具科學性,裝飾手法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如①架子床。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床頂安蓋,俗謂“承塵”,頂蓋四圍裝楣板和倒掛牙子。床面的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多用小塊木料做榫拼接成多種幾何紋樣。因為床有頂架,故名架子床。②拔步床。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平台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小廊子,廊子兩側放些桌凳小家具,用以放置雜物。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③羅漢床。它的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清代床榻在康熙以前大體保留了明代的風格和特點,乾隆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了獨特的清代風格。其特點是用材厚重、裝飾華麗,以致志向繁縟奢靡,造作俗氣。

箱櫃

箱櫃的使用,大約起始於夏、商、周三代。

古代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的櫃,倒很像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卻是指車記憶體放東西的地方。古代還有“匣”這個名稱,形式與櫃無大區別,只是比櫃小些。

漢代有了箱子這個名稱,器物則與戰國前的柜子相同,多用於存貯衣被,稱巾箱或衣箱,形體較大,是具備多種用途的家具。

兩晉以後又有了“廚”這個名稱,它是一種前開門的具有多種用途的家具,可供存貯書籍、衣被、食品等物。

唐代以後至明代,箱櫃的形式無大變化,箱匣類大多做成盝頂蓋,稜角處多以銅葉或鐵葉包鑲。

明代是中國傳統家具的黃金時代,櫃櫥類家具也豐富多彩。如:

1、悶戶櫥。形體與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屜,兩屜稱連二櫥,三屜稱連三櫥,大體還是桌案的形式,只是使用功能上較桌案發展了一步;

2、櫃櫥。是一種櫃和櫥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形體不大,高度近乎桌案,櫃面可做桌子用;

3、頂豎櫃。是一種組合式家具,在一個立櫃的頂上另放一節小櫃,小櫃長寬與下面立櫃相同;

4、亮格櫃。是書房內常用的家具,通常下部做成柜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書籍,上部存放古玩。

總之,箱櫃也和其他家具一樣,因用途不同而製法多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使之既美觀又實用。

屏風

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稱之為“邸”。最初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後來不斷發展,品種趨於多樣化,不僅有高大的屏風,也有較小的屏風,也有較小的床屏、枕屏,有專用的,也有純裝飾性的陳設品。

漢唐時期,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多為紙糊。

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床上屏風、梳頭屏風、燈屏風等;而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雲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一而足。

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

癭木

亦稱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質紋理特徵,並不專指某一種木材。據現在北京匠師們講,有楠木影(或作癭)、樺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博物要覽》介紹花梨木產品時提到:“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名花梨影木焉。”我國遼東、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產。《博物要覽》卷十云:“影木產西川溪澗,樹身及枝葉如楠。年曆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書中還提到《博物要覽》一書的作者谷應泰曾於重慶餘子安家中見一桌面,長一丈一尺,闊二尺七寸,厚二寸許。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

《新增格古要論》中有骰柏楠一條云:“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骰子柏楠。今俗雲斗柏楠。”按《博物要覽》所說癭(影)木產地、樹身、枝葉及紋理特徵與骰柏楠木相符,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

《古玩指南》中提到:“樺木產遼東,木質不貴,其皮可用包弓。惟樺多生癭結,俗謂之樺木包。取之鋸為橫面,花紋奇麗,多用之制為桌面、櫃面等,是為樺木影。”

影木的取材,據《新增格古要論》骰柏楠條和《博物要覽》影木出產品第條介紹,似乎取自樹幹,把其木紋形態描繪為“滿架葡萄”。而《新增格古要論》“滿架葡萄”條中記載:“近產歲部員外敘州府何史訓送桌面是滿面葡萄尤妙。其紋脈無間處雲是老樹千年根也。”我們現在還時常聽到老師傅們把這種影木稱為樺本根、楠木根等。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取自樹幹部位的當為少數。

取自樹幹部位的多取樹之癭瘤,為樹木生病所致,故數量稀少,癭木又可分南癭、北癭,南方多楓樹癭,北方多榆木癭。南癭多蟠屈奇特,北癭則大而多。《格古要論·異木論》癭木條載:“癭木出遼東、山西,樹之癭有樺樹癭,花細可愛,少有大者;柏樹癭,花大而粗,蓋樹之生瘤者也。國北有癭子木,多是楊柳木,有紋而堅硬,好做馬鞍鞽子。”

這裡所說的影木和癭木,取材部位不同,樹種也不一樣,但紋理特徵卻大體一致,製成器物後很難區分,以致人們往往把影木和癭木混稱,有的通稱影木,有的通稱癭木,由於癭木比其他材料更為難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四周以其他硬木鑲邊,世人所見影木家具,大致如此。

開門-

-成語“開門見山”的腰斬,用來評價一件無可爭議的真貨。也有呼作“大開門”的,那就更富江湖氣了。

爬山

原來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過去舊貨行的人將沒有落款或小名頭的老畫挖去一部分,然後補上名字的題款,冒充名人真品。而在老家具行業,特指修補過的老家具。

叉幫車

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裝成一件。此舉難度較大,須用同樣材質的家具拼湊,而且還要照顧到家具的風格,否則內行一眼就能看破。

生辣

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較好的成色。

包漿

老家具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皮殼

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

做舊

用新木材或老料做成仿老家具,以及在新家具上做出使用痕跡,以魚目混珠。

年紀

老老家具的年分。

吃藥

指買進假貨。

掉五門

這是蘇作木匠對家具製作精細程度的讚美之語。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後,將同樣的幾隻置於地面上順序移動,其腳印的大小、腿與腿之間的距離,不差分毫。這種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腳印相合的情況,就吃“掉五門”。

後加彩

指在漆面嚴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繪彩,一般多用於描金櫃。

螞蟥工

特指家具表面的淺浮雕,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

特指家具表面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在硬木家具上比較多見。

坑子貨

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家具,有時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

叫行

同行間的生意,也稱敲榔頭。

洋莊

做外國人的生意。

本庄

做國內人的生意。

鼓腿膨牙

指家具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

三彎腿

將桌類家具的腿柱上段與下段過渡處向里挖成彎折狀,彎腿家具的足部多為內翻成蹄形。

落膛

指悶戶櫃、圓角櫃等家具抽屜或門下面的空間,因不易被發現,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

束腰

指在家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內收縮、長度小於面沿和牙條的腰線。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束腰線也有直束腰和打窪束腰之分。束腰家具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徵。

托泥

指家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托,可以防止家具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托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托泥。

硬屜與軟屜

硬屜指家具椅面、榻面用木板鑲作,軟屜則指用藤面編製成面芯。

抱肩榫

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夾頭榫

這是案形結體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四隻足腿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腿足的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使外觀腿足高出牙條及牙頭之上。這種結構能使四隻足腿將牙條夾住,並連結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面重量。

插肩榫

也是案類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雖然外觀與夾頭榫不同,但結構實質是相似的,也是足腿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上部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足腿相交處剔出槽口,使牙條與足腿拍合時,將腿足的斜肩嵌夾,形成表面的平齊。此榫的優點是牙條受重下壓後,與足腿的斜肩咬合得更緊密。

羅鍋棖

也叫橋樑棖。一般用於桌、椅類家具之下連線腿柱的橫棖,因為中間高拱,兩頭低,形似羅鍋而命名。

霸王棖霸王棖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並用梢釘固定,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榫頭是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然後向上一推就掛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這種結構異常堅固,能支撐整件家具。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舊石器時代:約170萬年前-1萬年前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前-4 千年前

黃帝

夏 (21-16 cent. BC)

商 (Yin) (16-11 cent. BC)

西周 (11 cent.-771 BC)

東周 (770 - 221 BC)

春秋 (770 - 475 BC)

戰國 (475 - 221 BC)

秦 (221 - 207 BC)

西漢 (206 BC - 24 AD)

東漢 (24 - 220 AD)

三國 (220 - 280)

西晉 (266 - 316)

東晉 (317 - 420)

十六國 304 - 439

南北朝 (420 - 589)

隋 (581 - 618)

唐 (618 - 907)

五代十國 (907 - 979)

北宋 (960 - 1127)

遼 (916 - 1125)

南宋 (1127 - 1279)

西夏 (1038 - 1227)

金 (1115 - 1234)

元 (1271 - 1368)

明 (1368 - 1644)

洪武 (1368 - 1398)

建文 (1399 - 1402)

永樂 (1403 - 1424)

洪熙 (1425)

宣德 (1426 - 1435)

正統 (1436 - 1449)

景泰 (1450 - 1456)

天順 (1457 - 1464)

成化 (1465 - 1487)

弘治 (1488 - 1505)

正德 (1506 - 1521)

嘉靖 (1522 - 1566)

隆慶 (1567 - 1572)

萬曆 (1573 - 1620)

泰昌 (1620)

天啟 (1621 - 1627)

崇禎 (1628 - 1644)

清(1611 - 1911)

順治 (1644 - 1661)

康熙 (1662 - 1722)

雍正 (1723 - 1735)

(圖)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文化

乾隆 (1736 - 1795)

嘉慶 (1796 - 1820)

道光 (1821 - 1850)

鹹豐 (1851 - 1861)

同治 (1862 - 1874)

光緒 (1875 - 1908)

宣統 (1909 - 1911)

中華民國 (1911 - 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founded in 1949)

外國古典家具文化藝術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15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首先在義大利開始,而又遍及歐洲各地的一種較大的文化變革,並一直延續到17世紀。這是在封建制度下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反叛中世紀宗教神權文化,提倡世俗的科學人文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所掀起的新文化運動。

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傳統,在中世紀時更多地保留在義大利,一些義大利學者對義大利本土上的古代羅馬的建築遺址和古典文化的手稿作過一定的研究。義大利各城市長期與拜占庭、阿拉伯有經濟和文化的聯繫,使義大利人熟悉更多的古希臘文稿和藝術古蹟。在承襲羅馬帝國東半壁的拜占庭滅亡前後,許多學者紛紛逃亡到當時比較開明的義大利城市,這也促進了義大利對古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恩格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特徵作過出色的說明,他說:“拜占庭滅亡時所救出的手抄本和羅馬廢墟中所掘出來的古代雕刻,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開了一個新世界——希臘的古代。在這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再現,以後就再也不曾達到了……”

歐洲文藝復興家具首先創始於15世紀後半期的義大利,在其後約100多年時間裡風靡法國、尼德蘭、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等,並與當地新文化萌芽結合在一起,逐漸形成各自獨特的樣式,形成了義大利、法國、荷蘭、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等地的文藝復興家具文化。

一、義大利文藝復興家具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家具主要吸收了古希臘羅馬家具造型的某些因素,同時又賦予新的表現手法,尤其突出地表現在吸收了建築裝飾的手法來處理家具造型。把建築上的檐板、扶壁柱、台座、樑柱等建築裝飾局部形式移植到家具裝飾上,同時還充分利用了繪畫、鑲木、雕刻和石膏浮雕等手法,形成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家具的風格。

義大利家具的三大中心是佛羅倫斯、羅馬和威尼斯,分別以各自鮮明的特徵豐富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文化藝術。佛羅倫斯家具主要是建築裝飾手法與雕刻和繪畫手法相結合,注重材料特性、結構性能和形式的多樣化,其早期簡潔單純的特徵而日趨豪華精美。

羅馬家具裝飾則仿古代大理石雕刻和浮雕藝術的手法,以迎合教皇的倡導,形成了古代雕刻藝術的複製品家具。威尼斯家具把哥德式窗格裝飾與文藝復興式裝飾相結合,廣泛運用石膏浮雕、貼金、漆繪、嵌木和鑲嵌等各種裝飾手法,形成了一種豪華精美的風格。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式宮殿建築正面被成功地套用於文復興式家具上面,從而形成這種風格的典型特色。最明顯地表現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箱柜上,將建築上的檐板、半壁柱、圓柱和台座等細部形式移植,成為家具造型的重要因素。

1500年佛羅倫斯的一件木雕刻長箱,箱座、箱頂和檐板外形層次優美,橫檔凸凹浮雕裝飾採用石膏模塑製作,顯得非常精緻,有節奏韻律之感,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在家具上的創新。長箱的豎框是蜜瓜式鏇木扶壁柱裝飾,中間面板石膏模塑製作鍍金彩繪渦卷紋樣,兩邊圓形嵌板畫面是羅馬歷史情節繪畫。這件長方形箱櫃比例和諧完美、裝飾豐富精彩。

16世紀中期義大利流行胡桃木雕刻長箱,這件長箱箱體凸曲形:正面兩邊女人半身像雕像下雕飾莨菪葉飾,底部又伸出粗大有力的獸足。箱體正面順著凸曲形相對雕飾套疊的渦卷紋飾,每一組渦卷飾由上至下漸變到底部,陰刻的紋飾輪廓非常明晰強勁。箱頂蓋由檐板和凸凹石膏模塑圖案構成。這件家具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在16世紀時改革創新的典型代表作,其獨特之處是不油漆也不鍍金。

16世紀中期羅馬製造的胡桃木雕刻邊櫃,如同獨具特色的窗戶,也是一個獨立的小建築正面,這正是吸收了建築造型的裝飾手法,同時也吸收了古典有序手法。豎框的扶壁柱由兩個愛奧尼克柱式組成,對開櫃門框線由外向里裝飾輪廓線,高底座由下而上漸縮小,輪廓非常明晰強勁,櫃頂由檐板和圓凸石膏模塑構成。這件在16世紀流行的家具莊重而嚴肅,紀念碑式外形透露出古典之美。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家具,主要是當時的貴族上層社會生活所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為了象徵貴族的富有,家具不僅實用與當時上層貴族生活密切相關,又美觀強調錶面裝飾,顯得非常精緻華麗。1550年義大利北部的一件胡桃木雕刻長箱,是上流社會婚禮用品。這件鍍金的華美長箱既可收藏貴重物品,又可在客廳作為裝飾品。

箱頂檐板下精緻的浮雕裝飾,中間是新娘、新郎兩家高貴家族的紋章雕飾,左右兩個小天使圍繞,兩旁是神話故事場面。框線凸出立柱是結婚人物雕像,豪華的高浮雕裝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特色。底座圓凸形連續紋樣雕飾,中間古代神話展翅鷹神。粗壯有力的獸足間有怪獸頭用渦卷紋飾和玫瑰飾連線。這種婚禮用長箱多是當時第一流的藝術家設計雕飾製作的,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還很實用,是融實用與美觀為一體的佳作,充分表達了文藝復興文化以人為中心表現人的現實生活的特徵。這個著名的婚禮箱現仍保存在美國紐約的美特羅波勒坦博物館中,並做出複製品在各國巡迴展出。

義大利製作家具的材料主要是用胡桃木,經過染色處理和油漆塗飾之後,表面呈深褐色的暖色調,再加上精緻的雕刻、鑲嵌裝飾,十分嚴謹、華麗而又優美。

16世紀中期製作的木雕刻長桌,桌底座支撐高浮雕裝飾來自於古羅馬的獅身人面像,卻創造性地塑造了奇形怪態的眾多形象於一體,非常奇異獨特。中間相連的底板上也有雕飾與桌面連線。整件家具非常豪華。

1548-1561年間製作的一件金銀首飾盒,這件家具的功能是存放手抄書和印刷書。家具建築形式構成,盒頂部破開三角楣式,中間高立一男人全身雕像,座落在眾多人頭像底座上。兩側渦卷紋曲線下臥有人體雕像,檐板下精緻的雕飾帶。半壁柱是女人雕像,中間嵌有水晶石的橢圓形雕飾上裝飾一對坐在一起的人物雕像。兩側半柱外各有坐著的人物雕像,由盒下底座人面獅身像支撐,中間三個柱式彎腿。這件家具雕飾繁複,人物眾多,極其豪華。

16世紀中期義大利北部一個教堂內部的聖歌隊席,嚴格的對稱布局,精美的渦卷紋雕刻,中間扇貝形雕飾,內部壁面象眼鑲嵌裝飾紋樣,座面邊沿軒蛇腹雕飾,造型華麗優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中心發展的家具特色,也是近代扶手椅的雛形。

義大利16世紀一種木製摺疊椅是義大利貴族喜愛使用的家具, X型椅骨架正面精緻的細密圖案鑲嵌,椅座和靠背設定較厚的皮子。整件家具曲線構成,造型簡潔優美。這種椅子是貴族、司教接見使者場合使用的家具,也在客廳、書房和會議室等多種環境使用。因為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詩人但丁的喜愛,也稱之為但丁椅。

二、德國文藝復興家具

16世紀初期,德國紐倫堡的裝飾美術家彼得;佛羅特納最先導入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從事家具設計。德國文藝復興家具注重雕刻和木拼貼鑲嵌裝飾,表現出卓越的細木工製作技術。其家具主要是櫃類家具。

這是一件16世紀中期南部德國的櫥櫃。整件家具的框架構材是松木,採用核桃木、橡木和胡桃木等多種木材拼貼鑲嵌,並加以雕刻和繪畫圖案,工藝非常複雜、精細。櫥櫃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兩側寬框線中間浮雕愛奧尼克式壁柱,柱身底部雕飾蜜瓜形花瓶,長滿植物花草紋。中間方形櫃門嵌板上運用浮雕、鑲嵌、繪畫多種手法,塑造出一個縱深感強烈的建築室內空間,非常逼真自然的環境空間。下部兩側更寬的框線拼貼木鑲嵌圖案,中間壁柱內也是淺浮雕花瓶和植物花草紋樣。

中間櫃門嵌板則是精緻的卷草紋樣。上部的檐板雕飾著各不相同的二方連續幾何紋樣,中間橫檔上面浮雕渦卷花草紋樣,兩邊窄雕飾帶雕飾著二方連續幾何紋樣,與上部遙相呼應,富有強烈的韻律感。中間橫檔上面,兩側框線各鏤空3個火焰形拱門,中間拱門兩邊浮雕花草紋,橫檔上面7個拱門用一條線連線,似斷非斷,連續為一條整體。

下部底座沒有底腳,直接座落於地面,兩側框線中間的圓拱門中也浮雕著花草紋樣。中間橫檔上面則鑲嵌著圖案。櫥櫃側邊旁板上下兩部分別拼木鑲嵌裝飾,方形框中嵌出菱形圖案。整件家具及各部件都是上窄下寬,上收下撇,很強的收分處理,使這件高2.2米,寬1.25米,進深0.61米的大型櫥櫃,多了幾分穩重和挺拔,卻不顯得悶笨。

再加上精緻的雕刻和拼木繪畫工藝,整個家具顯得典雅華麗,是德國文藝復興家具的典型代表作,也充分體現出德國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藝術家、設計家的人文主義思想。

16世紀的1541年在紐倫堡製作的櫥櫃,橡木製作,建築形式構成。上檐部精緻的幾何紋連續紋樣雕飾,橫檔雕飾帶上牛頭和豎向溝槽的二方連續浮雕裝飾。幾條橫飾帶清晰地劃分了兩層櫃門和兩層抽屜的空間,每一層又都有各自的壁柱和中檔板。

壁柱和中檔板上雕滿渦卷飾莨菪葉和瓶飾等紋樣,4個抽屜面上對稱渦卷莨菪葉裝飾中配以玫瑰飾紋樣。上層櫃門中的板上浮雕裝飾渦卷莨菪下一裸體人形圖案,下層櫃門的嵌板上則是花瓶中展出渦卷莨菪葉飾。整件家具自下而上漸變小而窄,橫線與直線交錯排列,非常有節奏韻律之感,是一件很有理性的設計作品。表現出德國早期文藝復興家具的特點。

另一件1551年的胡桃木箱櫃,4個愛奧尼壁柱中雕滿了渦卷莨菪葉飾。中間3個畫面精心地鑲嵌製作,用五顏六色的木材建築透視法構成立體感的進深空間圖案。下面3個抽屜面上也是渦卷莨菪葉飾,並雕以獸頭拉手點綴。家具的建築裝飾、植物葉飾和動物紋飾充分表現了文藝復興文化的人文主義思想。

德國文藝復興的家具分為南北兩大體系。以紐倫堡為中心的德國南部地區早期接受義大利影響較明顯,多運用半壁柱、檐板、柱頭、雕刻、鑲嵌和拼貼等裝飾,晚期常出現耳形裝飾和渦卷紋飾,顯得精巧繁復。北部地區家具不同的風格特點主要是裝飾形式上,早期多運用花草紋樣和人物的浮雕圖案,晚期則以半像柱、渦卷細工作為裝飾,以及女裸像作支柱。有的家具還利用木材本色的深淺對比作鑲嵌紋樣裝飾很有特色。

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傳統,在中世紀時更多地保留在義大利,一些義大利學者對義大利本土上的古代羅馬的建築遺址和古典文化的手稿作過一定的研究。義大利各城市長期與拜占庭、阿拉伯有經濟和文化的聯繫,使義大利人熟悉更多的古希臘文稿和藝術古蹟。在承襲羅馬帝國東半壁的拜占庭滅亡前後,許多學者紛紛逃亡到當時比較開明的義大利城市,這也促進了義大利對古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恩格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特徵作過出色的說明,他說:“拜占庭滅亡時所救出的手抄本和羅馬廢墟中所掘出來的古代雕刻,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開了一個新世界——希臘的古代。在這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再現,以後就再也不曾達到了……”

歐洲文藝復興家具首先創始於15世紀後半期的義大利,在其後約100多年時間裡風靡法國、尼德蘭、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等,並與當地新文化萌芽結合在一起,逐漸形成各自獨特的樣式,形成了義大利、法國、荷蘭、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等地的文藝復興家具文化。

一、義大利文藝復興家具文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家具主要吸收了古希臘羅馬家具造型的某些因素,同時又賦予新的表現手法,尤其突出地表現在吸收了建築裝飾的手法來處理家具造型。把建築上的檐板、扶壁柱、台座、樑柱等建築裝飾局部形式移植到家具裝飾上,同時還充分利用了繪畫、鑲木、雕刻和石膏浮雕等手法,形成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家具的風格。

義大利家具的三大中心是佛羅倫斯、羅馬和威尼斯,分別以各自鮮明的特徵豐富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文化藝術。佛羅倫斯家具主要是建築裝飾手法與雕刻和繪畫手法相結合,注重材料特性、結構性能和形式的多樣化,其早期簡潔單純的特徵而日趨豪華精美。羅馬家具裝飾則仿古代大理石雕刻和浮雕藝術的手法,以迎合教皇的倡導,形成了古代雕刻藝術的複製品家具。威尼斯家具把哥德式窗格裝飾與文藝復興式裝飾相結合,廣泛運用石膏浮雕、貼金、漆繪、嵌木和鑲嵌等各種裝飾手法,形成了一種豪華精美的風格。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式宮殿建築正面被成功地套用於文復興式家具上面,從而形成這種風格的典型特色。最明顯地表現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箱柜上,將建築上的檐板、半壁柱、圓柱和台座等細部形式移植,成為家具造型的重要因素。

1500年佛羅倫斯的一件木雕刻長箱,箱座、箱頂和檐板外形層次優美,橫檔凸凹浮雕裝飾採用石膏模塑製作,顯得非常精緻,有節奏韻律之感,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在家具上的創新。長箱的豎框是蜜瓜式鏇木扶壁柱裝飾,中間面板石膏模塑製作鍍金彩繪渦卷紋樣,兩邊圓形嵌板畫面是羅馬歷史情節繪畫。這件長方形箱櫃比例和諧完美、裝飾豐富精彩。

16世紀中期義大利流行胡桃木雕刻長箱,這件長箱箱體凸曲形:正面兩邊女人半身像雕像下雕飾莨菪葉飾,底部又伸出粗大有力的獸足。箱體正面順著凸曲形相對雕飾套疊的渦卷紋飾,每一組渦卷飾由上至下漸變到底部,陰刻的紋飾輪廓非常明晰強勁。箱頂蓋由檐板和凸凹石膏模塑圖案構成。這件家具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在16世紀時改革創新的典型代表作,其獨特之處是不油漆也不鍍金。

16世紀中期羅馬製造的胡桃木雕刻邊櫃,如同獨具特色的窗戶,也是一個獨立的小建築正面,這正是吸收了建築造型的裝飾手法,同時也吸收了古典有序手法。豎框的扶壁柱由兩個愛奧尼克柱式組成,對開櫃門框線由外向里裝飾輪廓線,高底座由下而上漸縮小,輪廓非常明晰強勁,櫃頂由檐板和圓凸石膏模塑構成。這件在16世紀流行的家具莊重而嚴肅,紀念碑式外形透露出古典之美。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家具,主要是當時的貴族上層社會生活所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為了象徵貴族的富有,家具不僅實用與當時上層貴族生活密切相關,又美觀強調錶面裝飾,顯得非常精緻華麗。1550年義大利北部的一件胡桃木雕刻長箱,是上流社會婚禮用品。這件鍍金的華美長箱既可收藏貴重物品,又可在客廳作為裝飾品。箱頂檐板下精緻的浮雕裝飾,中間是新娘、新郎兩家高貴家族的紋章雕飾,左右兩個小天使圍繞,兩旁是神話故事場面。框線凸出立柱是結婚人物雕像,豪華的高浮雕裝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特色。底座圓凸形連續紋樣雕飾,中間古代神話展翅鷹神。粗壯有力的獸足間有怪獸頭用渦卷紋飾和玫瑰飾連線。這種婚禮用長箱多是當時第一流的藝術家設計雕飾製作的,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還很實用,是融實用與美觀為一體的佳作,充分表達了文藝復興文化以人為中心表現人的現實生活的特徵。這個著名的婚禮箱現仍保存在美國紐約的美特羅波勒坦博物館中,並做出複製品在各國巡迴展出。

16世紀中期佛羅倫斯的一件長椅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這種家具來源於當時的長箱,又加設靠背和扶手,既有收藏物品的功能又有坐的功能,也是後世長沙發的雛形。下部底座較簡潔,採用建築的檐板、台座和扶壁柱形式。兩邊的扶壁柱相對渦卷紋中雕飾圖案,座體凸起圓弧形光滑而無雕琢。扶手仿古羅馬躺椅靠背造型,一上一下渦卷紋呈S形曲線,靠背頂部中央是家族紋章,左右兩側相連的裸體女人雕像分別半臥於渦卷飾曲線上。這件家具單純、典雅而又優美。

義大利製作家具的材料主要是用胡桃木,經過染色處理和油漆塗飾之後,表面呈深褐色的暖色調,再加上精緻的雕刻、鑲嵌裝飾,十分嚴謹、華麗而又優美。

首屆古典家具文化節2009年3月在廣東三鄉舉行

首屆中國(三鄉)古典家具文化節“中國古典家具名鎮”中山市三鄉鎮舉行。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賈清文、副理事長陳寶光、廣東省中山市副市長馮煜榮、三鄉鎮黨委書記李韜等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

據中山市三鄉鎮黨委書記李韜介紹,首屆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節活動本著“以家具為媒,揚三鄉之名,樹開放形象,促經濟發展”為目標。文化節期間,三鄉鎮將舉辦行業高峰論壇、經貿、旅遊及文藝等板塊共20餘項活動,力求將“首屆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節”打造成規模大,權威性高的行業文化盛事和交流平台。

中山市副市長馮煜榮介紹了近年來中山市文化和經濟發展狀況,他認為三鄉的古典家具生產銷售發展有序,不僅帶動了當地居民的致富,也吸引了眾多的客商落戶。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賈清文說,廣東省是中國家具生產和流通的重點區域,三鄉鎮以最具文化內涵的古典家具為核心載體舉辦的這場文化節,是一次嘗試也是一個創舉,相信這場文化節將進一步增進行業內部的交流,推動古典家具文化知識的普及。

三鄉鎮位於中山市南半部,四面環山,北靠五桂山,南依竹篙嶺丘陵。早在民國初年,就是中山縣乃至珠三角地區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有“小澳門”之稱。如今,三鄉鎮行政區面積96平方公里。轄區常住人口3.8萬人,暫住人口和流動人口21萬,為廣東省中心鎮,享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三鄉鎮形成了古舊家具市場。由於品種豐富多樣,價格相對低廉,海內外客商雲集,古舊家具市場日益蓬勃發展。目前其規模、品種、銷售量及出口額均創全國同行業之最,超過了北京潘家園和浙江慈谿縣天元鎮,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古舊家具集散地。2008年,中國家具協會、廣東省家具協會、中山市人民政府等在三鄉鎮共建“中國古典家具名鎮”,從此,開啟了三鄉古典家具生產研發的新航程。

背景資料:

明清家具的收藏始於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將中國的明清古典家具提升到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1985年後,港澳台地區引發了收藏明清家具熱潮,大量港台收藏家湧入內地搜尋明清家具,民間風俗色彩濃郁的古舊家具價格逐漸上漲,河南、河北、山西、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的古舊家具商家紛紛落戶三鄉,各朝代、各流派的古舊家具應有盡有,逐漸形成了收購、維修、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系統商業規模,無論規模、品種、銷售量及出口額均創全國同業之最,超過了北京潘家園和浙江慈谿縣天元鎮,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古舊家具集散地。

三鄉古舊家具市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大陸珠三角等。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來自珠江三角洲的一批收藏愛好者逐漸增多。

單單說一個家具,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設計理念,沒有很好、很高超的加工工藝去加工,沒有從美學的觀點欣賞,或者沒有圖案裝飾、和其他的材料組合,單單是一個木材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附加值。做成精美的家具不僅有使用的功能,還有科學價值,而且還增加了它的藝術品位。不僅是在家裡使用,而且有一種象徵,象徵你這種文化修養,你擺在家裡,傳統以上層社會為主導,王公大臣、帝王將相使用。作為普通老百姓有民俗的家具,民俗家具也有藝術性,它的價值為什麼沒有這些價值高,這種價值單單是木材的價值嗎?更多體現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這裡不用政治觀點談,勞動人民創造世界,但是研究中國歷史的主流還是研究主體,歷史發展的過程,不是帝王將相造就了歷史。但是從人類比較的過程中,記錄下來的東西是每個朝代,這個朝代代表了中國這種文化象徵的延續性,因此它的價值也就體現在這裡。更多的民俗家具我們也保留下來了。從歷史文物的角度出發,這些價值沒有我們文物的價值高,就像瓷器一樣。因為藝術表現性不一樣,做功不一樣、材質不一樣,材質只是作為這個文物的一個方面,不能因為這個材質,特別是今天的經濟社會,材質可能有升有降,為什麼?這是市場經濟。但是從我們目前在傳統家具行業裡面的家具,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可能更高,附加值更高。如果不這樣的話,同樣是木材,紫檀也好,海南黃花梨也好,如果粗製濫造,它一樣沒有價值,而且你把珍貴的木材損壞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