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婆史》

《占婆史》

《占婆史》(法文:Le royaume de Champa),亦稱《占婆王國》,是一部關於古代占婆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的歷史文獻,由法國人喬治·馬司培羅(又譯馬伯樂)於1910年至1913年間發表。除有關占婆歷史外,該書亦是研究越南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

史書簡介

占婆史是研究越南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占婆王國其地在漢代是日南郡的象林縣,隸屬於交趾刺史部,是漢代疆域的最南端。當地土著又稱林邑。東漢末(192年),占族人區連殺死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占據了日南郡的南部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城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唐代也稱“占婆”、“占不勞”、“環王”。宋景德四年(1007年),占城王派遣使奉表入貢,自稱“占城國王”。占城屬國包括舊州、烏麗、日麗、烏馬、拔弄等十五國。1145年 高棉人征服占城;兩年後,一位新的占族王推翻了高棉人。1190年-1220年,占城被真臘占領,後復國。明洪武二年(1369年),占城王阿塔阿者(制蓬峨)遣使奉表入貢,詔封為占城國王。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五到占城。1471年 其大部領土被越南後黎朝征服,其餘眾份在十七世紀末被廣南阮氏征服。1693年 廣南阮福淍討伐占城國, 改稱為順城鎭。1694年 順城占人將軍屋牙撻,清人將軍阿班覆滅廣南留守軍兵。1695年 繼婆子再興順城鎭。雖受廣南阮氏控制猶維持其自治。位於越南極南中部的平順省, 寧順省。1712年 議定五條。廣南阮氏與順城占婆王府完全講和。自此至明命時, 越人占人相不戰。1832年 越南明命帝在順城鎭改土歸流。占城人的國家完全滅亡。其後裔仍在越南極南中部和高棉生活,並有部份族人遷至血緣相關、信仰相同的今日馬來西亞地區。 占城王國聖地美山寺廟位於越南廣南省維川縣維富鄉美山村,距會安40公里。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寺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占婆史》是由喬治·馬司培羅的“敘言”、十章的內容,以及《占婆諸王年表》構成。早在1928年,《占婆史》已被馮承鈞移譯。其書乃集中越載籍、梵、占、吉蔑諸碑等史料而成。所引史籍,固不無遺漏之文,而原稿亦不乏錯誤之點。但首尾完具。 

相關歷史

1954年,越盟在奠邊府之戰大勝,北越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的支持。為了與以胡志明為首的越盟對抗,法國被迫放棄對越南的控制,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而保大皇帝需要外國的幫助才能支撐他的越南國,和胡志明政權相抗衡。考慮到吳廷琰在美國政策決策人中的聲望,他選擇了吳廷琰最年幼的弟弟,當時正在歐洲求學的吳廷練,加入他的代表團,參加決定印度支那未來命運的1954年日內瓦會議。吳廷練代表保大皇帝與美國人進行接觸,因而美國人認為這表達了保大皇帝對吳廷琰的興趣。在德懷特·艾森豪就任美國總統以後,保大皇帝指定吳廷琰擔任首相。這一任命受到法國官員的普遍指責,他們認為吳廷琰不能勝任這一職務,法國總理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更是聲稱吳廷琰是一名“狂熱份子”。日內瓦協定導致越南被按照17度線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將在1956年進行選舉,來重新統一國家。越盟控制了北方,而法國人支持的越南國控制了南方,吳廷琰在那裡擔任首相。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解散。吳廷琰的南越代表團沒有在協定上籤字,以此拒絕承認半個國家在共產黨統治之下。日內瓦協定規定,在1954年10月之前,南北方之間保持行動自由;這給南方帶來了極大的緊張。吳廷琰原本只預料有1萬名難民,但是到8月,已經有超過20萬人在河內和海防等待撤退;這次移民強化了支持吳廷琰的政治基礎。在分治以前,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居住在北方。在邊境封鎖以後,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都已經生活在吳廷琰統治地區。美國海軍的自由之路行動運送了大約100萬北越人移居到南方,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中央情報局的愛德華·蘭斯代爾上尉,曾經幫助吳廷琰強化他的統治,發起一場宣傳戰,以鼓勵儘可能多的難民遷往南方。這一努力有雙重的目的:特別增加天主教徒的人數,以及增加南方的總人口數,以便贏得1956年的重新統一的選舉。其中包括派遣南越間諜到北方,傳播厄運迫近的謠言,例如中國的入侵和掠奪,雇用占卜者預言共產主義統治下的災難,聲稱美國人將在北越使用核武器。吳廷琰還使用“基督已經來到南方”、“聖母瑪利亞已經離開北方”等口號,斷言在胡志明統治下天主教徒將受到迫害。北方60%以上的天主教徒遷移到吳廷琰的南越,使他得到一批忠誠的支持者。當時,吳廷琰的地位尚不牢固;保大皇帝嫌惡吳廷琰,任命他只是由於政治需要。法國人將其視為敵人,希望他的統治崩潰。當時,法國遠征軍仍是南方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吳廷琰的越南國民軍原本也是由法國人創立與訓練的,其軍官是由法國人委任,總司令阮文馨是法國公民,他厭惡吳廷琰,並屢次違抗吳的命令。吳廷琰還必須與2個宗教教派——高台教和和好教進行爭鬥,它們在湄公河三角洲都擁有自己的軍隊,其中高台教的軍隊估計有25,000人。北方越盟估計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國家。首都的情形最為惡劣:平川派組織的犯罪集團,號稱有4萬大軍,控制著妓院、賭場、和全亞洲無與倫比的鴉片製造廠。由於保大皇帝曾將警察權出售給平川派,因而形成類似於1920年代美國芝加哥被“地下市長”艾爾·卡彭所控制的局面。如此,吳廷琰的管理幾乎無法超出他的官邸。法國人在奠邊府戰役中戰敗後,已經準備從印度支那撤退。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宣布解散,因而吳廷琰暫時獲得對南方的控制權。這時他宣布,將在1955年10月23日,進行一場公民投票,來決定南方的未來方向。競爭的一方是保大皇帝,鼓吹恢復君主政體,而另一方吳廷琰則主張共和制。投票如期舉行,吳廷琰的四弟,人民勞動革命黨領袖吳廷瑈,提供吳廷琰的選舉費用,組織和監督這次選舉。保大皇帝的競選活動遭到禁止,保大皇帝的支持者遭到吳廷瑈的工人襲擊,而投票結果也出現了舞弊行為。吳廷琰的得票率達到98.2%,其中在西貢得到605,025 張選票,但是那裡的登記選民數只有450,000人。在其他地區吳廷琰的得票數也超過了登記選民數。 3天后,吳廷琰宣布越南共和國成立,自己成為首任總統。根據1954年日內瓦協定,越南將在1956年通過選舉實現國家的重新統一。吳廷琰抨擊共產黨,宣布1956年選舉“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才是有意義的”,因而取消這次選舉是正當的,儘管他本人在1955年的投票中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票數。在來自國內和美國的壓力下,吳廷琰同意在1959年8月舉行選舉,組成國家立法機關。但報紙不允許公布獨立候選人的名字或其政策,禁止舉行超過5人的政治集會。候選人因為細小的原因,例如張貼競選海報不當,就會喪失選舉資格。在鄉村地區,候選人被威脅將控以私通越共, 可能判處死刑。政府最突出的批評者潘光誕,被允許參加競選。儘管部署了8,000名便衣軍隊進入投票區,潘光誕還是贏得了6比1的比率。吳廷琰在全國調動軍隊,潘光誕在召集新的集會時遭到逮捕。吳廷琰的統治是獨裁主義和裙帶主義的。他最信任的官員是他的四弟吳廷瑈,但其沉溺於鴉片,並且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崇拜者,其秘密警察的拷問風格也模仿納粹。他的五弟吳廷瑾負責照管順化的前皇城。雖然吳廷瑾和吳廷瑈都未在政府中擔任任何官職,卻各有所司,指揮私人軍隊和秘密警察。六弟吳廷練被任命為駐英國大使。他的二哥吳廷俶被教廷委任為天主教順化教區總主教,並且與吳廷瑈夫婦和吳廷琰一同住在總統府內。吳廷琰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虔誠的天主教徒、反共人士,遵從人格主義哲學和儒學。吳廷琰的統治由於家族腐敗而受到指責。吳廷瑾被普遍認為捲入了將稻米非法走私到北越以及將鴉片經過寮國運往亞洲各地,以及壟斷肉桂貿易,積聚的財富存入外國銀行。吳廷瑾和吳廷瑈為美國契約和稻米貿易展開競爭。吳廷俶,越南最有權勢的宗教領袖,被允許向西貢商人請求“向教會自願捐款”。吳廷俶還利用其地位為天主教會獲得農莊、商店、城市房地產和橡膠種植園。他還動用軍隊為其個人工作,包括木料和建築工程。吳氏家族通過彩票舞弊、操縱流通,以及向西貢商人敲詐錢財來積聚財富。吳廷練通過利用政府內部情報,在外匯市場投機,而成為億萬富翁。由於吳廷琰終身未婚,因此在他擔任總統的期間,其四弟吳廷瑈的夫人陳麗春擔任第一夫人的角色。吳廷瑈夫人按照其天主教價值觀,領導了西貢的社會改革,關閉了妓院和鴉片館,離婚和墮胎成為非法,而禁止通姦的法律得到了強化。在法國人和保大皇帝統治時期獲得特別利益,控制堤岸妓院和賭場的犯罪集團平川派,也被吳廷琰通過一次短暫而激烈的巷戰,而成功地清除。他還進一步解散了控制湄公河三角洲部分地區的高台教和和好教的軍隊。吳廷琰還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反共人士,拷打和殺死共產黨嫌疑犯是每日的例行公事。約有5萬人被處死,75,000人被關押。在吳廷琰統治下,天主教會享受免除財產所得稅的特權,在1959年,吳廷琰將越南奉獻給聖母瑪利亞。在南越,在所有重要的公眾場合,都要升起金白兩色的梵蒂岡旗幟。 

編撰及史料取材

編撰原因

據喬治·馬司培羅在《占婆史》中的“敘言”說,編撰這部書的原因,是有感於該國自從被越南消滅以後,“其遺種今散居柬 浦寨及安南南圻一帶;既乏聯絡,故於其過去之 偉跡,亦久焉自忘。”為免占婆歷史的研究最終變成絕學,喬治·馬司培羅就著手編撰,以提供一部“敘述此民族之過去,及其宗教、政治、法律、風俗、藝術”的書籍。 

史料取材

喬治·馬司培羅編撰《占婆史》時,他依據的材料包括了占婆國本國的占文、梵文石刻,以及中、越等國家的史籍。

占婆本國的石刻史料

占文石刻:喬治·馬司培羅所蒐集的占文石刻,主要是來自學者艾莫烈(Aymonier)的搜羅成果。 
梵文石刻:占婆遺留的一些用梵文刻成的石刻,當時已被譯成法文出版,如《占婆之 梵文碑志》(Inscriptions Sanscrites de Champa)、《占婆與柬浦寨之碑文目錄》(Inventaire des Inscriptions du Champa et du Cambodge)等等。這些材料,也被喬治·馬司培羅引用編成《占婆史》。

其他國家的史料

中國史料:喬治·馬司培羅說,中國與占婆的關係,從漢代開始,便透過多次的戰爭與交往而緊密起來,所以在中國史書中包含了相當豐富的占婆史料。喬治·馬司培羅引用的中國正史,有《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南史》、《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另外還參考了《水經注》、《冊府元龜》、《嶺外代答》、《諸蕃志》等等浩如煙海的史料。 
越南史料:越南自從獨立建國以後,便與占婆成為鄰國(越南早期的國土範圍僅相當於現在的中、北部,占婆則據有中、南部一帶),而且雙方戰事頻繁,所以“安南史乘中之戰事,亦可供占婆史末一時代之參考”。喬治·馬司培羅所引用的越南史書,包括《安南志略》、《越史略》、《大越史記全書》、《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西南邊塞錄》、《皇越地輿志》等等。 
高棉史料:由於高棉(馮承鈞採用了另一個名稱吉蔑)亦是占婆的鄰國,並曾入侵占婆,所以有關該國文獻的《吉蔑文碑誌》,亦是喬治·馬司培羅的參考資料之一。此外,喬治·馬司培羅還在他所撰的《吉蔑帝國》(Empire Khmer)以及其他學者的著作中蒐集資料。 
爪哇史料及歐洲旅行家的記述:喬治·馬司培羅還採用了數種爪哇史料及少量的歐洲旅行家記述。 

刊行

《占婆史》全書一共十章,分成不同時期刊行於《通報》:第一至四章刊於1910年;第五至九章刊於1911年;第十章刊於1913年。

內容

《占婆史》是由喬治·馬司培羅的“敘言”、十章的內容,以及《占婆諸王年表》構成。
“敘言”:是作者喬治·馬司培羅的前言,介紹了他對這部書的編撰工作及取材。 
第一章“土地及人民”:介紹占婆的地理、種族、民俗等情況。 
第二章“起源”:講述占婆的開國及第一王朝(192年-331年)、第二王朝(331年-420年)的歷史。 
第三章“林邑”:講述占婆第三王朝(420年-528年)、第四王朝(529年-757年)的歷史。 
第四章“環王國及 賓童龍之霸”:講述占婆 第五王朝(758年-859年)興盛一時的歷史。 
第五章“占城”:講述占婆第六王朝(860年-900年)、第七王朝(900年-986年)、第八王朝(989年-1044年)的歷史。 
第六章:講述占婆第九王朝(1044年-1074年)及 第十王朝(1074年-1139年)期間,占婆與大越國交戰漸趨頻繁的歷史。 
第七章:講述占婆 第十一王朝(1139年-1145年)、第十二王朝前半期(1145年-1203年)及被真臘一度占領(1203年-1220年)的歷史。 
第八章:講述占婆第十二王朝中興時期(1220年-1307年)的歷史。 
第九章:講述占婆第十二王朝末年(1307年- 1318年)及第十三王朝(1318年-1390年)的歷史。 
第十章:講述占婆第十四王朝(1390年-1458年)、第十五王朝(1458年-1471年),以及大越國征服了占婆主要地區的歷史。 
“占婆諸王列表”:是占婆歷代君主在位時間的簡表。 

學術研究價值

將《占婆史》翻譯成中文版本的學者馮承鈞,就盛讚這部書的價值,說: 
“ 今人之研究占婆史者,鮮有完備之書,惟馬司培羅所撰之《占婆史》為較完善。其書乃集中越載籍、梵、占、吉蔑諸碑等史料而成。所引史籍,固不無遺漏之文,而原稿亦不乏錯誤之點。但首尾完具,為今日占婆史空前之撰述。其辨正補輯中國史書錯誤遺漏之處,亦復不少。 
 ” 
學者 陸峻嶺認為《占婆史》不啻是研究占婆歷史的重要書籍,它更是“一部研究古代越南歷史比較完備的書。”  

中文翻譯本的情況

版本

《占婆史》中譯本 《占婆史》中譯本
 馮承鈞的移譯:早在1928年,《占婆史》已被馮承鈞移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版:在1970年代台灣商務印書館的“人人文庫”中,出版了右起直排的正體版《占婆史》。 
北京中華書局版:2004年北京中華書局“世界漢學論叢”系列之一的《 東蒙古遼代舊城探考記(外二種)》中,亦收錄了《占婆史》。這個本子採用左起橫排的簡體中文出版,另外又將作者馬司培羅改譯為馬伯樂,並在一些地方增添了注釋。此外,還附錄了由學者鄂盧梭(Aurousseau)所著,馮承鈞所譯的《占城史料補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