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陽補氣湯

昇陽補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內外傷辨惑論》卷中。具有益氣昇陽,疏肝健脾之功效。主治飲食不時,饑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不溜,氣短無力,不耐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須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及五心煩熱。

基本信息

組成

厚朴(姜制)五分,升麻、羌活、白芍藥、獨活、防風、甘草(炙)、澤瀉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柴胡二錢五分。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功用

益氣昇陽,疏肝健脾。

主治

飲食不時,饑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不溜,氣短無力,不耐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須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及五心煩熱。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濕邪中阻,困束脾土,運化不行,清氣不升,濁陰不降者。法當祛濕舒脾,昇陽益胃。方中厚朴行氣燥濕,消除脹滿;澤瀉利水滲濕,泄濁止瀉,兩者合而為君藥。防風、羌活、獨活散寒除濕,合為臣藥。佐以生地黃、白芍養血和里,緩急止痛,以防燥散太過;柴胡、升麻升舉清陽之氣,大棗益氣健脾。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本方由《脾胃論》昇陽除濕湯變化而來,意在除濕舒脾,使健運復常,清升濁降,則諸症自愈。

加減化裁

如腹脹及窄狹,加厚朴,如腹中似硬,加砂仁三分。

重要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昇陽補氣湯,治飲食失時,饑飽勞役,胃氣不足,氣短無力,四肢怠惰,早飯後昏悶,要須眠睡,五心煩熱。柴胡一錢半,生地黃一錢,升麻、澤瀉、白芍藥、防風、羌活、獨活、甘草各七分,厚朴五分。上銼,作一貼,入姜三棗二枚,水煎服。東垣。”

各家論述

《醫鈔類編》:此證皆由陽陷陰中,故以地、芍引諸風藥入陰分而升其陽,以澤瀉、厚朴而降其濁也。

中藥方劑之升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