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板凳龍

北泉板凳龍

北泉板凳龍系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傳的以長條板凳為主要道具的龍舞藝術。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信息

北泉板凳龍 市級Ⅲ—2
北泉板凳龍北泉板凳龍

所屬地區:重慶·北碚區

文化遺產名稱:北泉板凳龍

遺產編號:Ⅲ—2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北碚區

遺產級別:市

簡介

北泉板凳龍系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傳的以長條板凳為主要道具的龍舞藝術。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

原始形態的板凳龍毫無裝飾,一條四腳長板凳,三人操之,兩人玩龍頭,一人玩龍尾,伴著鼓點,以“套翻身”、“兩邊側”兩個簡單動作,在田間院壩騰躍翻舞。

表演形式

經過幾代人的挖掘、整理、加工,板凳龍有了很大發展。角色上增加了逗寶人;規模上增加到數條乃至十數條板凳的大型組合;動作上則增加到大小板凳花、踏龍背、上天梯、龍纏身、群龍搶寶等數十個花頭套路,逗寶人也有滾寶、拋寶、亮寶、藏寶、舞寶、盤磨腿藏寶、穿龍腹、魚躍搶寶、踏龍背、騎龍、引龍等十數個動作,並形成了玩龍人的翻、擺、纏、游、躍、鬧、穿、竄、盤和逗寶人的亮、拋、藏、舉、托、騎、踩、引、鑽等舞蹈語彙;在音樂伴奏上,也由只憑口念鑼鼓經的“肉鑼鼓”發展成為以大鼓、鑔、鑼、馬鑼、嗩吶、鈸等為樂器的打擊樂,並套以川劇鑼鼓曲牌進行伴奏。
..

板凳龍在長時間的傳演中,形成了村落文化需求的習俗性、家庭成員文化的自娛性、簡便易學的可參與性、任意表現的隨意性、廣泛參與的大眾性和女人也可參與的逆反性等特徵,多次參加區、市賽演獲獎,不僅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四川省卷》,而且還上了中央電視節目向全國展播。
由於活動陣地逐漸縮小,傳承鏈出現斷裂,缺乏系統的、有組織的傳藝和培訓,北泉板凳龍面臨傳承危機。搶救、保護北泉板凳龍,對傳承、發展龍舞藝術,豐富中華龍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造型

經過幾代人的挖掘、整理、加工,板凳龍有了很大發展。角色上增加了逗寶人;規模上增加到數條乃至十數條板凳的大型組合;動作上則增加到大小板凳花、踏龍背、上天梯、龍纏身、群龍搶寶等數十個花頭套路,
..
逗寶人也有滾寶、拋寶、亮寶、藏寶、舞寶、盤磨腿藏寶、穿龍腹、魚躍搶寶、踏龍背、騎龍、引龍等十數個動作,並形成了玩龍人的翻、擺、纏、游、躍、鬧、穿、竄、盤和逗寶人的亮、拋、藏、舉、托、騎、踩、引、鑽等舞蹈語彙;在音樂伴奏上,也由只憑口念鑼鼓經的“肉鑼鼓”發展成為以大鼓、鑔、鑼、馬鑼、嗩吶、鈸等為樂器的打擊樂,並套以川劇鑼鼓曲牌進行伴奏。

演變

板凳龍在長時間的傳演中,形成了村落文化需求的習俗性、家庭成員文化的自娛性、簡便易學的可參與性、任意表現的隨意性、廣泛參與的大眾性和女人也可參與的逆反性等特徵,多次參加區、市賽演獲獎,不僅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四川省卷》,而且還上了中央電視節目向全國展播。由於活動陣地逐漸縮小,傳承鏈出現斷裂,缺乏系統的、有組織的傳藝和培訓,北泉板凳龍面臨傳承危機。搶救、保護北泉板凳龍,對傳承、發展龍舞藝術,豐富中華龍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傳承民間藝術舞出精彩明天

說起澄江鎮的北泉板凳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經歷一百多年的風雨,北泉板凳龍早已從村裡的曬穀場走上了正規舞台,從村民們自娛自樂的草根文化娛樂,發展成較為完整的民間龍舞。如今,一代代板凳龍傳承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繼承和發揚這一民間藝術。50多歲的王文祥是澄江鎮北泉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作為北泉板凳龍的第四代傳人,也是目前板凳龍表演中惟一的逗寶人。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王文祥就與板凳龍結緣整整四十個春秋。
玩板凳龍難度最大的就是逗寶人。王文祥憑著先天的藝術敏感,加上後期的刻苦訓練和鑽研,以及對板凳龍的無限熱愛,他已將逗寶人表演得活靈活現。每到逢年過節,王文祥和板凳龍隊伍就會到各地表演,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喜歡上了這種民間藝術。2007年,北泉板凳龍隊代表重慶參加了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舉辦的第二屆長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節,再次載譽而歸。能夠把巴渝民間文化傳遞到市內外,讓王文祥倍感驕傲和自豪。

..

【採訪王文祥——現在我們這個板凳龍(到)市里和外地(表演),很多人都喜歡板凳龍,我就覺得很驕傲和自豪。】
“只要自己還跑得動,就會一直把板凳龍玩下去。”在定出新目標的同時,王文祥也在物色接班人,希望把板凳龍傳承下去。
新學期伊始,北泉村育英幼稚園又迎來新一批小朋友,園長魏余勤也迎來了自己教學生涯中年紀最小的一批板凳龍“學員”。
從5、6歲開始接觸板凳龍,直到後來進了表演隊,魏余勤這一跳就是五十年。2002年,由於身體原因,她退出板凳龍隊,在村里辦起了幼稚園。看著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魏余勤突然有了教孩子們學習板凳龍的想法。她專門為孩子們量身製作了小道具和服裝,並每天開設課程教孩子們學習板凳龍。
【採訪魏余勤——(教起)很辛苦,(教的時候)先就是一個基礎動作開始,一兩周一個動作才做得到位。】
幾年間,魏余勤先後教會了100多個孩子玩板凳龍,比起收穫的喜悅,教學的辛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採訪魏余勤——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北碚的傳統文化,所以我就願意從娃娃抓起,給他們培養出來,讓他們也來傳承這些民間藝術。】

..

在北泉村乃至全區,像王文祥、魏余勤這樣致力於板凳龍傳承和發揚的人比比皆是。澄江鎮中心國小開展了板凳龍試點教學,組建了學校少兒板凳龍隊;區文化館也組建了一支由專業舞蹈人員組成的板凳龍隊伍,在保護原生態基礎上,對板凳龍進行藝術再加工和升華;區級有關部門、澄江鎮、北泉村也不斷加大板凳龍的經費投入,讓這個板凳上的民間藝術繼續化平凡為神奇,舞出北碚民間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板凳龍完全是一個來源於民間的藝術形式,所有的一招一式都是農民們自己編排的,道具是鄉親們吃飯時用的長凳,樂器共有六樣,分別是鼓、鑼、鈸、大叉子、小叉子和碰鈴,當然也可以再加一些吹奏樂。舞龍的人三個人一組,兩個人站在前面,一人拿一個板凳腿,後面一個人拿兩個板凳腿,板凳揮舞起來像一條龍一樣,翻江倒海吞雲吐霧。除了舞龍
人和樂隊以外,還有一個逗寶人專門負責隊伍整體動作的協調,逗寶人身兼指揮、編舞的職責。

..

北泉板凳龍據說發源於上世紀20年代。當時北泉附近有一種說法:“大人玩龍燈,細娃耍板凳”。這種遊戲原本是鄉民們茶餘飯後、節日喜慶之時自娛自樂的院壩文化娛樂活動。解放後,經過兩次成規模的整理活動——一次是當時位於縉雲山下的西南俄語專科學校的學生們下鄉勞動時,蒐集到了這種藝術素材,將其以歌舞的形式搬上舞台。從這個時候開始,北泉村的農民們也組織了板凳龍隊伍,在村鎮進行表演;另外一次是1959年由北碚區文化館的群文輔導幹部周傳勛進行的。原本周傳勛到村裡的目的是蒐集整理當地流傳的採茶舞,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識了當地孩童們隨意舞起的如蛟龍一般的板凳,便將其整理後搬上舞台——北碚的板凳龍於是成為比較完整的民間龍舞。1999年,板凳龍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
中國正在經歷著從農耕文明到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型,農耕文明架構下原有的一切文化正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渙散、泯滅。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社會的這種轉型是以非線性、非漸變的形式來實現的,傳統文化還來不及清理就被工業文明的浪潮席捲而去。
於是乎,今天,當這些傳承著草根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正在逐漸從這塊滋養我們以及先祖的土地上消失的時候,我們猛然發現,我們丟失的,可能是一條民族文化發展的主脈,是我們的“根”!
作為巴渝文化的傳承者,我們希望了解,我們曾經擁有過哪些美好的東西——50年前、100年前、300年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他們是以怎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情,歡樂,機智,幽默,乃至憤怒與悲切的?
從今日起,本刊將每周推出一位“巴渝民間文藝的末代傳人”,通過對他們的採訪,我們力圖發掘出深藏於民間土壤里的文化基因。這是一項艱難而浩大的工程,我們在雞年初始的時候踏上這一條漫長的尋根之旅,並熱切地期待有更多關注巴渝文化歷史與現狀的院校學者、民間研究家、以及廣大市民共同參與,提供線索——
頭上扎一個衝天炮,再用鮮紅的綢子結一個蝴蝶結,隨著每一次的舞動,頭上的紅蝴蝶便在一條一條上下翻滾的彩龍間穿梭遊走,這就是逗寶人王文祥。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表演者和觀眾之間進行著無聲的交流。觀眾被逗得哈哈大笑,王文祥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王文祥,51歲,北碚區澄江鎮北泉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北泉板凳龍的傳人,也是目前北泉板凳龍表演中惟一的逗寶人。
看王文祥的表演,你情不自禁會被他幽默、詼諧的表情和動作感染。他身上的行頭土得掉渣,從頭到腳的裝束土得可愛。揮舞著手中的繡球,他像一個自信的指揮家,指引著幾十條板凳組成的蛟龍,在舞台上、田地間、院壩里盤鏇翻滾。雖然已經50多歲了,但是在舞龍者高高擎著的板凳上時而跳躍時而翻騰,身手靈活異常。
王文祥說,逗寶者需要具備一些特殊的條件,比如身材要比較瘦,身手要靈活,有一些舞蹈基礎等等。這在整天揮舞鋤頭的村民中,確實不好找。村裡的人對王文祥的評價是,他和在他之前的那個逗寶者相比,他的表情更“喜劇”,感染力更強一些。而這恰恰是一個逗寶者必須具備的“軟體”之一。
逗寶者這個角色不是任何人都能勝任的。雖然澄江鎮和北泉村的領導一直希望除了王文祥,還能再培養一個逗寶人,可是找遍了全村的舞龍者,硬是沒有一個人合適。
藝術與“屎腸子”
王文祥雖然生長在農村,但是他具有先天的藝術細胞。在他還是十幾歲的楞小子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教,僅僅看了幾次別人的表演,他就學會了舞板凳龍

..

那個時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當時,板凳龍不過是農民們農閒時的一種遊戲而已。他們組建文娛宣傳隊,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排練,然後在周末舉行的澄江公社匯演中表演。王文祥就這樣加入了板凳龍的表演隊伍。
那個時候,王文祥只有十幾歲,每天晚上,幹完農活以後,他就和別的村民一起,拿著自己家裡的長板凳,三個人一組三個人一組地開始練習。王文祥在練習板凳龍以前,還喜歡扭秧歌等。因此,當開始練習板凳龍以後,他把扭秧歌時學會的一些元素融入了板凳龍的表演里。那個時候,王文祥的表演是舞龍而不是後來的逗寶。相對來說,舞龍是簡單操作,而逗寶是更高級別的工種,不僅需要比舞龍者更好的體力,還需要統籌和指揮整個隊伍的能力。
那時,每個星期天公社都要舉行文藝匯演,但匯演是不給記工分的,演員們不能從文藝匯演中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好處,僅有的激勵是一頓帶油葷的一伙食。
那個年代是一個物資短缺的時代,不僅肉要憑票供應,即使是油,也要憑票。家裡能夠吃一頓沾點油葷的一伙食是非常罕有的事情。但是豬頭和豬下水是不需要票的。因此,每次匯演之後,演員們能夠吃到的就是豬頭肉和豬下水。回憶起當時匯演的一幕一幕,王文祥說,他最記得吃“屎腸子”,幾乎每頓都有。他們說的“屎腸子”,其實就是現在說的肥腸。演出結束後,美美地吃上一頓肥腸,成了王文祥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記憶。
工分和對象
雖然長得一表人才,而且除了健碩的身體、英俊的外表,還能歌善舞,可是這些都沒有能夠給王文祥的青春期留下關於戀愛的回憶。
王文祥所在的生產隊是一個農業隊,和相鄰的蔬菜生產隊不同,農業隊是當時最窮的隊,一個工分只值3角錢左右,一個全勞力乾一天活可以得到8個工分。雖然蔬菜生產隊的全勞力一天也只能得到8個工分,但是他們的工分分值比農業隊高出一倍。因此,蔬菜生產隊的男子,即使什麼都不會,即使長得不怎么樣,也可以擁有更多擇偶的機會。據王文祥說,那時候,蔬菜隊有一個小伙子一個星期就相了4回親,對象簡直由他挑選。而王文祥雖然條件優秀得多,卻沒有這種待遇。
說到這些,王文祥覺得很有趣。他說,因為舞龍舞得好,當時也有一些漂亮的姑娘喜歡上了他,不過,當姑娘們的父母聽說他是農業隊的時候,就不肯將女兒嫁給他了。所以,他最終的婚姻和舞龍一點關係也沒有。
結婚後,王文祥舞板凳龍的愛好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妻子認為,舞板凳龍不僅沒有收入,還耽誤家裡的農活,對家裡一點幫助也沒有。
然而,王文祥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他所從事的藝術。不管家裡怎么反對,他都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是現在文化生活這么豐富了,當說到板凳龍的時候,王文祥還是眉飛色舞,連比帶劃。雖然他不能用專業的語言、豐富的辭彙描述出作為一個逗寶者,一個板凳龍隊伍中的靈魂人物在指揮千軍萬馬時所具有的最精妙之處,但是,他活靈活現的比劃和最質樸的描述完全能夠帶領聽者進入他的龍的王國。
妻子無法說服王文祥放棄舞龍,於是只得轉而採用女人的專利——吃醋。妻子常常指責王文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勾引妹兒。用妻子的話說,就是“跳妹兒”。不過,這種說法仍然沒有起到作用。
當記者問他真的有沒有“跳妹兒”的時候,他說:“沒有,只不過是偶爾開個玩笑罷了。”
靠藝術創收
文革期間,王文祥們的表演被迫中斷,直到文革結束,市場逐漸開放了,王文祥們的板凳龍才重新開始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他們的藝術和開放的社會按照經濟規律,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當地人每逢辦生日宴、嫁女兒、娶媳婦、搞慶祝什麼的,總是會請王文祥們的板凳龍隊伍去表演一把。表演後,除了一頓一伙食,主人家還會給表演隊伍一個大大的紅包。從那個時候開始,王文祥的板凳龍正式得到了妻子的認同。
慢慢地,北泉村的板凳龍在北碚區很有了些名頭。遠近的單位、個人都知道了北泉村有個板凳龍,於是,請他們去表演的也包括了一些先富起來的私營企業老闆們。他們往往在過年前請一些秧歌隊伍、板凳龍隊伍到公司門前去熱熱鬧鬧拜個年,完了包上一千兩千的紅包,隊員們平分後,每個人基本上可以分到100元錢。
對於這種表演,王文祥覺得非常划算,因為表演一次,短的時候幾分鐘十幾分鐘,最長也不過一個小時,既照顧了自己的愛好,又能夠創收。
不過,那個時候王文祥的主業是放馬。縉雲山是重慶著名的風景名勝,一到春天和夏天,山上遊人如織,再加上山上的植被保護得很好,常年流淌不息的礦泉水吸引了遠近的人開著車,裝載著一個一個的水壺前來接礦泉水。王文祥買了幾匹馬,在縉雲山上當起了跑馬的人。遊人們喜歡在山上過過騎馬的癮,王文祥靠這個,每個月能收入幾千元錢。當地人都說,王文祥能說會道,常常把騎馬的人逗得很開心,遊人們不僅會跟王文祥聊天,還會把攜帶的零食分給王文祥吃。

相關內容

北溫泉每年都邀請板凳龍隊伍到公園裡面做表演,招徠遊客。公園裡每年請的表演隊伍不僅僅是板凳龍,還包括一些專業團體,比如唱歌跳舞什麼的。不過,王文祥他們的板凳龍隊伍每年都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他們詼諧生動的表演既喜慶又熱鬧。王文祥說,好多專業隊伍表演了一次,下次就不請了,可是他們的板凳龍在北泉表演了許多年,年年效果都好得很。去年,北溫泉和沙坪公園為了爭他們,還差點搞得不愉快。妻子對板凳龍的認可主要還是因為板凳龍可以掙錢。現在,王文祥的兒子長大了,妻子甚至提出讓兒子也學學板凳龍,跟老漢(父親)一起表演。但是,這次王文祥和妻子有分歧了。他堅決不同意兒子學板凳龍,不希望兒子繼承他的衣缽。王文祥覺得,兒子應該乾點別的。
現在,村里和區里給王文祥布置了一個任務:培養一個逗寶者。王文祥覺得這有點困難,不過還是在認真地物色人選。
目前,王文祥覺得最大的困難是板凳龍隊伍人員不固定。北泉村曾經從事板凳龍表演的人很多,不過,這些人經常外出打工,有表演的時候,很多人無法參加。確實,像這樣一個民間文藝隊伍,沒有固定的經費,很難將這些人留下來。
記者採訪王文祥的時候,他正守在承包的魚塘邊。魚塘是王文祥的另外一個收入來源。魚塘邊種了很多柑橘、梨等水果,釣魚的人可以免費品嘗,因此,魚塘的生意還不錯。王文祥說,他準備把板凳龍繼續表演下去,直到舞不動為止。如果能夠順利培養出逗寶者,他就退下來舞龍,這樣可以不需要很多體力,年紀大點也可以。他說,現在舞板凳龍的隊員中,年紀最大的已經68歲了,相信他自己也可以堅持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