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發二陳湯

升發二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正傳》卷二引丹溪方。主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

歌訣

升發二陳何為制,由來二便不通調;芎防加人升柴葛,九味能疏郁下焦。

組成

陳皮(去白)一錢(3g),半夏一錢半(4.5g),茯苓一錢(3g),甘草五分(1.5g),撫芎一錢(3g),升麻、防風、柴胡各五分(1.5g)。

用法用量

上切細,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主治

1.《醫學正傳》: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

2.《雜病源流犀燭》:痰郁,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

方義

半夏、赤苓、陳皮、甘草即二陳湯,能理氣化痰;升麻、柴胡、防風、川芎升發開郁。全方有化痰開郁之效,凡氣滯不疏、痰氣鬱阻而致的咳嗽氣喘,均可用本方加減治之。

附方

名稱:升發二陳湯

組成:升麻、柴胡、防風、甘草各一錢,半夏二錢,赤茯苓、陳皮、川芎各一錢五分

用法:加生薑三片,清水煎服

主治:治痰郁

出處:《沈氏尊生書》

名稱:升發二陳湯

組成:半夏10g,赤苓10g,陳皮10g,川芎10g,柴胡6g,升麻6g,防風5g,甘草3g,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痰郁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

功用:化痰開郁

名稱:升發二陳湯

組成:橘皮(辛溫)一錢,撫芎(辛溫)八分,半夏(辛溫)錢半,茯苓(淡平)一錢,柴胡(苦寒)六分,防風(辛溫)五分,升麻(苦寒)七分,甘草(甘溫)五分

用法:姜三片,水二盅,煎一盅,溫服

主治:痰郁,火邪於下

出處:《醫學原理下冊》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醫方便覽》:“痰鬱火邪在下焦,二便不利。陳皮去白,茯苓、撫芎各一錢,半夏錢半,甘草、升麻、防風、柴胡各五分。姜引。”

2.《仁齋直指小兒方論》:“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陳皮去白,撫芎、茯苓各一錢,半夏一錢半,升麻、防風、甘草、柴胡各五分。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中藥方劑之升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