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雕塑

動物雕塑

動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動物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

動物雕塑

中國動物形象雕塑作品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
多屬陶塑、石雕,也有少量牙雕木雕。在河南裴李崗
文化遺址出土有陶塑豬、羊頭,距今約7000多年。遼寧
東溝後窪遺址出土有很多滑石雕成的虎、豬、狗、雞、
鵝、鷹、蟬、鳥、昆蟲、魚等形象,造型單純而生動。
其中一件屈身、闊口、大眼、有角的龍,為已知最早的
石雕龍的形象。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也出土有陶塑和牙、
木雕刻的豬、羊、魚、鳥、蜥蜴等動物形象,形體不大,
已具備圓雕、浮雕、線刻等不同表現形式。其中一件陶
豬,高4.5厘米,長6.3厘米,作低頭疾走的動勢,體肥、
口方,腹部肌肉鬆弛,將一頭老母豬的形態,概括而傳
神地表現了出來。魚的身上戳出圓圈或圓窩,以象徵魚
鱗。牙雕“雙鳳朝陽”,長16.6厘米,在正中部位,以
陰線刻出一組大小不等的同心圓,外緣有跳動的光芒,兩
側對稱地雕出回首相顧的雙鳥,構成相當完整的圖案。
後窪遺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

陶塑動物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
了更多的陶製動物雕塑作品。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
有狗首鳥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門出土的湖北龍山文化
時期的一群人與動物陶塑,數量眾多,除羊、狗、雞等
家畜家禽外,還有大象烏龜。這些隨手捏成的小陶塑,
能夠表現動物活動中的神態。如狗和鳥的動作變化很多,
有的扭首佇立,有的回頭仰望,有的低頭覓食,有的狗
背上還棲著一隻鳥。新石器時代,在定居農業的環境中,
南北各地普遍飼養著豬、羊、牛、狗、馬、雞等六畜。
雕塑作者在狩獵和豢養家畜的活動中,通過長期觀察,熟
悉各種動物的特徵與習性。因而,這些作品雖形體簡單,
但特點鮮明,動態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