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婆國

占婆國

占婆(champa),東南亞的古國之一,與扶南(funan,今高棉)一樣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國家。領土的範圍大概在現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漢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

占婆歷史

其居民主體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現在還沒有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高棉的一個少數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極深,一度信仰婆羅門教。考古資

料顯示,濕婆神(婆羅門教的主神之一)在那裡受到了廣泛的崇拜。

占人自稱其國是占婆國(這是一個通稱,此文標題就用了),但是在中國的史書裡面,則有三個不同的稱呼:東漢末以後稱林邑,唐時稱環王國,五代以後稱占城。

占婆國公元一世紀末從東漢政權治下獨立後,北與中國各王朝,南與高棉各王國長期交戰,沒有落什麼大下風。但是安南人興起之後,占婆人卻在和他們膠者幾百年後逐漸被蠶食,出了幾個想振作的國君,也只是輸得更慘。最終在安南後黎朝聖宗親征下徹底瓦解,淪為安南的屬國,並最終悄無聲息的被越南人同化。這個古國的存在時間,幾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國頗為類似。馮承鈞先生說,一部越南史,實一部越占交爭史,質言之,中國印度文化交爭史也。誠如斯言。

東漢時期

林邑的建國,就是從漢朝治下脫離的過程。占人(此時稱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縣一帶,東漢末屢屢反叛,劫掠州縣,交州刺史不勝其煩。其中一次在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結果反而倒戈,形勢非常危險,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後夏方兩任交州刺史,威信極高,占人聞其名而降。時至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象林人區方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林邑最終獨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林邑王范雄(區連外孫,其間的世系不可考),範文(本是奴隸,後趁王死篡位,牛人吧),范胡達(文子)范陽邁(胡達子)在位期間,時時劫掠日南郡,兩晉,劉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長期與之作戰。其中范熊甚至想聯合扶南國一起北上。

《水經注》裡面曾經有一段東吳時期林邑與東吳於灣大戰,占領區粟地區,而後兩國息兵,以壽冷縣(今順化)為界的記載。事在東吳赤烏十一年(公元248年),不過不見於其他古籍,也無林邑王名號。到了宋武帝劉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北伐。陽邁陽降陰戰,被識破,和之大軍攻陷區粟(就是三百年前被占的那個地方),並乘勝南追,大略其都而還,據說獲得合十萬英鎊黃金的戰利品。《宋書》只說“所獲珍異,皆無名之寶”,《南齊書》就有一段搞笑的論述了:說林邑有金山,有金汁流出,林邑國就鑄神像為金人。和之平林邑,毀其金人,得到數萬斤的黃金,他死後見胡神為祟(呵呵,不知道蕭子顯怎么知道的)。自此以後林邑基本無力北侵,並於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齊封號為持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安南將軍,林邑王,這是臨邑作為藩屬首次受封。

隋唐時期

陳朝的衰落讓林邑人再度入侵,不過時間很短,因為隋朝兩帝的兵威徹底再次擊潰了林邑的野心。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一個經典戰例:

隋文帝滅陳後,天下承平無事。恰好林邑久不朝貢,大臣們都說那裡多異寶,文帝聽罷心裡痒痒的(呵呵,劉宋的故事可是很吸引人),遂於仁壽末遣大將軍劉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戰,隋軍打不過。劉方心生一計,於是在戰場掘了很多陷阱,然後假裝潰退,林邑兵窮追。結果象兵全陷了進去,一片混亂,大敗。劉方打到國都,戰利品有金神十一個。隋煬帝大亞元年(605年),煬帝派軍南征,滅林邑國,分其地方為三郡。占人不服,屢屢反抗,終於復國成功。

之後就是唐朝,林邑王攝於國威,不敢造次,朝貢不絕。獻太宗的貢品中有一隻白鸚鵡,非常聰明,善於應答。太宗看了覺得憐惜,就叫使節把它放了。到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林邑王被權臣所殺,並被族滅。國人立王頭黎的女兒為王,卻難以治國,於是立頭黎的外甥為王,並把女王嫁給他,以後林邑王稱環王。

占城的衰亡

五代的時候,安南趁機脫離中國,從此兩國相隔,只余純粹的藩屬關係了。宋太宗之時,占城王楊波為安南黎朝所苦,請求太宗下詔,安南不得不有所收斂。這樣的詔書宋時下了好多次。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大軍南下,把侵占國土的安南逐出。林邑王也在南部配合用兵,卻失敗而納貢。以後就無甚可說了。占城被安南逐漸蠶食,中國愛莫能助。迴光返照是成祖滅安南為郡,占城總算收回了所有被占領土。此時居然還“心懷二意”,侵略真臘,成祖下詔止之。

這段平淡無奇的歷史中有一個小插曲——元朝的入侵。1281年忽必烈派大將唆都由海路攻擊占城,占城王迅速投降納貢。但是占城王很快“既臣而復叛”,忽必烈震怒之下,命兵假道安南南下(或者是假道滅虢之計也未可知),安南陳朝不從,元軍不勝而還,占人趁機殺死唆都,元朝對占城的戰事至此結束。

1471年,安南黎朝終於決定對南方“頑抗到底”的占城人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正月黎聖宗親自掛帥,率兵號稱七十多萬,到三月初一就占領了占城國都,俘獲國王茶全。可憐占城此時能動員的部隊只有五千多人。據說死者多達六萬多人。

占城大將蒲持持自立,並向安南納貢稱臣,被封為占城王,國土大概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不久華英,南蟠兩國也被建立起來,占城被一分為三。占城王茶全的弟弟茶遂進行了最後的抵抗,但是到十一月也被打敗了。此後的占城就完全成為安南的屬國,實在是無事可記了。1720年,最後一個占城王和大部分國民逃入了高棉。這個文明古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據說紅色高棉時期,有10-25萬的占婆人被屠殺了。

中占關係

安南建國以前,中國歷代王朝南邊的隱患就是占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縣,東漢末區連殺縣令自立為王。以後數百年間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鋸,直至安南興起與中國不再交界。(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歷史學家們一直猜測中國的一個縣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占婆不大可能是同一個國家,或許是一個征服了另外一個。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來自印尼群島)

東吳至南朝,各王朝基本上都偏安江左,於交州之地無法過於重視。恰巧此時林邑尚為蠻夷,遠未開化,向北劫掠甚多,兩國之間交兵不斷,如林邑王范胡達就是無歲不征。隋唐勢強,煬帝甚至曾滅其國為郡,戰事甚少,安安靜靜的納貢日子比較多。至五代時,安南興起並最終建國,兩國再無利害關係,反而有了共同的敵人。占城為安南所迫之時,常向中原王朝求救,如明成祖征安南所列的二十大罪中,就有六條是關於侵略占城。當然,還有一個插曲就是元朝對占城的進攻,占城雖降復叛。

風土人情

說點占婆的風土人情。“貴女賤男,同姓為婚,婦先娉婿”(《晉書》)。此時應該尚信奉婆羅門教,這句話見於好幾本正史。“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為美”(《晉書》),當時的“南蠻”部族多是這樣,比如晉朝的使臣就勸扶南王讓百姓穿衣。“有文字”(《晉書》),即布拉赫米文字,後來的占文。“王衛兵五千,戰乘象,藤為鎧,竹為弓矢,率象千,馬四百,分前後”(《新唐書》),這是關於其軍隊的很詳細的解釋,隋將軍劉芳就曾經大破象兵。“(成祖)四年貢白象方物”(《明史》),觀占婆國的貢物,多為象,犀角,香料等,皆為盛產之物。《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裡面記載了幾件奇異的事情。說占城有飛頭瘟,沒有身體,只有一頭飛來飛去吃人。還有占城國內多有一種食人魚,即使在小溪裡面人也只敢乘筏子。

占婆文化

開始的時候說到占人一度信仰婆羅門教,如今的遺蹟有很豐富的體現。這種印度教化是東南亞民族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但是到公元1676年的時候,占人基本上就轉而信奉伊斯蘭教,這樣導致了一種文化上的斷層,尤其是對這樣一個現在幾乎沒有領地,朝不保夕的民族。最近老在占人的網站轉悠,發覺他們在艱難的保持自己的傳統。有個網站最醒目的一句話是"Champa will survive,as long as its culture is alive"(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將永存)

以上的簡述中占關係史,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文化聯繫。占城並沒有受漢文化太大的影響,也不在漢文化圈內,一直以來都是“印度教化”(這個詞當然不大準確)的國家。但是中國經濟史上,“占城稻”卻是鼎鼎大名:江淮地區歷來苦於沒有抗旱的水稻品種,一遇乾旱就沒有什麼收穫。宋真宗從福建取來占城稻三萬斛,分給江淮地區種植,他甚至在殿後試種,成熟後拿給百官看,足見其重視。占城稻自然源自占城,抗旱早熟。宋以後的水稻產量由此上了一個大台階。

歷史年表

(Maspoero占婆史附錄,當然還有很多問題是有爭議的,比如1471年那一戰前後的國王在中越史籍中就有三個版本)

林邑國(公元192年—公元756年):

於中國漢朝統治下,交趾象林功曹子區連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

1.第一王朝(192年—33l年 )

區連(區逵)(釋利摩羅)傳數世絕嗣 192一?

外甥范熊 270一280

子范逸 ?—331

2.第二王朝(331年—420年)

範文 331—349

子范佛 349—380

子范胡達(拔陀羅跋摩一世) 380—413

子范敵真 ?-?

弟范敵文 ?-420

3.第三王朝(420年-528年 )

范胡達子陽邁—世420-431後

子陽邁二世 ?-446

子范神成 446—472後

子范當根純 484前一491

范諸農 492-498

子範文款 520在位

子范天凱 510前-514後

於范弼毳跋摩 516前-527後

4.第四王朝(529年-758年)

律陀羅跋摩一世(高戊律陀羅跋摩) 529—541後

子范梵志(商菩跋摩) 605前一629

子范頭黎(建達婆達摩) 629- ?

子范鎮龍 640前一645

外甥拔陀羅首羅跋摩 645-?

范頭黎婿諸葛地(波羅迦含達摩毗建陀跋摩一世) 653前-679後

毗建陀跋摩二世(建多跋摩) 731在位

建陀羅跋摩二世 749前-757

環王國(公元756年改稱)

第五王朝(758-859) 共歷五世

第六王朝(860-900) 共歷二世

第七王朝(900-986 )共歷六世

第八王朝(989-1044 )共歷六世

第九王朝(1044-1074 )共歷四世左右

第十王朝(1074-1139 )共歷四世,包括一次復辟

第十一王朝(1139-1145 )共歷一世

第十二王朝(1145-1190 )共歷三世

1190年律陀羅跋摩四世被真臘俘虜,占婆分裂為賓童龍國和佛逝國

賓童龍國(1190-1203 ),共歷一世,亡於真臘

佛逝國(1190-1192),共歷二世,亡於賓童龍

1203-1220 真臘吳哥王朝統治

占城王國復國(1220-1318) ,共歷六世,其間元朝直接統治,設立行省(1281-1289)

占城王國(公元1289年-公元1471年)

第十三王朝(1318-1390),共歷三世

第十四王朝(1390-1458),共歷五世

第十五王朝 (1458-1471),共歷兩世,末代茶全

1471年亡於大越國後黎朝,分為三國,都為安南屬國

至17世紀徹底消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