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景區

十渡景區

十渡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距市區96km,總面積213km2,13000餘人,因從張坊到十渡須十次渡過拒馬河而得名。境內那如簪之山,似帶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那細雨空朦,煙嵐霧繞,如痴如夢的佳境,形成了使人魂牽夢縈的“京西小桂林”——十渡風光。十渡風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體,風景資源雄厚,拒馬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內有清江溝,萬景仙溝,塔山仙池,蝙蝠山,龍山“佛”字,王老鋪古洞穴等20餘處自然景觀。信步景區,一覽大自然風采,山、水、石、林、峰;雄、幽、險、奇、秀給遊人提供遠望取其勢,近視得其質,觀形而悟神,怡神以冶性的畫境、詩境、意境美的享受。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十渡景區十渡景區
十渡風景名勝區位於北京西南部,距市區90餘公里,轄區面積301平方公里,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岩溶峰林、峰叢、河谷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十渡景區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疊翠、石美潭深、景致幽勝,眾譽“青山野渡、百里畫廊”。十渡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每CM3達7000-10000個,素有“自然空調、天然氧倉”之稱。經過開發建設,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相配套的格局,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以上。全鎮共有48家大型賓館培訓中心,日接待能力達2萬人。景區內有蹦極攀岩等36個旅遊項目,18處水面娛樂中心,10大集吃住游於一體的自然景區。十渡鎮黨委、政府立足於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實施旅遊立鎮、旅遊強鎮、旅遊富民戰略,主攻三產,最佳化二產,提升一產,大力發展旅遊富民產業,使十渡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先後被中國國家計委列為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區、北京市級風景名勝區、北京市級優秀景區、文明景區、北京市唯一的旅遊專業鎮、北京市農業結構調整示範鎮、中國國家體育訓練總局攀岩、蹦極訓練比賽基地、中國青少年地質科考夏令營基地,並順利通過中國旅遊局“AAA”級景區評定,被中國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被北京市園林局評為市級先進風景名勝區,連續4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景區,榮獲“全市旅遊安全先進單位”等稱號。

自然景觀

十渡景區石花洞
十渡山山石奇峰險,渡渡水清景美,峰、石、峽、水、洞、溪、潭景景相映,正是三步一景五步一畫繪出百里畫廊,百米一橋千米一渡構成十渡風光。十渡山水,四季如畫,處處是景。初春百花爭艷,香溢山川;盛夏群峰疊翠,碧波蕩漾;深秋紅葉似錦,柿墜枝頭;寒冬山嶺披銀,冰河如鏡。恰似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十渡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拒馬河,它蜿蜒迂迴、穿山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與山峰映襯,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景區內山青水秀、環境幽美。人們感嘆:“早知有十渡,何必下江南”。十渡峽谷曲流迴轉,灣闊水深,渡渡可乘舟划船,青山野渡風韻如畫,渡渡有名,渡渡立標。

十渡山水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就有詳細描述。清朝乾隆皇帝數次來此尋游,每游必即興寫詩,房山縣誌中就有乾隆皇帝的《拒馬河》詩賦八首。此引其中之一首為例:“潦水盡寒潭,橫橋渡六驂。渚煙宜畫染,旅景與詩諳。岸葦白無力,崖楓丹欲甜。遙源何處是,重壘繢雲嵐。”明代榮國姚廣孝傅若金等歷史名人都曾以拒馬河為名寫過十渡讚美詩賦。自1978年十渡開發旅遊以來,中國中央和北京市重要領導人多次來十渡考察觀光。

美麗的山水風光也成為電影外景拍攝的理想之地,先後有《五個少林拳》《戰爭插曲》《蓋世英雄》、《大路朝天》、《西楚霸王》、《戲說乾隆》、《武則天》、《三國演義》、《張鐵匠浪漫史》、《流淚的紅蠟燭》、《大地之子》、《白求恩大夫》、《天與地》、《東周列國》、《西遊記》、《碧雪青天楊家將》、《孔雀公主》、《小放牛》、《俠義英雄》、《仙鶴神珍》、《山鄉》、《誘僧》、《天龍八部》《蕭十一郎》等近百部電影、電視和廣告在此拍攝外景。

文化遺蹟

十渡景區仙西山
十渡風景區內的文物古蹟眾多,如古城址、古炮台、古建築、古地道、古戰場摩崖石刻等及近代革命活動遺址及有紀念意義的紀念館,六壯士紀念碑趙然墓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平西抗日烈士陵園被列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歷史遺蹟對於增強人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具有珍貴的文學藝術、歷史教育價值。十渡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有關老人臉、一線天、蝙蝠山、石人峰等景觀來歷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同時還有豐富的風土人情及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也有頗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山寨和民居等。

生物資源

十渡景區十渡景區
生物景觀是十渡風景區的重要造景要素之一。十渡山青水秀本身就包括它種類繁多的森林草地、山花、野果。據調查,十渡風景名勝區內有8個植被型及32個群系,維管植物85科323屬。屬中國國家保護的植物有:青檀胡桃楸穿山龍野大豆及北京特有植物:槭葉鐵線蓮、新記錄植物:多頭苦蕒菜。主要樹種有櫟、榆、山楊山柳核桃楸青檀樹水青岡等,晚景內還有五角楓橡樹桑樹國槐柏樹等十幾棵二級古樹名木。拒馬河中有古老魚種和繁多的水生動植物,細鱗產頜魚是古魚類活化石。一百多種野生動物中,褐馬雞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水獺中華鱉等國家級保護動物。

地質奇觀

十渡景區十渡景區
峰林峽谷景觀沿拒馬河兩岸的峽谷地帶,出露的基岩幾乎都是中元古界霧迷山組遂口條帶及遂石團塊狀白雲岩,屬可溶性鹽岩層,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礎。本區上奧陶紀(距今4.5億年)以前,大約十幾億年的歷史為古海洋所占據,形成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積。奧陶紀之後本區隆起為陸,經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長期隆起、抬升、侵蝕,又經過新生代的強烈構造運動、差異性升降運動的影響,以及河流強烈侵蝕下切和各種流水溶蝕作用,形成崖壁陡峭、峰叢林立、奇峰異石遍布、洞穴景觀奇特的地貌形態,有較深的地質文化魅力。

1、地表岩溶地貌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發育在拒馬河河谷兩側,由產狀平緩的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碳酸鹽岩地層形成的峰叢、峰林、孤峰、平頂山、谷地組合型岩溶地貌,是北方地區少見的規模較大的岩溶景觀。最典型的有筆架山、蝙蝠山、龍山虎山麒麟山、童子山等山峰及其它自然優美的山體,都是保護的重點。

2、地下岩溶洞穴

地下岩溶洞穴是本景區重要的地質遺蹟之一。它集中分布在景區的北部東關上、王老鋪栗元廠六合村和西太平,呈北西—南東方向展布,為一長約16公里、寬約4公里的岩溶洞穴帶。絕大多數洞穴賦存於中元古界薊縣鐵嶺組地層內,只有西太平洞穴賦存在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兒峪組灰岩中。這些成群出現的岩溶洞穴形態獨特,成因不同,景觀有別。區內洞穴大致有三種成因類型:第一種是東關上落水洞,其深246米,洞底面積近10000M2,形成大廳式洞穴,故稱“龍仙宮”;第二種是由地下河沖刷侵蝕作用形成的具有雙層結構的長700米的三清地下大峽谷;第三種溶蝕洞穴,由各種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的堪稱地下藝術殿堂的仙棲洞

3、拒馬河谷地及河流階地

拒馬河不僅是景區唯一的地表水資源,而且在景區內形成許多重要的地質遺蹟,如四渡和仙龍島等地保存完好的河漫灘、階地,西石門附近的離堆山及古河道等,它們是景區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4、海相沉積遺蹟

在距今8—14億年間,景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長達6億年的沉積,形成了巨厚的富鎂矽碳酸鹽岩,在這些碳酸鹽岩中,含有豐富的藻類生物化石—疊層石。疊層石在景區內分布廣泛,類型多樣,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教學和觀賞價值。另外,在海洋沉積的過程中,由於氣候環境等變化,形成並保留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地質現象,如沉積波痕、交錯層理風暴岩矽質條帶矽質團塊(石中石)等。最典型的疊層石分布在普渡山莊、孤山寨、東湖港、六合山莊等地;典型的石中石在孤山寨、東湖港和六合山莊等都有很好的出露。

5、構造形跡

由於受區域營力作用和構造運動的影響,岩石中褶皺、裂隙非常發育。有張性裂隙、X節理、棋盤格構造、劈理構造、複式褶皺、擠壓破碎帶、牽引構造、層間小型揉皺等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有孤山寨的“一線天”(張性裂隙)、七渡褶皺構造、六合山莊擠壓破碎帶等地質構造形跡和化石產地。

十渡風景

(圖)十渡景區

似刀切斧劈般直立高聳的峭壁,像峙立於天地之間的巨大石門。滔滔而來的拒馬河水流到石門之下,仿佛也感受到了石門的威嚴,只得在它的腳下靜靜地流過。

一渡:“石門懾水”
十渡景區(圖)二渡:“劍壁平關”此處是十渡景區最為雄奇的一處。拒馬河東岸是一片開闊的河灘地,而西岸是數公里長的巨大高聳峭壁,中間有一條自上而下的巨大裂隙,仿佛是被擎天巨劍劈開了一般。遠遠望去,真像一處巍峨的雄關屹立在眼前。
二渡:“劍壁平關”
十渡景區(圖)三渡:“筍峰祈雨”此景區以奇石林立著稱。許多巨大挺立的尖狀石峰聚散有致,星羅棋布。遠遠望去,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形成了獨特的筍峰如林的奇妙景觀。古時候有傳說:在此處祈雨曾非常的靈驗。
三渡:“筍峰祈雨”
(圖)十渡景區

這裡有一條狹長的山谷稱為“仙峰谷”。谷內溪流潺潺,奇峰崢嶸。每當夜空如洗,皓月當空的時候,月光將山峰的剪影勾勒得玲瓏剔透,婀娜多姿。漫步在波光鱗鱗的拒馬河邊,仰望月華山影,真令人遐思無限。

四渡:“仙峰朗月”
十渡景區(圖)五渡:“疊翠聽風”也許是地形及小氣候的原因,這裡的植被十分茂盛,植物物種也非常的豐富。望中層巒澗壑青翠欲滴。這裡又是風口,時有山風吹過,林濤陣陣,實在是一處消暑納涼,林溪小憩的絕佳之境。
五渡:“疊翠聽風”
十渡景區(圖)六渡:“金灘日沐”其實十渡景區內拒馬河邊有許多沙灘,但不知為何,此處的沙灘不僅面積較大,而且沙質又細又軟,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戲水後躺在細軟溫暖的沙灘上曬曬日光浴,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哇!
六渡:“金灘日沐”
十渡景區(圖)七渡:“旭日東升”七渡橋東的峭壁上,層岩呈清楚的同心圓狀的半圓形隆起,垂直於半圓方向有許多放射狀裂隙,隔河望去,真像半輪旭日正噴勃欲出,放射出萬道光芒!這種岩層褶曲現象地質學上稱背斜構造。象這樣完整圓滑又有如此形象的放射狀裂隙,堪稱奇觀。
七渡:“旭日東升”
十渡景區(圖)八渡:“鷺飛蒼崖”拒馬河邊峭壁旁及河灘上生長著茂密的樹木。舒美的景色也吸引了一群群白鷺飛來這裡,它們把巢建在峭壁上,在蒼翠的山水背景中,它們雪白優美的身影或動或靜、或飛或舞,為幽美的景區又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八渡:“鷺飛蒼崖”
十渡景區(圖)九渡:“筆架仙成”高聳的“筆架山”開闊雄偉,蒼翠欲滴。峰顛的輪廓非常象是一隻巨大的筆架,真不知何人的乾坤巨筆才能配得上這副天成筆架呢?那一定是在神仙境界裡才會有的吧。而卻只能驚嘆這造化的鬼斧神工啦。
九渡:“筆架仙成”
十渡景區(圖)十渡:“龍巖現佛”傳說曾有一龍一虎在此惡鬥,玉皇大帝盛怒,將它們變成一左一右的龍山、虎山。並將一個佛字鐫於龍山崖上,以鎮止它們永不再斗。其實這“佛”字是水沿著岩石的節理裂隙面,經億萬年的溶蝕風化,自然形成的。但能形成如此清晰而又有書法韻味的“佛”字,就實在是太神奇了啊。
十渡:“龍巖現佛”
十渡景區(圖)十一渡:“碧塔溪映”拒馬河在這裡又轉了一個彎,形成了一片開闊的水面。對岸山峰上突顯出一塊直立的岩石,遠遠望去真象是一座寶塔,高高地屹立於峰顛,那山光“塔”影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十一渡:“碧塔溪映”
十渡景區(圖)十二渡:“龍門放舟”一左一右兩座高聳直立的峭壁,象兩扇剛剛開啟的“龍門”,拒馬河從“龍門”中滔滔流出,景色非常壯觀。河中有一片十分開闊的水面,駕一葉扁舟或竹排在這片碧波之上,定會令你魂清氣爽,心曠神怡。
十二渡:“龍門放舟”
十渡景區(圖)十三渡:“孤帆遠影”十三渡拒馬河南岸的群山鬱鬱蔥蔥,河畔近水的崖壁間,有一座突出獨立的石峰,無論從形狀還是色彩上看,都酷似一張揚起的風帆,在翠綠的群峰映襯下,倒影在波光鱗鱗的水面上,組成了一幅“孤帆遠影”的如詩美景。
十三渡:“孤帆遠影”
十渡景區(圖)十四渡:“一障平天”一排高聳的巨峰組成一扇翠玉的屏障擋在眼前。峰頂的輪廓竟然幾乎平直得象高在天上的地平線!相傳清朝選陵址時曾看上此地,後不知何故建在了現在的西陵。雖與“皇天”失之交臂,但想必一定也是一方風水寶地吧。
十四渡:“一障平天”
十渡景區(圖)十五渡:“風楊晨濤”此處的美當屬那一大片挺拔的楊樹林。但賞此景須在晨星寥落,天光放亮,朝陽未吐之際。山村未醒,萬籟俱寂。獨自漫步在崖畔河邊的楊樹林中,晨風勁吹,每一片綠葉都發出喧響,匯成一浪一浪撼人心魄的聲濤。
十五渡:“風楊晨濤”
十渡景區(圖)十六渡:“桃渡夕照”每當陽春三月,這裡的山桃花競相開放,染紅了山山水水,一陣山風吹來,落英繽紛,飄散向晚霞火紅的西天,飄落在映滿紅霞的古渡水面。真有一種“夕陽返照桃花渡,落英飛來片片紅”的詩意。
十六渡:“桃渡夕照”
十渡景區(圖)十七渡:“五行山峙”“五行山”當地人又叫“五指山”,是由五座挺拔高聳的巨岩組成。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象徵仁、義、禮、智、信。遠遠望去又頗似人伸出的五指。應該說老百姓的指謂是更加形象的吧。
十七渡:“五行山峙”
十渡景區(圖)十八渡:“三清合聚”十渡的風光在這裡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看,這裡的山:雄奇蔥鬱,是那么地清秀;這裡的水:蜿蜒碧透,是那么的清澈;這裡的天:雲淡風輕,是那么地清朗;朋友‘請珍愛這京郊清純的一方美境吧!因為它能讓你的心,也變得清純起來
十八渡:“三清合聚”

交通指南

十渡景區交通示意圖
參考路線:

1、由京石高速的琉璃河出口下高速,按路標行駛,途經琉璃河、岳李路、岳各莊、岳聖路,岳聖路處有岔路口,選擇走雲居寺路,經過周張路、張寶路,最後到達十渡。一路上路況較好,每段路都有路牌指示,不用擔心走錯。總行程大約兩個小時。

2、按917路公車的路線行駛,由京石高速的閻村出口出來,沿路牌行駛到房山城區,經過岳各莊、五侯道口、二龍崗、後石門、下莊、雲居寺、張坊路口,到達一渡,沿此一直向前,途經二渡、三渡……到達十渡。選擇這種路線,會有點兒繞,時間上相對長一些,但從一渡走過來,沿途風景也很誘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