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金銀花

南江金銀花

南江金銀花,中藥材金銀花品種,四川省南江縣特產。因該縣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特別適合金銀花生長,產品有效萬分高,品質好,很受歡迎。產品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

種植環境

南江位於米倉山南麓,屬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62.2%。同時,南江屬北亞熱帶秦巴山區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立體氣候明顯,土壤以紅糯泥、棕紫泥為主,PH值在5.5—6.5之間。其土壤內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是適宜金銀花生長的最佳生態區。

品質特徵

南江金銀花富含綠原酸、木犀草苷、芳樟醇等30多種揮髮油和三萜類化合物、10多種無機元素。經省藥檢所、重慶中醫藥研究所、成都中醫藥大
南江金銀花南江金銀花
學測定,南江金銀花綠原酸含量一般在5.5%,最高達12.3%,高於省內外同期取樣的其它種一倍以上。南江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抗炎及解熱、保肝、降壓、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延年益壽等作用,是常用中藥材之一。以優質南江金銀花為原料生產的南江金銀花茶產品,色碧、味甘(微回甜),天然、質佳,口感良好、湯色靚麗、花形秀美,是常用的天然保健飲品。

認證榮譽

20世紀70年代全國供銷總社在聞名中國的金銀花之鄉——興馬鄉召開了現場會,使南江金銀花在全中國享有盛譽。1981年5月在河南省原陽縣召開的“全國金銀花生產會議”上,南江被定為“全國金銀花生產基地縣”。1999年10月,中藥材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協調領導小組,首批把南江定為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範(SOP)金銀花生產示範基地縣,南江金銀花進入了跨越發展的新階段。2001年1月,南江被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協調領導小組正式批准為“金銀花規範化種植南江科技示範區”。2001年7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將南江金銀花列入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2004年7月,通過驗收。2002年2月被四川省農業廳授予四川省第一批優質金銀花基地。2002年南江金銀花茶獲四川·中國西部農業博覽會名優農產品稱號。2004年被選參加“FOOD·JAPAN——國際食品博覽會”和“中日綠色食品貿易洽談會”。2005年4月南江金銀花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2005年12月參加第二屆四川中國西部國際農業博覽會獲銀獎。2007年6月“南江金銀花”證明商標通過國家商標局正式註冊。

生產情況

基地建設

在推進產業基地方面,該縣打破行政區劃,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的發展思路,以扶貧重點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退耕還林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縱深推進村與村、鄉與鄉金銀花產業規模發展,形成了“三線一圈”(野正線、元台線、下關線)的總體布局。嚴格按照金銀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對新建基地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規格、統一施肥、統一管理。對原有不規範的老基地,通過疏株、補植、更換品種等多種途徑進行規範化低產改造。並積極改革種植模式。藉助實施退耕還林項目的有利時機,大力推廣退耕還林套作銀花、田坎地邊間作銀花、示範樣板淨作銀花三種模式,確保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穩定擴大銀花種植面積。到2007年全縣累計栽植金銀花面積達到23.4萬畝,投產面積11.6萬畝,年產乾銀花3610噸,加工金銀花茶310噸,金銀花露800噸,實現產值1.2億元,產區花農人均收入增加468元。
到2011年,共建成興馬鄉木羅村、雞公嘴村、赤溪鄉活水村等35個專業示範村。全縣累計栽植金銀花面積26萬畝,投產10多萬畝,年產乾銀花765萬公斤,加工金銀花茶39.5萬公斤、金銀花露500萬公斤,實現產值2億多元。成為“全國金銀花生產基地縣”、“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60強縣培育縣”、“全省優勢特色效益農業金銀花基地縣”。

技術指導

在種植技術方面,一是篩選主推品種。與省農科院、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中藥材研究所等有關單位合作,深入全縣48個鄉鎮,採集360多個金銀花品種標本,對南江金銀花生長特性、內含物反覆測定,最終篩選確定了細氈毛忍冬作為南江金銀花主推品種。二是開展課題研究。與成都中醫藥大學聯合開展課題研究,馬逾英教授親臨南江縣指導,協同完成了南江金銀花生境考察、採收加工貯藏方法研究等工作,形成了完整的科研資料。三是制定技術標準。2001年國家質監總局將南江金銀花列入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計畫,該縣聘請了四川省農科院、質量技術監督局專家,編制了南江金銀花系列標準,並先後被採納為省級行業標準和市級地方標準。

產品銷售

為打開產品銷路,該縣一是拓寬流通渠道。成立了特產協會,建成了3個鄉級銀圖4南江縣開發的金銀花茶產品[9]
花專業市場,在成都、重慶、西安、廣元、達川、巴中、漢中等省內外7個城市建代銷點5個、聯絡處2個,設行銷專櫃200多個。二是暢通信息網路。製作了金銀花網頁,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供求信息1000多條,外銷總量達到560多噸。“南江金銀花”的知名度逐步得到了提高。2007年南江藥用金銀花由上年的22元/公斤上漲到了34元/公斤,全縣藥用銀花增值達到1.1億元。三是開放綠色通道。個體商販、運輸大戶也是行銷的橋樑,縣委縣府出台優惠政策,凡是專門從事銀花販運的商販、運輸大戶,一律免受路橋費,優先辦理相關證照,適當減免相關費用。

產品開發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出台系列優惠政策,對原專門從事食用油加工行銷的巴山植化廠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各企業業主們紛紛加入到銀花產業開發領域,2006年四川省米倉山林業集團組建了南江金銀花飲料加工廠,年加工金銀花飲料5000噸。二是改進加工工藝。在藥用銀花加工上主要突出三改:一改“炒青”為“蒸青”,將用鐵鍋等器具炒青改為蒸汽殺青;二改晾曬為烘烤,將原能耗高、效率低的傳動式機烘改為烘房烘乾;三改“花采”為“蕾采”。三是開發系列產品。2001年5月成功研製出了南江金銀花“茶”,隨後又研製生產了金銀花瓶裝和罐裝飲料,利用金銀花藤葉提取高濃度的綠原酸。通過精深加工,效益逐步凸顯,僅金銀花加工一項,產區戶均增值就達157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