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

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

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位於德外新風街5號,地處居民區之中,避開臨街鬧事的嘈雜。環境優美,值得一提的是校園鋪設綠色塑膠地面。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
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於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區雲南路成立,是北京軍區空軍子弟寄宿制國小,1958年1月遷到北京。原西城區教育局、西城勞動局、新街口東街國小本校為育翔國小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區教育局管理,1967年遷到現在的校址--德外新風街5號。學生來源仍為空軍子弟,學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與四十六中分開,恢復了"育翔國小"的校名。

學校發展

多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學科都認真開展了在學科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研究,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素質》、《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等課題進行了研究,有兩項已取得了階段性結果。各科教學都加大了對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一貫重視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套用,1992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電教優類校,當年,在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幫助下開始了軟體的開發工作,1994年底經多方籌集資金建立了486機房和演示室,使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教師們用上了自己研製的軟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後,數學、語文、美術、英語、音樂、勞動、思想品德等學科多次組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學展示課,使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進入了課堂。體育、科技、文藝等課外活動蓬勃開展,特別是籃球活動在市區聞名,育翔國小北京市籃球傳統項目學校,操場上樹立著10個籃球架,校籃球隊在市區比賽中均名列前茅,民眾性的籃球運動增強了學生的體育素質,發展了學生的特長,鞠鑫和趙暉同學分別被選入體校和市青年籃球隊。由於學校堅定不移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了整體最佳化,1994年被認定為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學校,西城區文明單位、首都精神文明單位、北京市體育達標先進校,並獲模範學校獎牌,少先隊星星火炬大隊和雛鷹大隊稱號。1996年全區青年教師評優課大賽各科共評出28名一等獎,學校就占了三名,為全區之首。在全區國小金秋杯教學展示課中,連續三次獲第一名,當時獲此殊榮的僅有三所學校。學校的特色可以用管理高水平、教師高素質、教學高質量、家長滿意、同行公認、領導放心來概括。

近年來,育翔特別重視及時轉化和運用教改信息,為教改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曾與北師大、市考古部合作搞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師大的鐘善斟、周玉仁教授,市教科院的文喆、郭維民等同志都曾親臨指導,所寫腳本製成軟體向全國推廣,該項目科研論文獲全國數學年會一等獎。學校國小數學合作學習與學生素質的發展實驗校之一,一至六年級都開展了合作學習的研究,對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數學能力有明顯效果,該項實驗獲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學校在局小教科和教研中心心理研究室、德育教育室的指導下下午了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家長及上級的肯定,被評為心理教育活動特色學校,所寫的材料選入《西城區德育叢書》。我校是區小語素質教育五所試點學校之一,實踐中我校堅持大語文教學觀,大力加強課堂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課內外結合,改革教學評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學校研究深入,成績突出,所以小教研和區小語學會2000年4月在我校召開了西城區素質教育現場會。

2000年以來,中國小掀起了開展教育研究的熱潮。北京市西城區育翔國小也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先後參與了《現代學校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研究》、《主體教育與我國基礎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等課題,且獨立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跨世紀園丁工程專設課題《國小人文精神啟蒙教育的研究》。
育翔人有著濃厚的教育科研興趣意識,有著孜孜不倦的學習和進取精神,有著愛生敬業的強烈責任感。同時,一項項研究課題正在使育翔國小發生著深廣的變化。一方面,教師在教育改革中,通過不斷先進教育思想,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得到了成長和提升。學校有1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5位教師成長為區級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學生真正得到了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在北京市西城區名列前茅,且學校被西城區認定為A級學校,被列入西城名校行列。

辦學目標

育翔國小教學樓育翔國小教學樓

面對當今時代,面向未來,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嚴謹治學、和諧發展。使育翔國小在西城區成為教育科研骨幹校,進入名校行列。
嚴謹治學:嚴謹是治學的態度,21世紀人才的科學素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態度、方法、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應是科學素質的首位要求。學校里科學管理要嚴謹,教師教育教學態度要嚴謹,學生也應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嚴謹應是師生共同的特點。
嚴謹治學的標準體現在:
學校管理高標準、教師隊伍高素質、課堂教學高效益。

學校管理高質量:依法治校、科學決策、爭創名牌學校。

教師隊伍高素質:學習實踐、競爭合作、爭做科研型教師。

課堂教學高效益:鼓勵感悟、學會合作、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和諧發展

和諧包含三方面:一是校園環境是和諧的,二是學校的人際關係是和諧的,三是人的發展是和諧的。發展也包含三方面:追求學生的發展,追求教師的發展,追求學校的發展。營造現代化校園環境是一種素質教育理念。學校環境是一所學校占主導地位的傳統、風氣、人際關係、道德風貌的綜合體,它是構成學校心理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對師生的心理產生直接的情景作用。校園環境是通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物質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際情境來實施的,如校舍建設、設備、校園文化、教室布置、各種儀式、校訓、校規、校風、教風、班風、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校園內物質、人文、人際關係的和諧將是我們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的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條件。

五種精神

盡心盡力的奉獻精神

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勇挑重擔的拚搏精神

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

為校分憂的主人翁精神

辦學思想

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育人。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創造適合每個學生成長的教育。<br/>

培養目標

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br/>
1、具有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1)善待自己。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有初步的自律和自我保護意識。(2)善待他人。尊敬父母長輩、學校老師,友愛同學,對他人有一種開放的心態,能理解、寬容、幫助人。(3)關心社會。懂得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關心學校集體、社區和國家的發展,逐步形成為社會服務的責任心。(4)熱愛自然。初步認識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知道要愛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保護環境。初步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志向。

3、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能夠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獲得新的知識,培養初步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初步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養成自覺的勞動習慣。

4、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校訓:立志、善學、健美、和諧。

校規:文明守紀、尊師愛生。

校風:勤學善思、團結協作。  

教風:敬業奉獻、求真創新。

校徽:圖案採用育開頭字母;的變形,具有動感。它既是手托升起的太陽;又是一個跨步起跑的人;還是一隻和平鴿。既象徵學校的騰飛發展,又寓意孩子們理想的實現。紅色代表朝氣蓬勃,綠色代表生命力,健康愉悅的成長,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校歌:《我是一隻小鷹》 

歌詞:我是一隻小鷹,展翅飛翔,育翔國小是我們成長的地方,啊!育翔美麗的校園,
(1)給我知識,給我力量,給我堅強的翅膀。
(2)給我溫暖,給我希望,校園的生活多么歡暢。
啊!育翔,哺育我成長,啊!育翔,哺育我成長。

教育教學改革

(1)堅持德、智、體"三育並重"的要求,學校要教學生學知識、學科學,更要花大工夫教學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2)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以《國小人文精神啟蒙教育的研究》課題為主線,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創建優良校風、學風。力爭三年連續評為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爭當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3)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以《國小人文精神啟蒙教育的研究》課題為主線,深化教學改革,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照全國課程標準,最佳化評價教學全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實踐教學,抓教學過程管理監控,在動態管理中,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4)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構建有特色的在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各教研組對本學科各種課型成功的教學模式,就其教學理論、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教學程式、教學策略等加以歸納總結,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 

(5)應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積極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建立校園網路系統,把我校素質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五種意識

目標意識。(德育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發展性目標。)

主體意識。(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第一觀念和學生是學習主體意識,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學生能說的儘量讓學生說;學生能歸納的儘量讓學生歸納;學生能做的儘量讓學生做;學生能推導的儘量讓學生推導;學生能思考的儘量讓學生思考。從而指導學生在自己說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戰勝自己的體驗中,走向成功。)

情感意識。(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師生間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教師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熱情,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待,給學生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反饋意識。(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保持師生、生生之間信息交流和反饋渠道暢通。

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勇於和善於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敢於獨立思考,在問題的解決中尋找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敢於衝破原有的舊模式,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師的合作修養。處理好四個關係: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的師生關係;與其它教師建立一種協作互助的同事關係;與學校領導建立一種協調一致、相互支持的工作關係;與學生家長建立一種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的關係。)

今天,在涼爽的秋風中,我們育翔國小的全體師生在新落成的校園舉行了盛大隆重的“育翔國小新址落成典禮”。參加我校“落成典禮”的還有西城區委和西城教委的領導以及各共建單位的領導同志。大會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少先隊員為領導和各位來賓敬獻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後,首先是陳校長講話,接下來由家長代表發言,之後是學生代表發言。最後,領導和來賓為我校新址落成致辭。西城區教委的趙英漢主任在致辭中,肯定了我校多年來教書育人所取得的成果,激勵我們全體師生以新址的落成為契機,繼續努力,再創輝煌!
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領導和來賓為我們育翔國小新址的落成剪彩。西城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傅華部長宣布“育翔國小新址落成啟用”,將大會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後,典禮在歡快的校歌聲中圓滿結束。典禮結束後,在校領導的陪同下,各界領導和來賓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我們的新校園。

特色

學校套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數學、語文、美術、英語、音樂、勞動、思想品德等學科多次組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學展示課,體育、科技、文藝等課外活動蓬勃開展。
育翔國小的籃球活動在市區聞名,育翔國小曾被評為“北京市籃球傳統項目學校”。

學校生活

放學時間

每天下午3:20放學,放學後學校不設託管班和興趣班,家長需將孩子接回家。由於沒有託管班和興趣班,很多孩子在課餘時間學習其他特長。放學高峰時期有很多培訓機構在校外發傳單,做宣傳。放學時間,學校同時開兩個校門,分散學生離校。
附近交通

學校位於小區內部,校門口場地有限,家長大多將車停到離學校較遠的位置,避免造成交通擁堵和擠撞到孩子。
午餐
中午,學校為學生設有小飯桌,每月費用大約為240元。家長稱,以前小飯桌每月是180元的標準,後來漲到了240元。
班額
育翔國小每班大約40人左右,每個年級7個班左右。由於每班嚴重超員,導致教室很擁擠。據家長透露,超員很大程度是因為擇校生的大量錄取。超員直接導致教室緊張,很多家長對此很不滿意。

北京西城區國小名錄

一起協作北京西城區國小名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