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湯

藥物組成: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1兩,山茵陳1兩,柴胡(去苗)1兩,瓜蒂1兩,知母(焙)1兩,藍葉1兩,山梔子仁1兩1分,大黃(銼,炒)1兩半,石膏(搗碎)1兩半,甘草(炙)半兩,芍藥半兩,羚羊角(鎊)3分。

升麻湯-《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用法用量:3-4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溫服,早晨、午後、近夜各1服。

升麻湯-《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藥物組成:升麻、桔梗、薏仁、地榆、黃芩、赤芍、丹皮、生草、黃耆、貝母。

處方來源:《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方劑主治:肺癰,肺疽,胸乳間皆痛,口吐膿血作臭。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升麻湯-《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藥物組成:升麻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青竹茹1兩,木香1兩1分,黃芩(去黑心)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石膏3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方劑主治:腳氣退而客熱未定,乾渴不止,胸膈尚悶,腳疼。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大棗2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升麻湯-《千金》卷五

藥物組成:升麻半兩,白薇半兩,麻黃半兩,葳蕤半兩,柴胡半兩,甘草半兩,黃芩1兩,朴消6銖,大黃6銖,鉤藤6銖。

處方來源:《千金》卷五。

方劑主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成癇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1升,兒生30日至60日,1服2合;60日至100日,1服2合半;100日至200日,1服3合。

升麻湯-《千金》卷三

【藥物組成】升麻3兩。

【處方來源】《千金》卷三。

【方劑主治】產後惡物不盡,或經1月、半歲、1歲者。

【用法用量】以清酒5升,煮取2升,去滓,分2次服。當吐下惡物,勿怪,良。

中藥方劑之升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