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負薪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為正,反裘指毛朝里。反穿皮衣背著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負芻”。例句: 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反裘負薪,存毛實難。有一次魏文侯出遊,見路上一個人反穿著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為正),背著柴行走。第二年,魏國東陽地區上貢了平時十倍的錢糧,大臣們都向文侯祝賀。現在東陽的耕地沒有增加,老百姓的人口沒聽說增多,可是錢糧卻增加十倍,這一定是求助於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 反裘負薪

拼音: fǎn qiú fù xīn

解釋: 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負芻”。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為正,反裘指毛朝里。反穿皮衣,怕的是把皮衣的毛磨掉。

成語典故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無異於愚人,反裘而負薪,愛其毛,不知其皮盡也。”

例句: 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反裘負薪,存毛實難。 《宋書·范泰傳》

典故:

魏文侯是戰國時一位聰明的君王。

有一次魏文侯出遊,見路上一個人反穿著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為正),背著柴行走。文侯問他:“你為什麼要反穿著皮裘背柴呢?”那人說:“因為我太愛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說:“你難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壞了,皮裘上的毛就會失去依託了嗎?”

第二年,魏國東陽地區上貢了平時十倍的錢糧,大臣們都向文侯祝賀。文侯卻憂心忡忡,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啊。就像那個反穿皮裘背柴的人,因為愛皮裘的毛,忘了皮裘的里子更重要。現在東陽的耕地沒有增加,老百姓的人口沒聽說增多,可是錢糧卻增加十倍,這一定是求助於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了心裡忐忑不安,擔心這樣下去,國家不能安定,你們為什麼要向我祝賀呢?”

“反裘負薪”喻指捨本逐末。

詞語辨析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不知輕重本末

啟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馳,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捨本逐末,否則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