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思維學

創造思維學

創造思維學(scien 1.創造思維的形式和結構。 【關鍵字】:創造性思維

簡介

創造思維學(science of creative thinking),由思維科學、心理學、創造學等學科交叉而形成的、研究人在創造過程中思維活動的特徵、規律和方法的科學。
它以人的創造性思維為研究對象,揭示創造性思維的心理、生理機制,探討創造性思維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社會、角色、語言、歷史文化和人格等諸多因素,闡發創造性思維在人類思維發展中的作用及其所處地位。

形成和發展

創造思維學始萌於20世紀初。1898年出版的賈斯特羅的《發明的心理》,1906年裡博的《論創造想像力》為早期創造心理學奠定了基礎。法國大數學家彭加勒在其著作《科學與方法》(1908)中,把創造思維的兩種方式直覺型和邏輯型作了清晰的分析。法國哲學家所著《創造的進化》(1911)、《創造精神》(1919)標誌著人的創造思維研究的開端。
20世紀初,心理學家開始對創造思維和心理動機和心理過程進行研究,開始對各種創造性思維活動進行概括。美國心理學家沃拉斯1926年發表了《思維的藝術》把創造思維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將明朗(頓悟)歸結為普遍的創造思維過程之一。1926年,美國學者吉爾福特對發明家,藝術家作曲家,科學家的創造思維進行了研究,總結了創造思維的共同因素,如對問題的敏感性,有新穎的觀念,有綜合分析的能力,有掌握複雜概念的能力等。美國心理學家哈金森認真研究了1931年以前公開發表的有關創造思維的各類論文152篇。總結出此後該學科的幾種可能研究方向,對後來的創造思維的研究方向產生了一定影響。
30年代以後,哲學家、心理學家著重研究創造思維的認識基礎和具體的創造思維方法。克勞福在《創造思維法》一書中,提出了各種具體的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沃特海姆發表了《卓有成效的思維》,研究了創造思維的認識機制。1931年美國心理學家克勞福德具體設汁了增強創造思維能力的各種方法。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的著作《創造性思維》,從完形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創造思維的具體過程。
到60年代,創造思維由定性分析進入定量分析階段。美國的托蘭斯設計出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法,對創造思維的定量分析作了有益嘗試。70年代,美國學者賽爾沃努·阿里提博士進一步深化了創造思維學的研究,他的《創造:想像的綜合》(1976年)一書被學術界認為是創造思維學研究的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本書初步勾劃了創造思維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創造思維學的理論基礎。
當前,創造思維學的研究正在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對個體的思維的研究,研究個體創造過程的心理等價物——生產過程,研究個體的心理素質,創造因素與創造思維的關係,個體創造思維的方法;二是集體的創造思維研究,研究人與人之間創造思維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集體創造活動的組織原則,推動創造思維發展的動力因素。
創造思維學在我國是最近幾年開始被學術界研究的。1982年後《心理科學通訊》等刊物發表了《試論創造性思維理論中的幾個問題》等文章。國內出版的著作還有陳樹勛的《創造力發展方法論》(1978年),謝淑貞等的《創造力研究資料摘編》(1984年)等。

研究內容

1.創造思維的形式和結構。
關於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和結構, 一種觀點是把創造思維分為兩種:(1)發散性思維,也叫擴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或輻射思維,指一個問題如果有很多答案,即以該問題為中心,思維方向像輻射一樣,向外發散,尋求儘可能多的答案;(2)收斂性思維。也叫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或輻輳思維,指一個問題僅有一個答案,為了獲得該答案,思維方向收縮在這個答案上。
另一種觀點是根據人的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將創造思維分為兩種:(1)概念思維。以概念推演為基礎,包括概念、命題、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思維方式,一般以左半球為主導;(2)直覺思維。以整體的經驗和頓悟為基礎,包括想像、意會、直覺、靈感、審美判斷、臻美推理等思維形式,一般以大腦右半球為主導。 
2.創造思維過程
1926年美國學者沃拉斯認為創造過程耍經歷準備、醞釀、啟發、檢驗等四個階段。我國學者楊紀柯從更廣泛的角度提出了創造思維的過程經歷實踐(S),歸納(G)、理想(L),演繹(X)四個階段。簡稱SGLX循環。國內還有的學者主張創造性思維經過定向,逼近、成型、引深四個階段,定向期里創造者收集感性和理性的信息,決定創造方向及課題。逼近期里,創造者以驚人的毅力、精力調動各種才能,進行各種試探,向追蹤的目標進行逼近。這是創造思維最緊張的階段。成型期是創造者經過深思熟慮產生頓悟和靈感的階段,這一時期情緒興奮,思維敏銳。引深期,創造思維誕生,但不夠完善,要進行驗證和深化,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儘管學者們對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提法不同,但不少人認為.創造思維過程中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並且都認為各個階段互相滲透、互相影響。
3.創造思維的心理、生理機制。
英國學者賽爾沃努·阿里提認為,創造思維在大腦皮層中有一定的生理基礎,皮層中的TOP和PF區與創造思維有密切關係,TOP與抽象過程,想像、符號系統有關,PF區參與預見、計畫、綜合和組織各種思想,並進行選擇,並指出想像,聯想,概念在創造思維中有重要作用。
4.影響創造思維的各種因素,如社會因素、角色因素、語言及歷史文化因素、人格因素等,尋求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辦法。通過研究,認為把思維放在各種生活情境中,如交往、遊戲、學習,爭論,切磋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萌發。
5.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和創造性思維方法的訓練。
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培養的。創造思維學要研究如何培養思維的統攝能力,想像能力、概括綜合能力,辯證分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收斂思維的能力,使之善於進行聯想、類比、類推,善於把大量事實、概念、觀察材料進行巧妙結合,形成新的科學概念和系統,作出新的發明和發現。

研究方法

1.徵詢法
通過把所有研究的課題分為詳細的綱目,擬成簡單明確的問題,擬成徵詢表分寄給有關對象徵求答覆。根據徵詢表進行歸納、分類、分析,綜合,進行統計研究,從中發現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外部條件,環境因素,心理特徵等等規律性的東西。
2.傳記法
科學發明、發現的成果融匯入歷史,藝術創造融匯入藝術史,而藝術創造科學發現的過程、思路則往往見之於科學家、藝術家的傳記,自傳、回憶錄,日記等。雖然,傳記、自傳、回憶錄等對創造思維的具體情況記載並不詳盡,但是,這畢竟是研究的寶貴資料,對愛因斯坦創造思維發現相對論的研究,主要是從他的自傳,他的夫人回憶中得到的。因此,傳記研究是研究創造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
3.實驗方法
通過對人進行智力測驗、創造力測驗,對從事創造性活動時的生理,心理,大腦活動進行精確觀察、測定,從而研究創造思維的生理機制,心理因素。這種方法難度較大,但比較精確可靠。
4.追蹤研究法
對兒童實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可以發現早期教育、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環境與創造性思維的關係。
在實際研究中,往往把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研究。例如,六十年代初期,柏克萊州大學的心理家麥克舍倫和巴隆從三方面對創造性思維進行綜合研究,對具有高度創造力的自傳、軼事進行分析研究,對情境因素同創造力的關係進行實驗研究,通過人格測驗技術進行臨床心理計量的研究,著重驗證智力與創造思維的關係。

同名書籍

1.【書 名】創造思維學
【作 者】於永萱 董偉山 陳存生 劉鶴主編
【出版商】 海洋出版社, 1990.05
【ISBN號】7-5027-1193-7
【頁 數】263
【原書定價】3.90
2.

【所屬分類】: 圖書> 學術> 邏輯學
【總 頁 數】:278
【產品條碼】:978780712174901
【語 種】:漢
【裝 幀】:平裝
【開 本】:239mmX169mm
【適合年齡群】:青年(14-20歲),研究人員,普通成人
【關鍵字】:創造性思維
【首印年月】:2010-08
【本版年月】:2010-08
【本次出版年月】:2010-08
【版次印次】:第2版第2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