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田各莊村

北田各莊村隸屬於北京市大興區半壁店鄉,人口約5870人。

北京市大興區半壁店鄉北田各莊村

北田各莊十年巨變

2005年12月31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2004年以來中國連續第三個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檔案”,顯示了中國領導人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
檔案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
這份“一號檔案”頒布不久,本報即決定,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今年的重要報導任務。北京大興區北田各莊村就這樣進入了本報記者的視野。
十年對比:冰火兩重天
2006年9月,記者一行4人來到闊別10年的北京大興區北田各莊村,立即為寬闊平坦潔淨的馬路和馬路兩側的綠化而驚訝,回想10年前的景象,記者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這不僅因為10年前,這裡的馬路狹窄不平,“晴天一身灰,下雨兩腳泥” ,而且因為,村里債台高築,村民連水電費都交不起,讓人看不到發展的希望。雖然10年來,農村很多地方發展很快,但也有很多村莊“濤聲依舊”,像北田各莊這樣曾經的爛攤子,是怎樣由一潭死水而變得朝氣蓬勃的呢?
在記者驚訝而又興奮的思緒中,汽車停了。村長張學光邁開大步向記者走來,他伸出大手,露出爽朗的笑容,迎接記者上樓。這是一棟新落成不久的辦公大樓,比很多鄉鎮的辦公大樓有過之而無不及。辦公大樓的右側,是正在打地基的文化大院。一個小村子也搞文化大院?是不是意味著,村民的生活質量已經超越了物質追求層面,而進入了精神追求層面了呢?記者的驚訝又多了幾分。
1997年,北田各莊還只有兩家村辦企業,而且瀕臨破產,村財務不但拿不出一分錢修補年久失修的生產生活設備,反而舉債800多萬元,平均每人一萬多元。水費,村民沒錢交;電費,村民交不起;田間地頭的灌溉設施,今天修,明天壞。村幹部干著急沒辦法,村民們怨聲載道。
而現在呢,村民們早已換上了現代化的電卡,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住房,家裡安裝了和城裡一樣的水沖式廁所,生產設施設備全部經過更換。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說,這裡可以稱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
“那么,2005年村民的人均現金收入是多少呢?”當記者在二樓村長辦公室,把這個標桿式的問題拋出來時,張學光自豪地回答:“2005年,北田各莊村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居全鎮第一。”
記者不禁慨嘆:“10年光景,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啊!”
滄桑巨變:從管理開始
10年前的北田各莊的嚴峻狀況,令當時的鄉領導也坐不住了。1997年底,當時的鄉常委決定將原來的北田各莊班子全部更換。有過政府工作經歷和企業管理經驗的孫學光就這樣進入了鄉常委和北田各莊村民們的視線,並經過民主投票,當選為新一任村長。1998年初,被鄉領導和村民寄予厚望的北田各莊村的領導班子上任了。
具有現代管理經驗的孫學光以敏銳的眼光,從一團亂麻的現狀中得出這樣一個基本判斷:北田各莊的問題,首先是管理問題,是落後的、無序的管理,造成了北田各莊落後的現實。所以,要改變北田各莊落後面貌,就得從管理著手。管理出效益。
兩家村辦企業本來應該是村裡的財政來源,可是,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幾年來反而成了村裡的負擔,非但不能贏利,村里每年還得不停地往裡扔錢。張學光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發現兩家村辦企業主要是被外部欠款和內部借款給拖垮了。張學光立即召開村委會,決定從清欠入手,解決兩家村辦企業的問題。
可是,清欠工作進展十分緩慢,欠債者拿不出錢,或者有錢也不還。都是鄉里鄉親,這事還真不太好辦。
面對這一棘手的問題,張學光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對債務人進行耐心的政策和法律宣傳,曉之以理,施之以威;另一方面,決定對村辦企業進行改制,把集體企業變成私營企業。
在政策法律的威懾和私營利益的誘惑面前,清欠工作和改制工作順利完成。
解決了令人頭痛的村辦企業問題,張學光決定把管理之手伸向困擾村里多年的水電費問題。比如電費,由於有的農戶確實困難,交不起電費,導致村里經常停電。為了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村里只好給這些農戶墊交。久而久之,墊交電費成了村里沉重的負擔。
人管人,不好管,必須變招。張學光有什麼招數呢?他決定依靠科技,用科技管理來解決村里這個老大難問題。當時北京剛剛興起磁卡電錶,就用磁卡電錶來進行電費管理。
可是,磁卡電錶比老電錶價格要高很多,你要換電錶可以,但村民不肯出錢,也出不起這個錢。怎么辦?經過村委會討論,決定給所有農戶安裝磁卡電錶,村民只需按老式電錶的價格出錢,剩下的部分由村里負責解決。這是一件造福於民的好事,當即得到村民的擁護與回響。僅此一項,村里就投入了15萬元,而全村200多戶村民,每戶只交50元電錶錢。從此以後,不買電,停電只是欠費者的事,對其他農戶和村里不造成任何影響。就這樣,科技管理解決了村裡的老大難問題。
在中國農村,先進管理固然難得,但人文關懷更不可或缺。張學光的辦法是,把人文關懷融入日常管理之中。但凡村民家裡有婚喪嫁娶,或是誰家生孩子,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為村民熱心張羅,並按鄉風鄉俗送上禮金。村里逐漸富裕起來之後,村委會還制定了給予考上大學的孩子的獎勵政策,也制定了對60歲以上的村民給予生活補助的政策。採訪過程中,記者還看到,在新落成的辦公樓里,還有一間專供村民農閒娛樂的多功能廳,這個多功能廳還是提供給村民的免費結婚禮堂。
現代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不但使村裡的財務狀況日漸好轉,而且村民的心氣兒也順了,生產和生活的熱情也調動起來了。他們說,新一屆村官是親民的好官。
和諧願景:靠發展描繪
經過近10年的發展,北田各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該歇口氣了;可張學光卻說,發展無止境。
北田各莊的今天,就是靠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1998年上任伊始,村委一班人便積極想辦法,將村民急需解決的打井、供電線路不全、澆地管道不完善等問題予以解決。
1999年,村里籌資80餘萬,對全村所有的供電線路進行了改造,並更換上了大容量變壓器,使村民用上了放心電,透明電。
2000年,村里爭取上級的政策支持,對困擾本村多年的千畝沙荒地進行了改造,其中包括水、電、林、路、橋的全面改造和配套。
2001年,村委對全村林網進行了規劃,共籌資100多萬元,對村莊四周進行了綠化,綠化率達到30%以上。
2002年,村里又投資100多萬元,對連線主要公路的村北路進行了硬化改造,對村東大橋進行了整修。
2003年,多方籌集資金150餘萬元,將村裡的大街小巷包括環村路20000餘平方米全部進行了硬化,並將大街小巷全部安裝了路燈,配備了垃圾池。
2004年,村里根據形勢的要求和自身的實力,投資210萬元,籌建辦公大樓和文化大院,提升村莊的整體形象和村民的業餘生活質量。
2005年,村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引進資金1000餘萬元,為村民增加了100多個就業崗位,並對200多名富餘勞動力進行了技能培訓。
2006年,村委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精神,投資100多萬元,對全村各戶進行了水沖式衛生廁所改造,被上級定為新農村試點村。
千淘萬漉皆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北田各莊村各項經濟指標在全鎮名列前茅。經濟總體實力在全鎮排第3名,達到年收入700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在全鎮居第一位。北田各莊的滄桑巨變,也為自己贏得了諸多榮譽,先後被評為大興區平安村﹑文明村,發展經濟先進單位,幼兒教育先進單位,環境治理先進單位,文化活動先進單位,用電管理先進單位,發展經濟先進單位。張學光本人也先後被評為優秀村主任﹑支持教育先進個人。北田各莊的滄桑巨變,也引起了中央和市區領導的密切關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等領導先後到村里視察,稱讚北田各莊經濟工作做得好,村風好,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好。
張學光誠懇地說,北田各莊能有今天,是村委、村黨支部精誠團結,在全體村民和各級領導全力支持、親切指導下,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的結果。今後,北田各莊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願景,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同樣要抓住發展這個“牛鼻子”,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