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烈士陵園

劉英烈士陵園

劉英烈士陵園坐落在馬頭山麓。緊靠公路的墓道寬6.5米,長62米,由條石鋪砌,依地勢逐漸升高,通陵寢。墓前平壇長18.3米,寬20.4米,條石鋪砌,簡樸莊嚴。墓基為台基式,也用條石鋪面,長10.16米,寬20.15米,與平壇之間有踏道相連。

基本信息

陵園簡介

劉英烈士陵園坐落在馬頭山麓。緊靠公路的墓道寬6.5米,長62米,由條石鋪砌,依地勢逐漸升高,通陵寢。墓前平壇長18.3米,寬20.4米,條石鋪砌,簡樸莊嚴。墓基為台基式,也用條石鋪面,長10.16米,寬20.15米,與平壇之間有踏道相連。墓室呈圓形,下半部墓圈系石砌,上半部填土蓋草皮,墓室周圍築石欄桿。中間一座是劉英烈士墓,墓前立石碑一塊,碑高2.28米,寬1.14米,上刻“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書記劉英烈士墓”,系粟裕同志所書。左右兩邊分別為中共衢屬特委書記張貴卿、永康六支隊革命烈士墓碑墓室。

劉英烈士簡介

劉英烈士劉英烈士

劉英烈士(1903—1942),系江西瑞金人。1927年參加工農紅軍,1929年入黨,歷任紅七軍團政治部主任,北上挺進師政委,中共浙、閩、贛三省特派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等職。1942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不幸在溫州被捕,關押在國民黨浙江省政府臨時駐地方岩。劉英同志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同年五月十八日,在省政府倉皇南遷前夕,與張貴卿同時被殺害於馬頭山麓丹楓樹下。1953年永康縣人民政府在方岩建造劉英烈士墓,1982年重建。1991年4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內古木林立,松柏挺拔,環境清幽靜謐,氣氛莊嚴肅穆。墓道北側建有“劉英烈士紀念亭”。

整個劉英烈士陵園占地面積為50餘畝。門廳上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的“劉英烈士陵園”莊嚴肅穆,是瞻仰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基地,每年迎來成千上萬的瞻仰者。

主要經歷

1927年參加工農紅軍,1929年入黨,歷任紅七軍團政治部主任,北上挺進師政委,中共浙、閩、贛三省特派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等職。1942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不幸在溫州被捕,關押在國民黨浙江省政府臨時駐地方岩。劉英同志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同年五月十八日,在省政府倉皇南遷前夕,與張貴卿同時被殺害於馬頭山麓丹楓樹下。

重建陵園

劉英烈士墓、紀念碑劉英烈士墓、紀念碑

劉英烈士陵園,位於國家級名勝——方岩風景區的馬頭山麓,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參天的松木,翠綠的龍柏,增添了陵園的莊嚴肅穆。

劉英烈士陵園,始建於1953年,1982年進行重修,88年被定名“劉英烈士陵園”。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聶榮臻同志親自為陵園題寫了園名。1992年為紀念劉英烈士犧牲五十周年,對陵園進行擴建。現陵園總面積50畝,集墓、館、碑、亭等於一園。

園內建有劉英烈士墓、張貴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粟裕大將為劉英烈士題寫了墓碑,墓前有紀念壇,可以容納上千人,方便舉行各種悼念活動。石圍欄、石板地,莊嚴肅穆,站在墓前,敬仰之意油然而生。陵園是劉英、張貴卿烈士的犧牲地,建有殉難處以示紀念。

革命紀念館占地總面積1164.5平方米,建築面積661.75平方米,古園林式的建築依坡而建。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丕顯為紀念題寫了館名。紀念館內設三個展廳,以劉英、張貴卿,永康黨史為序布展,附設碑、廊、照壁等,地面鋪設青石板,古樸典雅,具有較強的民族風格。

劉英烈士陵園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七一節與節假日,這裡掃墓人群絡繹不絕;如今,陵園成了瞻仰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2005年9月被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旅遊局命名為浙江省紅色之旅經典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