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講話

南巡講話

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巡講話。講話針對人們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慮,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從中國實際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地總結了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個講話標誌著繼毛澤東思想之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偉大歷史性飛躍的思想結晶———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鄧小平鄧小平
南巡講話--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
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巡講話。講話針對人們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慮,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從中國實際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地總結了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個講話標誌著繼毛澤東思想之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偉大歷史性飛躍的思想結晶———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鄧小平談話的中心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南巡講話,特別是其中深刻闡明的馬克思主義精髓論、社會主義本質論、市場經濟論、“三個有利於”論等,處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創造性光輝。今日的中國和世界已與當年的情境大有不同,但重讀南巡講話仍備感親切,鄧小平的人格表率和思想魅力所帶來的震撼,仍然讓人折服。通篇講話給人以無窮的教益和啟迪。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一代偉人的思想風采和理論品格的巨大感召力和征服力。鄧小平南巡講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的疾患。而尤令我感奮的是南巡講話的教誨和表率的功用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至今還在鼓舞人的鬥志,針砭人的心靈,給新世紀每個黨員、幹部和理論工作者提供了完善自我的框架和標準。

時代背景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偌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傾刻間不戰自潰,紛紛倒旗落馬。嚴峻的事實發人深思:今後世界向何處去?社會主義命運將會如何?中國今後怎么辦?

鄧小平南巡講話鄧小平南巡講話
面對這些世界性的歷史難題,各式各樣的人物都相繼登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宣揚“共產主義大潰敗”,國內一些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也主張放棄四項基本原則,走“西化”的道路。黨內和一部分幹部民眾中一度出現了對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模糊認識,甚至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這些實際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勇敢地站出來,力排眾議,撥正船頭,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光明的彼岸。

主要內容

談話的內容主要有六點:
1、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2、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現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計畫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3、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發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
資產階級自由化
5、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注意培養人,按照“四化”標準選拔人才進入領導層。要反對形式主義,學馬列要精,要管用。
6、堅持社會主義信念,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談話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沒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手都要硬。
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簡明扼要的總結了前一階段我國改革開放的所取得的成就,並且指出了下一階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國20餘年的改革開放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在那以前的整個80年代,是中國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從那以後,直到2001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次浪潮。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時代內涵

1992年一月末,載著偉人鄧小平的專列開出北京,向南方大地駛去,具有歷史意義的南巡講話由此拉開帷幕。
當我們多年後重溫這段歷史,參照1992年之前之後的社會經濟發展實踐,南巡講話的偉大意義變得更加深刻。可以說,那一次南巡講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

南巡講話南巡講話
的嶄新篇章,其中的理論精髓,至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首先,南巡講話充滿了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急迫感。
小平說:“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他還說:“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19年前,小平同志有急迫感,16年後,我們仍然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這19年間,中國不僅加入了世貿組織,連入世的5年過渡期也過去了,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我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遭遇的問題也更加複雜。時不我待,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發展良機。
其次,南巡講話清晰地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給民營經濟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小平說,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於”成為上世紀90年代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標準。
鄧小平在姓資姓社問題上一錘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國的對外開放步伐,也加速了對內開放、對民企開放的步伐。從那以後,中國的民營經濟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到2005年國務院出台支持非公經濟的若干意見,民營企業的發展展現出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三,南巡講話賦予了發展以全新的科學的時代內涵。
小平說:“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縱觀小平南巡講話中關於發展的闡述,可以看出,他所說的發展,不僅僅是指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類文化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進步。這樣的觀點,在今天,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這也同樣昭示了今天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確立。
偉人已逝,精神永存。1992年之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干擾,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消除了雜音、把整了方向,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果。我們應該珍惜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又好又快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談話要點

(一)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二)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三)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四)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小平說,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
(五)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
(六)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講話章程

1992年12月,鄧小平被英國《金融時報》推選為“1992年風雲人物”。這份殊榮之所以授予鄧小平,是因為他已88歲高齡,而且沒擔任任何正式職務,但卻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
《金融時報》說,今年1月,鄧小平親自到華南創建的經濟特區視察,“在全國引發起自由市場經濟改革的新浪潮。”它還說:“鄧小平讚揚經濟特區取得的成績,主張加快發展速度,結果使全國出現經濟繁榮局面,幾乎可以肯定,中國現在經濟成長速度是歷年來最快的。”
“南巡講話”是《鄧小平文選》的最後一篇,也被黨史專家評價為鄧小平理論的最高概括和總結。
1992年,鄧小平已經宣布退休兩年了。但就在這時,人們的思想再一次出現困惑,國家前進的步伐有可能慢下來。
南巡一路講話不停
1月18日至2月21日,88歲的鄧小平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對有關改革開放的政策和理論做了系統闡述。
一向寡言的鄧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幾乎沒有停止過講話。最激動的一次,從深圳坐船到珠海一個小時,他整整講了一個鐘頭。
官方文獻記載:1992年1月20日,鄧小平登上深圳國貿大廈五十三層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們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有了這一步,再趕上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才有希望,我們時間不多呀!
1月23日從蛇口港乘快艇抵達珠海。離開深圳前再次叮囑市委負責人:你們要搞得快一點。
1月25日,視察珠海亞洲仿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在聽取情況介紹時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斷你認為站得住腳嗎?我相信這是正確的。
1月29日,鄧小平來到珠江冰櫃廠,當聽說這個鄉鎮企業小廠在7年間,產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國第一,並出口到東南亞一些國家時,他高興地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才是硬道理。”
鄧小平理論寫進憲法
199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將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期間的談話要點作為中央1992年第二號檔案下發,要求儘快逐級傳達到全體黨員幹部。
南巡講話全面解決了困擾國人的姓“社”姓“資”問題,明確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根據這一標準,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本質問題解決後,計畫和市場的優劣問題也有了明確答案:“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解開姓“社”姓“資”的死扣。
黨的十四大上,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主要依據南巡講話,從九個方面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5年後的十五大,將這一理論命名為鄧小平理論,並寫進中共黨章,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的黨的指導思想,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從此不可逆轉。1999年,鄧小平理論被寫進憲法。
1992後的中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介紹,十四大以前,我國商品的市場度,以價格放開不放開為標誌,以商品的價值量計算,大概只到一半左右;十四大以後不長的時間裡,消費品95%進了市場,生產資料85%左右進了市場,基本解決了商品市場的問題。
南巡講話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直接催生了中國的知識經濟,使學者、專家成為高收入者,徹底扭轉了延安整風以來知識分子被打壓的局面。
關於留學生“都可以回來”的表態,促使大批留學生回國創業,誕生一個擁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識精英階層——“海歸派”。
入口網站網易的創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丁磊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考上研究生後,最後還是放棄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處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背景下,我覺得機會很多,不如到社會上闖一闖。
南巡過後,中國興起了新一輪的經濟建設高潮,下海經商也隨之風起雲湧。一批批人從體制內移身商海。這些人後來被歸為“92派”。
鄧小平南巡講話時說:“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數字顯示,1989年到1991年,中國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當年,這個數字就增加到12.8%。此後,中國保持了“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這一稱號,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94萬億人民幣,約合1.08萬億美元,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

講話原文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鄧小平
1984年我來過廣東。當時,農村改革搞了幾年,城市改革剛開始,經濟特區才起步。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珠海特區和其他一些地方,發展得這么快,我沒有想到。看了以後,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
(一)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么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說過去說過來,就是一句話,堅持這個路線、方針、政策不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的章程並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方針和政策,而且有準確的表述語言。這次十三屆八中全會開得好,肯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變。一變就人心不安,人們就會說中央的政策變了。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象這一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
(二)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 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乾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點風險,辦什麼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么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么認為。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現在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經驗一天比一天豐富。經驗很多,從各省的報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好嘛,就是要有創造性。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面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裡。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我國現階段的“三資”企業,按照現行的法規政策,外商總是要賺一 些錢。但是,國家還要拿回稅收,工人還要拿回工資,我們還可以學習技術和管理,還可以得到信息、打開市場。因此,“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歸根到底是有利於社會主義的。
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畫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畫;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
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構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並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不發達地區又大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地區,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總之,就全國範圍來說,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
貧富差距的問題。
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只是經濟特區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農村改革,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幹起來,第二年超過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這是就全國範圍講的,開始搞並不踴躍呀,好多人在看。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制好得多。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願意乾就乾,乾多少是多少,這樣慢慢就跟上來了。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乾。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
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
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西有,“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就不會犯大錯誤,出現問題也容易糾正和改正。
(三)
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 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所以,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儘可能搞快點,只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要抓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當然,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紮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比如廣東,要上幾個台階,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比如江蘇等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就應該比全國平均速度快。又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上海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輻射面寬。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
從我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來看,經濟發展隔幾年上一個台階,是能夠辦得到的。我們真正幹起來是1980年。81、82、83這三年,改革主要在農村進行。84年重點轉入城市改革。
經濟發展比較快的是84年至88年。這5年,首先是農村改革帶來許多新的變化,農作物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廣大農民購買力增加了,不僅蓋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腳踏車、縫紉機、收音機、手錶“四大件”和一些高檔消費品進入普通農民家庭。農副產品的增加,農村市場的擴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又強有力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這五年,共創造工業總產值6萬多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1.7%。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工業品,包括彩電、冰櫃、洗衣機,都大幅度增長。鋼材、水泥等生產資料也大幅度增長。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是一個非常生動、非常有說服力的發展過程。可以說,這個期間我國財富有了巨額增加,整個國民經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89年開始治理整頓。治理整頓,我是贊成的,而且確實需要。經濟“過熱”,確實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票子發得多了一點,物價波動大了一點,重複建設比較嚴重,造成了一些浪費。但是,怎樣全面地來看那五 年的加速發展?那五年的加速發展,也可以稱作一種飛躍,但與“大躍進”不同,沒有傷害整個發展的機體、機制。那五年的加速發展功勞不小,這是我的評價。治理整頓有成績,但評價功勞,只算穩的功勞,還是那五年加速發展也算一功?或者至少算是一方面的功?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台階,後來三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爾後繼續前進。從根本上說,手頭東西多了,我們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時就立於主動地位。
對於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么平平靜靜、穩穩噹噹。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當,造成誤解,就會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結果是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若干高速發展階段。日本、南韓、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是如此。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我們自己這幾年,離開科學技術能增長得這么快嗎?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近十幾年來我國科技進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進步得更快。每一行都樹立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一定要打贏。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個外行,但我要感謝科技工作者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和爭得的榮譽。大家要記住那個年代,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那一批老科學家,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把兩彈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來。應該說,現在的科學家更幸福,因此對他們的要求會更多。我說過,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老科學家、中年科學家很重要,青年科學家也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怎么樣,都可以回來,回來後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告訴他們,要做出貢獻,還是回國好。希望大家通力合作,為加快發展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們也就越高興。不只我們高興,人民高興,國家高興。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達起來。
(四)
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手軟不得。廣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鑑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開放以後,一些腐朽的東西也跟著進來了,中國的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醜惡的現象,如吸毒、嫖娼、經濟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堅決取締和打擊,決不能任其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只花了三年時間,這些東西就一掃而光。吸鴉片煙、吃白面,世界上誰能消滅得了?國民黨辦不到。資本主義辦不到,事實證明,共產黨能夠消滅醜惡的東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幹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總之,只要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經濟成長速度,堅持兩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搞上去。
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二屆六中全會我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還要搞二 十年,現在看起來還不只二十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後果極其嚴重。特區搞建設,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有這個樣子,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啊,垮起來容易,建設就很難。在苗頭出現時不注意,就會出事。
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說過,階級鬥爭學說不是他的發明,真正的發明是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歷史經驗證明,剛剛掌握政權的新興階級,一般來說,總是弱於敵對階級的力量,因此要用專政的手段來鞏固政權。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五)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發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江澤民同志他們這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還有第四代、第五代。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在,有分量,敵對勢力知道變不了。但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後,誰來保險?所以,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大局的是這個事。這是眼前的一個問題,並不是已經順利解決了,希望解決得好。“文化大革命”結束,我出來後,就注意這個問題。我們發現靠我們這老一代解決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於是我們推薦別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但是沒有解決問題,兩個人都失敗了,而且不是在經濟上出現問題,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上栽跟頭。這就不能讓了。我在89年5月底還說過,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大膽地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使人民感到我們真心誠意搞改革開放。
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事業就會萬古長青!
要進一步找年輕人進班子。現在中央這個班子年齡還是大了點,60過一點的就算年輕的了。這些人過10年還可以,再過20年,就80多歲了,像我今天這樣聊聊天還可以,做工作精力就不夠了。現在中央的班子幹得不錯嘛!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什麼時候問題都不會少。我們這些老人關鍵是不管事,讓新上來的人放手乾,看著現在的同志成熟起來。老年人自覺讓位,在旁邊可以幫助一下,但不要作障礙人的事。
對於辦得不妥當的事,也要好心好意地幫,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我堅持退下來,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時候犯錯誤。
老年人有長處,但也有很大的弱點,老年人容易固執,因此老年人也要有點自覺性。越老越不要最後犯錯誤,越老越要謙虛一點。現在還要繼續選人,選更年輕的同志,幫助培養。
不要迷信。我二十幾歲就做大官了,不比你們現在懂得多,不是也照樣乾?要選人,人選好了,幫助培養,讓更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成長起來,我們就放心了,現在還不放心啊!說到底,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覺。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這條中國的發展路線,是否能夠堅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別是要教育後代。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儘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練。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得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我建議抓一下這個問題。
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長篇的東西是少數搞專業的人讀的,民眾怎么讀?要求都讀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的,辦不到。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
最近,有的外國人議論,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並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六)
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
資本主義發展幾百年了,我們乾社會主義才多長時間!何況我們自己還耽誤了20年。如果從建國起,用10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已開發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外界評價

“南巡講話”讓中國社會熱血沸騰
提起鄧小平“南巡講話”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時,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丁烈雲教授感慨良多。
丁烈雲說:“記得當時電視裡播放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內容時,我是專門趕回家收看的。才聽到一半,我就感到心中有一股熱血在沸騰,激動之下,我不由自主地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就這樣一直站著聽完了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等等,這些既實在,又精闢的話,讓我聽出了這位老人決心,也讓我感覺到了國家對改革開放的信心。”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導伍新木教授認為,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是鄧小平理論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最珍貴的思想遺產。在講話中,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和改革的本質、社會先進制度的標準、如何發展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手段與方式作了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分析。我們今天要加快中部發展,實現中部崛起,重溫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就是在這次南巡途中,鄧小平同志用非凡的氣魄膽識,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他說:“要注意濟經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他的話,為當時及後來的改革家們指明了方向。
丁烈雲說: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再一次穩定了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局面,加快了我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步伐。這番講話給中國帶來的積極影響太多了,對高校而言,就是實現了從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人才供給型高校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需求型高校的轉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