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是美國海軍1939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該級艦建造計畫於1938年5月批准,共建造四艘,於1942年間陸續服役。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由於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僅僅能夠抵禦14英寸口徑炮彈的攻擊,顯得攻強守弱,因此該級艦在設計時被要求在噸位、火力不變的情況下加強防護力,因此儘可能的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點最佳化裝甲防護。南達科他級的設計方案被定為“1939式戰列艦”。南達科他級保持與北卡羅來納級相同的最大艦寬,減少艦體水線長度,以節省結構重量。精心設計了船型,採用球鼻型艦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機功率以保持27節的航速。增加甲板裝甲厚度以及加大側舷裝甲帶的傾斜角度(傾斜角19度),提高裝甲區抗攻擊能力。將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擁有單個煙囪是在外形上與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最明顯的區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

基本信息

簡介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美國海軍1939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目前為止倒數第二級戰列艦(衣阿華級是最後一級)。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由於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僅僅能夠抵禦14英寸口徑炮彈的攻擊,顯得攻強守弱,因此該級艦在設計時被要求在噸位、火力不變的情況下加強防護力,因此可能的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點最佳化裝甲防護。南達科他級的設計方案被定為“1939式戰列艦”。保持與北卡羅來納級相同的最大艦寬,減少艦體水線長度,以節省結構重量。精心設計了船型,採用球鼻型艦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機功率以保持27節的航速。增加甲板裝甲厚度以及加大側舷裝甲帶的傾斜角度(傾斜角19度),提高裝甲區抗攻擊能力。將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該級艦建造計畫於1938年5月批准,共建造四艘,於1942年間陸續服役。南達科他號(South Dakota)(BB-57)42年3月服役;印第安那號(Indiana)(BB-58)42年4月服役;麻薩諸塞號(Massachusetts)(BB-59)42年5月12服役;阿拉巴馬號(Alabama)(BB-60)42年8月服役。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戰爭中多用做為航母編隊護航和對岸火力支援使用,南達科他級被編入航空母艦編隊,利用其強大的防空火力網為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空中保護。1942年10月,南達科他級號參加了珊瑚海戰,為航空母艦護航。26日,日軍艦載機向美軍航空母艦編隊發起攻擊,擊沉了大黃蜂號(CV-8Hornet)。南達科他號在這次防空中,發揮了戰列艦在航空母艦編隊的價值,但南達科他號還是被命中4彈,死傷60多名,但對艦體沒受到多大的影響。緊急修復後,由5艘巡洋艦和驅逐艦護航返回,在夜裡和馬漢號相撞,幸好裝甲夠厚,還是沒對艦體受到多大的影響。只是對油箱造成了破損影響了航行,事後由修理船修女號派人修復。隨後參加了11月的瓜島海戰,14日夜,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與日軍的一支海軍編隊近距離遭遇。20分鐘的激戰,4艘驅逐艦被日軍擊沉擊傷,南達科他號也因受到日軍集中攻擊而損失嚴重,中彈90餘發,死傷近百人。好在艦體遭受的面積比較廣泛,對南達科他號的艦體的強度、浮力和穩定性均沒受到影響。不過華盛頓號利用雷達引導,準確地擊中了日軍艦船,重創了日軍主力艦霧島號戰列艦並擊傷愛宕號和高雄號重巡洋艦,迫使日軍撤退,總算救了南達科他號。南達科他號終於駛入紐約海軍船廠進行修理和大修,共用了62天。在此期間,更換了一門主炮,全部的28mm炮被拆除,增添了許多20mm和40mm機關炮。修復後加入大西洋艦隊,和英國本土艦隊一起為北部的海上運輸船隊進行護航。隨後它又返回了太平洋,充當防空艦和炮擊艦。1944年6月19日,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被一架日軍轟炸機投下一顆250千克炸彈命中,死傷50多名,但沒影響作戰能力。南達科他號繼續作戰。稍後它還參加了菲律賓的占領,炮擊硫黃島和沖繩島以及對日本土的炮擊。 麻薩諸塞號1942年11月參加了北非的登入行動,炮擊停泊在卡薩布蘭卡的法國戰列艦JEAN BART號(未完工),使其喪失了戰鬥力。戰後1947年該級艦開始陸續退役,編入預備役。1962年正式從海軍除名。南達科他號、印第安那號買給船廠拆毀。麻薩諸塞號、阿拉巴馬號分別被麻薩諸塞洲、阿拉巴馬州買下,作為紀念館保存起來。

性能數據

排水量:標準35,000噸、滿載46,000噸;長度:207.3米,艦寬:32.9米,吃水:10.7米
動力:8台鍋爐,4台複式減速齒輪傳動渦輪機,設計輸出功率:130,000馬力.
設計航速:全速27節;續航力:17000海里/15節,6400海里/25節
武備:9門三聯裝406毫米/45倍口徑主炮;20門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40毫米高射炮40-70門,20毫米高射炮35-70門
裝甲(英寸):水線12.2;炮塔正面18、側面9.5、頂部7.2,炮座17.3;司令塔16-7.2;甲板8.2,主甲板1.5-0.75
艦員:設計編制2346人

麻薩諸塞號戰列艦的故事

麻薩諸塞號戰列艦(BB59)是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第三艘,由伯利恆造船公司於39年7月在昆西(QUINCY)建造,1941年9月23日下水,創造了QUINCY下水的最大艦船記錄。1942年4月,在波士頓海軍碼頭交付海軍,並於同年5月12日服役。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試航後,麻薩諸塞號緊接著參加了1942年11月8日的“火炬行動”——北非的登入行動。在卡薩布蘭卡和摩洛哥間巡弋期間,與卡薩布蘭卡停泊的法國戰列艦讓·巴特(JEAN BART)號(未完工)展開了一場炮戰。在這場戰鬥中,麻薩諸塞號的406mm主炮首次射擊,這也是二戰中美國的406mm主炮首次使用。該炮在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法國戰列艦被5發406mm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兩艘驅逐艦,兩艘商船,一個浮動乾船塢被擊沉;一些建築和船塢受重創。
此後,該艦返回波士頓進行了改裝和補給並於1943年2月經巴拿馬運河駛往太平洋,在那兒她度過了她三年半服役期的剩餘時間。首先,她駛入西南太平洋,參加了在紐幾內亞—所羅門地區的行動;在1943年11月,參加了進攻吉爾伯特群島;1944年1月,進攻馬紹爾群島;1944年2月,參加攻擊特魯克和一系列突擊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基地的行動;1944年5月,參加炮擊PONAPE島。隨後返回美國改裝,也讓船員休整一段時間。
1944年9月,她返回了太平洋,參加進攻帛琉(PALAU)群島的行動,並作為快速航母特混艦隊的護航艦,為航母提供空中保護。在1943—1945年,她大約擊落了18架敵機。
在1945年,進攻沖繩前,該艦對沖繩群島進行了炮擊,並於7月隨第三艦隊離開日本。炮擊了在KAMAISHI的鋼鐵工廠,又向南航行到HAMAMATUS,炮擊了那裡的一個工廠。隨後,返回KAMAISHI,繼續炮擊,這是美國406mm艦炮在二戰中最後的射擊
二戰結束後,麻薩諸塞號返回美國,加入太平洋艦隊一直服役到1946年中期。之後,她在諾福克的預備役艦隊繼續服役,直到1962年,當時海軍打算把她買掉拆除。然而,自1945年以來,她那些二戰時的船員每年都會聚會一次,這時,他們決定留下他們的戰艦。他們開始籌集資金,並尋找願意接納這艘35,000噸的戰艦的地點。1965年6月,他們帶著戰艦駛入了FALL河,兩個月後,麻薩諸塞號開始對公眾開放。
今天,麻薩諸塞號已成為麻薩諸塞州正式的一個紀念館,“由於她在美國歷史上有重大的紀念意義”NATIONAL PARK SERVICE指定她為一個國家歷史上的里程碑

一戰著名戰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