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負芻

反裘負芻

魏文侯出遊,看到路人背柴草,他們為了保護皮襖的毛而反穿皮襖,魏文侯從中認識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國之道。今天看來,本文向我們闡述的一個道理是:做事情或看問題要從根本入手,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基本信息

原文

反裘負芻反裘負芻

魏文侯出遊,道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

”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翻譯

魏文侯外出遊歷,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說:“為什麼反穿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說:“我愛惜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反裘負芻反裘負芻

成語

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反裘負芻反裘負芻

【翻譯】魏文侯外出遊行,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說:“為什麼反穿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說:“我愛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成 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詞 目】 反裘負芻

【發 音】 fǎn qiú fù chú

【釋 義】 反裘:反穿皮衣;

負:背;

芻:柴草。

胡為:為什麼。

若:你。

恃:依靠,依賴。

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 處】 《晏子春秋·雜上》:“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於塗側者,以為君子也。”

【示 例】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近義詞】 反裘負薪 、本末倒置

【英 文】 wear coat inside out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使用頻率】 較少使用

【啟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馳,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拔苗助長,否則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果。

【疑問】魏文侯說:“此非所以賀我也”這句話的原因是什麼?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本文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解答】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賀我也。

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寧,當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穩。你這不是在向我祝賀啊!!

【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文言知識

說“臣” “臣”本指男性奴隸。《詩經》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隸。後用作君主時代官吏和庶人的統稱。“大臣”指官員,“小臣”指百姓。“群臣拜見皇帝”,這“臣”便指官員。又用作對話時謙卑的自稱。上文“臣愛其毛”中的“臣”,相當於“我”,是“負芻”者的自稱,句意為我憐惜它的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