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下水

豬下水

豬下水就是豬內臟。這裡指豬內臟里可食用的部分做的小炒,適合配酒。動物肉以外的所有器官都在應拋棄的廢物之列;而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則可能是比肉類更有價值的食品。有時下水也被稱為雜碎,但雜碎也可能有不同的含義。

基本信息

定義

豬下水一般指豬內臟,或泛指除去肌肉以外的其他豬器官。因各地的風俗及飲食習慣不同,下水的具體所指範圍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在不同的飲食文化中,下水的地位也有巨大差異:有些文化中,動物肉以外的所有器官都在應拋棄的廢物之列;而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則可能是比肉類更有價值的食品。有時下水也被稱為雜碎,但雜碎也可能有不同的含義。

分類

心臟

肝臟

腎臟

脾臟

大腸

小腸

直腸

皮膚

氣管

食道管

子宮

卵巢

卵管

乳房

陰囊

橫膈膜

菜譜

豬下水

常見做法一

原料:

豬心1個,蔥3根,姜5片,辣椒2個輔料:

料酒1大匙、醬油2大匙、鹽1/2茶匙、醋1/2茶匙、糖1茶匙、水澱粉1/2大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

1、豬心洗淨、切花,蔥切小段,姜切絲,辣椒切片。

2、先將豬心用開水氽燙過,撈出,另用2大匙油炒蔥、姜、辣椒,然後放入豬心和所有調味料,炒入味即盛出。

技巧:

1、豬心俗稱下水,炒的時間要短,口感才脆嫩。

2、這是一道重口味的下酒菜,宜用大量的辛香料來烹製簡單又廉價的下水。

特色:

下水-內臟類食物大多含有維生素B,可增進食慾、消除疲勞。

豬大腸

主料: 豬大腸3條(重約75o克)

輔料:香菜末1.5克、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 各少許,蔥末、蒜末各5克、薑末2.5克

調料/醃料: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克, 醋54克,熟豬油500克(約耗75克),花 椒油15克,清湯、精鹽各適量

步驟

豬下水豬下水

1.將豬大腸洗淨,用50克醋和少許鹽里外塗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後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

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人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首創,此樓燒制的大腸下料狠,用料全,先煮熟焯過,後炸,再燒,出勺入鍋反覆多次,直到燒煨至熟。有一次“九華樓”店主杜某請客,席間有一道“燒大腸”,品味後客人們紛紛稱道,有說甜,有說酸,有說辣,有說鹹,座中有一文人提議,為答謝主人之盛意,贈名為“九轉大腸”,讚美廚師技藝高超和製做此菜用料齊全、工序複雜,口味多變的特點。此菜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酸、甜、香、辣、鹹五味,為山東的傳統風味菜。

常見做法二

熏制 可任意取下水部分兩公斤左右(量依鍋的大小而定)

輔料:水、蔥一根、姜五片、蒜五瓣,(花椒、茴香、桂皮、肉蔻等做成香料包)鹽、醬油各一大匙。

做法:

主料、輔料一起入鍋,下水煮至八成熟撈出。

準備一口鐵鍋,鍋里加小米、白糖、紅棗(不要加水),將煮好的豬下水放在鐵質箅子上放入鍋內蓋好,確認鍋蓋處無漏氣地方後開火,大火熏10到15分鐘後關火取出。

特點:方法簡單,熏制而成的下水香而不膩,可涼拌或做北方燉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