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思維學

翻譯思維學

本書從中西結合、古今結合、傳統與前沿結合的角度,充分發掘各種譯論的精華和潛力,全方位地系統組合自己的理論框架、充實理論蘊含,以思維學為經,以翻譯學為緯,以文體學為樞機(一般認為文體學是語言學與文學理論之間的橋樑),貫通中西譯論,疏解語言學派與文藝學派的對立,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博採各相關學科前沿理論成果,營構自己的理論大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1)形象思維翻譯論。運用中西比較詩學和思維學從言(象)意論、變相論、形神論、創造論四個角度深徹地論述形象思維與翻譯的關係;專辟意象翻譯論、意境翻譯論,從中西結合的視點把中國古典文論的最高範疇意境與翻譯結合起來;以《詩經》意象的翻譯作為個案,砌築中西文化觀窺與聯繫的視窗,把東方文藝的範疇理論和西方的原型說與解讀學結合起來,突現原型意象、情緒意象和語言意象,強調翻譯中意象的形、聲二維性及審美物化,揭示文學意象有機的三維結構。(2)靈感思維翻譯論。側重於靈感的誘發,從三個層面展開:意境的直覺:文本結構;情感的磨盪:解讀結構;靈感的物化:生成結構。並以《楚辭》的翻譯為突破口,從視覺思維、音樂思維的角度探討這兩種藝術思維方式與翻譯的關係,以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為鵠的,探討翻譯中靈思的運作。(3)邏輯思維翻譯論。翻譯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線,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相諧互動的整合過程,本題以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相比較的方法,消弭以往譯論中科學取向與藝術取向的對立,首倡以“科學的思維”涵蓋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對翻譯的理論意義。分項有科學邏輯與翻譯、藝術邏輯與翻譯,前者重點論述科學翻譯的本質、特徵,科學邏輯、詮釋學與翻譯的關係;後者從形象直覺、意象孕育、意象表達、形象反饋方面闡釋藝術邏輯與翻譯的關係。(4)語義思維翻譯論。從中國訓詁學與現代語義學結合的角度,探討語言義、言語義、言語意圖之間的關係;論述詞義的翻譯、句義的翻譯;分項有辭彙語義學、句子語義學、文學意義與翻譯。(5)語用思維翻譯論。運用認知語用學的理論’側重從動態的角度論述語境化與翻譯的關係,分項有人類語言學與翻譯、文學人類學與翻譯。(6)模糊思維翻譯論。論述模糊邏輯、精確思維與模糊思維、模糊語言等與翻譯的關係。(7)語篇思維翻譯論。從整體出發突破傳統的字、詞、句、段的翻譯模式,把語篇分析和篇章語言學的理論運用於譯作分析和翻譯買踐中去。(s)文體思維翻譯論。區分實用文體與文學文體,側重論列詩歌思維、小說思維、散文思維、戲劇思維與翻譯的關係,運用文體學的最新理論成果疏理和聯結語言學理論和文學理論,把翻譯兩大流派理論整合起來,用以指導各體翻譯。(9)創新翻譯論。從更巨觀的高度,運用創造性思維中的最新理念把前述各方面有機整合起來,以充分發揮譯者的主體思維活動和實際運用雙語進行轉換的創造力為旨歸。
本書可作外語專業和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教材之用。

目錄

總序
緒論 試論翻譯與思維的關係
第一節
0.1.1 翻譯能力諸要素
0.1.2 翻譯與思維的關係
0.1.3 思維內容的共性
0.1.4 思維方法的歧異
第二節
0.2.1 抽象思維與翻譯
0.2.2 形象思維與翻譯
0.2.3 靈感思維與翻譯
第三節
第一章形象思維與翻譯
第一節 概述
1.1.1 言(象)意論
1.1.2 變相論
1.1.3 形神論
1.1.4 創造論
第二節 意象翻譯論
1.2.1 意象辨名
1.2.2 意象的特徵
1.2.3 意象的分類
1.2.4 翻譯中意象的創構
第三節 意境翻譯論
1.3.1 “意境論”辨
1.3.2 意境的特徵
1.3.3 意境的表達:轉譯與創造
第四節 《詩經》的植物意象及其英譯:翻譯解讀學
1.4.1 《風》的植物意象及其翻譯
1.4.2 《雅》的植物意象及其翻譯
l.4.3 由植物觸發情感的思維定勢及翻譯解讀學
第二章靈感思維與翻譯
第一節 概述
2.1.1 靈感的界定
2.1.2 靈感的特徵
2.1.3 靈感的誘發
第二節 視覺思維與翻譯
2.2.1 文學語言的特點
2.2.2 視覺思維:敘述學視角與翻譯
第三節 繪畫美:《楚辭》的視覺思維與英譯
2.3.1 視覺思維:詩中畫
2.3.2 楚辭繪畫美的特徵及其英譯
第四節 音樂思維與翻譯
2.4.1 音樂與語言
2.4.2 文學語言的特點
2.4.3 音樂美樂翻譯
第三章 邏輯思維與翻譯
第四章 語義思維與翻譯
第五章 語用思維與翻譯
第六章 模糊思維與翻譯
第七章 語篇思維與翻譯
第八章 文體思維與翻譯
第九章 創新思維與翻譯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