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繫,又有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繫,又有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內容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思想建設是要解決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要解決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問題。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社會發展協調共進的方針是:必須圍繞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這兩個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1)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理想建設、道德建設和紀律建設三個方面。其中,理想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道德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內容;紀律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保證。 (2)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民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內容

內容、地位、作用內容、地位、作用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民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1、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2、發展社會主義科學事業。

3、發展衛生事業和體育事業。衛生和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

4、發展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

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

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

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2、普及道德教育,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3、在人民中進行以共產主義為指導、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

4、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它的腐朽思想。

戰略地位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它的全面展開,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之義,是中國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強大活力,對精神文明建設是巨大的促進。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完善,人們的思想意識、精神狀態發生深刻的變化,同時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形成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有力地抵制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腐朽思想,防止種種迷失方向的危險,振奮起全國各族人民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用幾代人的努力建設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考驗。應當相信,有黨的正確領導,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有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經濟政策,有人民民主政權和社會主義法制,尤其是有廣大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堅決擁護,只要在大力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一定能夠達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的。

總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這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全黨同志必須從這個總體布局的高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在社會主義時期,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精神文明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關係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大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撥亂反正的勝利和全面改革的展開,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活力,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突破一系列僵化觀念而提高到新的水平;全國安定團結,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廣大幹部和民眾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民眾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廣泛展開,積累了許多新鮮經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開始樹立,教育科學文化日趨繁榮;黨的優良傳統在發揚,黨風和社會風氣在好轉。這是主流。同時必須看到,精神文明建設在許多方面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改革和開放的形勢不相適應,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實際工作中指導方針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黨內和社會上一些嚴重的消極現象還有待人們用很大努力去消除。全面地估計精神文明建設的現狀,充分地認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才能堅持不懈地把這方面工作抓上去,否則就會貽誤全局。

基本目標

培養“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質。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質,是引導人們對自己的主觀世界自覺地進行改造,從而提高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作為自己的目標和歸宿。“新人”的標準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培養共產主義新人的思想在中國當前階段的具體化。“四有”是一個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質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四有”的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繫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說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礎。這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培養起一代四有新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如何,對社會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努力改善全體公民的素質,必將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使人和人之間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新型關係不斷發展,使整個社會的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