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合成農藥

化學合成農藥是由人工研製合成,並由化學工業生產的一類農藥,其中有些是以天然產品中的活性物質作為母體,進行模擬合成或作為模版據以結構改造、研究合成效果更好的類似化合物,這叫仿生合成農藥。

簡介

化學合成農藥的分子結構複雜,品種繁多(常用的約300種),生產量大,是現代農藥中的主體,其套用範圍廣,很多品種的藥效很高,而且由於它們的主要原料為石油化工產品,資源豐富,產量很大。

合成階段劃分

化學合成農藥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為開創時期,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末為發展時期,70年代以後為高效化時期。現階段化學合成農藥的主要特點有二。①高效化。40年代以前防治病蟲草的農藥每公頃平均用藥量高達7~8千克,50~70年代的新一代化學合成農藥用藥量降低了一個數量級,為0.75~15千克,而70年代以後出現的高效和超高效農藥的用藥量已降低達150~15克,某些品種已降至15克以下,蕓薹索內酯在10-5~10-6毫克/升的濃度下,便對植物顯示生理活性。②隨著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農藥的管理及登記日趨嚴格,致使新農藥品種出現速度滯緩,部分老品種因毒性或殘留等原因而被禁用。

發展趨勢

化學合成農藥發展趨勢大致有三個方面:①增加新品種,特別是具有特異性能的新品種;②提高合成農藥質量,由低純度的粗製品向精細化工品方向發展;③更新篩選方法,提高新化合物的命中率。總2。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的農藥應是"生物合理農藥"或"環境和諧農藥"。

行業分析

2014年5月,我國農藥企業共生產農藥原藥29.7萬噸,同比下降9.2%。5月農藥產量最大的是江蘇省,產量8.52萬噸。其次是山東省,產量7.27萬噸。第三位是浙江省,產量2.63萬噸。[1]
從農藥類別來看,5月殺菌劑增長最多,同比增長了32.9%至2.1萬噸,殺蟲劑和除草劑產量與同期相比降幅較大,分別下降了18.9%和18.0%至4.9萬噸、13.2萬噸。參看《產業洞察2013-2017年中國化學農藥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1-5月,全國累計生產農藥原藥149.6萬噸,同比增長2.9%。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產量占比分別為17.8%、5.6%和46.3%。其中殺菌劑同比增長最多,增長了21.1%,產量為8.4萬噸;殺蟲劑同比增長6.2%,產量達26.6萬噸;除草劑同比下降2.5%,產量至69.3萬噸。
1-5月產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江蘇省、山東省和浙江省,農藥產量分別為8.84萬噸、6.63萬噸和2.77萬噸。
2014年5月化學農藥產量本月產量(萬噸)同比±%占比農藥29.7-9.2100%-殺蟲劑4.9-18.916.5%-殺菌劑2.132.97.1%-除草劑13.2-18.044.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