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班陀海戰

勒班陀海戰

勒班陀戰役(1571年10月7日)是歐洲基督教國家聯合海軍與奧斯曼帝國海軍在希臘勒班陀(Ναπακτο)近海展開的一場海戰。由西班牙王國、威尼斯共和國、教宗國、薩伏依公國、熱那亞共和國及馬爾他騎士團組成的神聖同盟(HolyLeague)艦隊在整天的戰鬥中擊潰了奧斯曼海軍,令奧斯曼帝國從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

戰役背景

勒班陀海戰勒班陀海戰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出動傾國之力的三十萬精銳,攻陷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君士坦丁堡,將延續千年的羅馬帝國終結。隨後的百年之間,突厥大軍的鐵騎四出,將戰火燃燒到半個歐洲。裝備著先進的火槍的精銳步兵和來去如風的輕騎兵首先占領巴爾幹,而後突入匈牙利境內,擊破馬扎爾騎兵的抵抗,占領了貝爾格勒和布達。隨即攻入奧地利國境,並且在那裡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聯軍們進行了激烈而漫長的廝殺,前仆後繼的衝鋒的日耳曼騎士們和精悍勇敢的波蘭輕騎兵們的血戰終於阻止住了土耳其大軍的攻勢,雖然新月軍旗幾次飄揚在維也納的城下,然則土耳其人終於沒有能夠繼續他們在歐洲大陸上征服的腳步。

在陸上受到阻礙的蘇丹把目光投向海上。四分五裂的義大利正是虛弱之時,遠在伊比利亞的西班牙牛犢新生,還沒有能力對遠在地中海另一頭的大老虎亮出犄角。將雄厚的國力投資在地中海的霸業上面,正是一樁利潤豐厚的好買賣。

然則蔚藍色的國土卻不像廣闊的大地一樣能夠任憑突厥騎兵們縱橫馳騁,橫行於大陸者必然不利於海洋,這一點不但適合於蒙古人,也適用於突厥人。當然相比起只能從降兵降將中搜羅水軍的窘迫的蒙古人,突厥人擁有宗教的優勢,憑藉共同的信仰,他們能夠招徠在地中海和伊比利亞戰鬥了幾百年的帕帕爾海盜。這些從公園6世紀起就活躍在地中海沿岸的無畏的勇者們,乘坐著用優良的木材製造的阿拉伯式風格的艦船,穿行在地中海的輕風白浪間,與伊比利亞、法國和義大利自由邦的海軍們周旋,肆意的破壞著基督教世界的航運水路。

蘇丹授意手下的總督和帕夏們招募勇敢的帕帕爾水手和頭領們,並藉助他們的幫助建立起一支足以傲視基督教各國海軍的強大海上力量。這支利劍對準的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心臟。

1538年,新興的土耳其海軍在義大利港口普雷韋扎打敗教皇同盟的艦隊,迫使基督教各國的海軍收縮防禦,這場海戰奠定了土耳其海軍在地中海的絕對制海權,普雷韋扎海戰並不是主要由土耳其正規海軍主導的戰役,其主要的戰鬥核心來自於帕帕爾海盜中最精銳的一支,著名的獨臂海盜王海雷丁(就是大航海IV里那個在地中海活躍的傢伙)所率領的直屬海盜戰船。海雷丁也作為普雷韋扎海戰中土耳其一方的最高指揮者,被公認為奧斯曼帝國千年歷史中最強的海軍將領之一。

普雷韋扎海戰可以說基本上摧毀了基督教各國占據海上優勢的努力。土耳其乘機開始集中優勢的兵力和艦隊,逐個攻拔地中海上被自由邦和騎士團占據的島嶼。在數量龐大的軍隊和艦隊的日夜猛攻下,位於整個地中海最西部的基督教要塞羅德島最先淪陷,駐守該島的大部分醫院騎士團成員戰死,其餘都被斬首。土耳其大軍乘勝西進,攻打馬爾他。

然則馬爾他絕非尋常地中海島嶼可比,它地扼地中海咽喉,南望突尼西亞,北接義大利半島,是基督教最重視的戰略要地、而基督教方面也派遣了最忠誠勇敢、篤信上帝的聖約翰騎士團本部堅守該島,聖約翰騎士團利用在歐洲大陸上收集到的捐款和生意收益,將馬爾他修築成一個堅固異常的要塞。

儘管擁有兵力上和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面對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聖約翰騎士團主力和不斷趕來的教皇海軍和威尼斯海軍,土耳其大軍毫無辦法。他們曾經數次在島上建立的小塊陣地,也盡被舉著黑白條紋旗衝鋒的騎士們奪取。登入部隊死傷累累,海上艦船損毀無數。

於是土軍轉而攻打離本土較近,支援和後勤也較為簡單的賽普勒斯島。當是之時的賽普勒斯屬於威尼斯的殖民地,離土耳其的根據地小亞細亞地方很近。從這裡出發的威尼斯共和國海軍支隊,很容易的就能封鎖從敘利亞和伊斯坦堡出發的伊斯蘭商船和艦隊,可以說是奧斯曼如梗在喉的存在。蘇丹就算使用傾國之力,也非要將這顆異教徒的釘子從國家的軟腹上拔去不可。

戰役準備

勒班陀海戰威尼斯共和國

當威尼斯的使者們帶著異教徒大軍來襲的訊息抵達歐陸各國的宮廷時,迎接他們的只是冷淡的態度和模稜兩可的許諾。作為整個基督教世界對抗伊斯蘭的中堅力量和急先鋒的西班牙王國更加是擺出了一副坐山觀虎鬥的模樣,冷眼旁觀著異教徒和唯利是圖的吸血者圍繞著賽普勒斯展開血腥的廝殺。

勒班陀海戰賽普勒斯島

失去了整個西歐基督教體系的支持,威尼斯人在兵員上和國力上劣勢盡顯。小規模出擊的船隊都被土耳其海軍打得鼠竄奔逃。土耳其蘇丹則從容的指揮著水陸大軍,對賽普勒斯島進行日夜不停的猛攻。威尼斯僱傭兵和守島騎士不斷戰死,最後終於全部退縮到島嶼東部的要塞瑪古斯塔,土耳其人派遣了重兵重重封鎖了要塞,攻下地中海的門戶——賽普勒斯島,指日可待。

一直嚴密關注著地中海戰局的羅馬教廷終於坐不住了,以上帝在塵世最大的代言人的身份,教宗庇護五世派遣使者首先前往馬德里,說服了固執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拋棄經濟和貿易上的矛盾,共同抵擋異教徒的攻勢。而腓力二世也秉著“求大同而存小異”的原則,積極向歐洲各國遊說聯盟抵抗突厥的意義。

土耳其占據賽普勒斯大部,圍困瑪古斯塔要塞的軍情通過信使和細作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大大小小的君主們終於清楚的認識到了現在不是為了幾個金幣吵嘴的時候了,再內耗下去,土耳其的彎刀真的就要砍向每個基督教徒的脖子。

於是從法國到奧地利,各個基督教王國積極的行動起來。他們在領內囤積糧草,徵發志願兵,號召貴族們捐獻財物。在教廷的斡旋下,基督教各國再次結成了反土耳其的神聖同盟,在會盟條件里明確規定,西班牙擔負基督教方面軍費的一半,教宗方面和威尼斯各承擔四分之一的費用。

兵力對比

為了能順利的解賽普勒斯島之圍,除了需要強大的艦隊和支援軍之外,還需要一員名將統御來自各方的五花八門的船隻和士兵,來對抗土耳其精通海戰的帕帕爾海盜軍。被委任為基督教神聖同盟艦隊總指揮官,擔負拯救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重任的男子,就是西班牙年輕有為的軍事家,被寄希望於西班牙未來武裝力量統帥繼任人的唐.胡安.德.奧斯特里亞將軍,在英文文獻中,這位將軍被稱呼為約翰,這是他的西班牙教名胡安在英格蘭地方的同義詞。

勒班陀海戰快速排槳船

在這場戰役中,威尼斯派出了109艘排槳戰船(Galley)及6架加萊賽戰船(Galleasse),西班牙共派出80艘排槳船,教宗國則借出了12架排槳船。此外,熱那亞、薩伏依及馬爾他都派出三隻排槳船作戰,艦隊更得到幾十艘私人戰船的援助。神聖同盟的國家視土耳其為他們海上貿易的威脅,因此早在1571年7月至8月間已經調集艦隊。7月,威尼斯艦隊到達西西里島墨西拿一帶,而唐胡安率領的西班牙艦隊至8月23日抵達當地。

神聖同盟在這次戰役中派出近13,000名水手駕駛船隻。此外,西班牙在這場戰鬥中更派出10,000名訓練有素的步兵,並在其哈布斯堡領地中網羅7,000名來自德意志的士兵及6,000員義大利的軍隊,而威尼斯則調集5,000戰士作戰。

而孤軍面對神聖同盟艦隊的奧斯曼帝國則調動13,000名水手及34,000名士兵抵抗敵人,而指揮官阿里·巴夏(AliPaa)更得到兩位海盜的支援。在這次戰役中,阿里·巴夏掌握222條排槳戰船、56架快速排槳船(Galliot)及一部分小型船隻迎擊。此外,他亦調動了部分精銳的土耳其禁衛軍參與作戰。

各方的艦船從基督教港口分頭出發,大約在1571年8月和9月間陸續到達西西里島的墨西拿港,完成了初期的集結。由於土耳其方面的強攻,前線守軍的局勢已經是危如累卵。在教廷的不斷催促之下,同盟艦隊於9月16日正式啟程展開營救賽普勒斯島的行動。

戰略部署

勒班陀海戰加萊賽戰船

在這次作戰中,神聖同盟艦隊分為四支分艦隊進行作戰,並由南至北伸展成縱向的陣線。在北端(左翼)部署了53架威尼斯的排槳戰船,中央主力為唐胡安率領的62艘排槳戰船,而南端(右翼)為熱那亞的53架排槳戰船。此外,還有一支由38架排槳戰船組成的預備艦隊,而每支分艦隊也配備兩艘加萊賽戰船。此外,神聖同盟艦隊亦部署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偵察隊及補給隊等。

而土耳其主力艦隊的右翼則由52架排槳戰船、6架快速排槳船組成,艦隊的左翼則部署了63架排槳戰船及30架快速排槳船。而中央主力則為61架排槳戰船及32架快速排槳船,由米埃津札德·阿里·巴夏親自統領。此外,在中部主力艦隊的後方,部署了一支由8架排槳戰船、22架快速排槳船及64架弗斯特船(Fusta)組成的預備隊。在這場戰役中,土耳其海軍找來很多基督徒作為搖槳奴隸,三支分艦隊互相支援,布成半月形的陣勢,緩緩的向基督教艦隊靠近。指揮官阿里.巴夏更因此對他們說:“如果我軍勝利,自由將屬於你們;倘若你們的日子來臨了,那就算上帝給予你們的。”

戰役經過

1571年10月7日早上,神聖同盟海軍總司令唐胡安向艦隊全員作出激勵,並展開了作戰。開戰後,配置在神聖同盟軍左翼及中央的加萊賽戰船率先炮擊土耳其軍的排槳船,並成功擊沉擊傷其中幾艘,先發制人的神聖同盟軍成功打亂土耳其艦隊的部署。然而,土耳其左翼艦隊指揮官卻調開南翼艦隊,以防側翼受到包圍。另一方面,兩軍在北部戰線亦開展了激烈的戰鬥,同盟軍左翼艦隊與土耳軍右翼艦隊在沿岸一帶開始進行戰鬥。熟悉地形的土耳其軍成功迂迴到同盟軍的後方,並以弓箭射殺對方的司令,沒有指揮官協調的同盟軍左翼頓時潰敗。可是,同盟軍左翼艦隊的指揮權不久就由他人繼承,新指揮官重整艦隊陣勢,保留了艦隊的力量。此外,土耳其右翼艦隊司令也被同盟軍槍殺,土耳其軍北翼開始出現混亂,各艦開始潰逃。然而,在南方戰線中,同盟軍右翼艦隊卻和土耳其軍左翼艦隊隔海對峙,互相進行包圍及突破,形成膠著狀態。

同日下午,兩軍的中央部隊出現激烈的戰鬥,土耳其軍旗艦與同盟軍的旗艦接舷。唐胡安在此時命士兵用火繩槍射擊土耳其軍士兵,不少土耳其軍士兵被射殺。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亦被射殺,土耳其軍開始出現大混亂。在土耳其軍艦中負責搖槳的基督徒紛紛向唐胡安投降,使得同盟軍戰力增加不少。另一面,南方戰線中,土耳其左翼艦隊孤軍面對同盟軍三支艦隊的包圍,心知不妙的土耳其左翼艦隊司令官於是開始撤退。直至下午四時後,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的首級被掛在同盟軍旗艦的桅桿上,戰事才告結束。

戰役影響

勒班陀海戰勒班陀海戰

在這場戰役後,土耳其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本來擁有約三百架戰船的奧斯曼艦隊只剩下約百多架戰船,其中很多受到重創,土耳其軍在這場戰爭中也失去二萬多名士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暫時失去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歐洲基督教國家經歷此次勝利後,便積極地抗衡土耳其的勢力,使得地中海軍事格局出現逆轉。但是與一般想法相反,土耳其人只是用了一冬季便重建艦隊,船隻數字也有增加。沒受到一般人認為的大打擊,丞相索庫魯對威尼斯大使說,損失艦隊只是被颳去鬍子,但對方的失敗是砍掉右手。

而這場戰役也是排槳戰船的最後一次戰鬥。在這次戰役後,人們發現以風帆作動力的戰船更具機動力,更適合用於作戰;此外,他們也發現火器的使用在海上戰爭中愈來愈重要。這使得歐洲的帆船艦隊開始出現改變及發展,更逐漸開發出以火炮為主力武器的戰術,影響日後海上戰爭的發展。

此外,西班牙著名文學作品《堂吉訶德》的作者米格爾·德·賽凡提斯也參與了這場戰鬥,他更因此失去了左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