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

列缺

列缺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太陰肺經之絡穴,亦是八脈交會穴(通於任脈),出自《靈樞·經脈》。此腧穴在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咳嗽、氣喘、頭痛,尿血等病症。

基本信息

腧穴釋義

列缺:列,分解,裂開;缺,缺口。此穴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自此分支別走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橈骨莖突上方,當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如裂隙處,故名。

腧穴定位

簡便定位

列缺簡便定位法 列缺簡便定位法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或者以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取穴。或立掌或側掌,把指向外上方翹起,先取兩筋之間的陽溪穴,在陽溪穴上1.5寸的橈骨莖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解剖定位

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有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

功能作用

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 此穴是手太陰肺經絡穴,通行表里陰陽之氣,邪氣在表時可借宣散肺氣之功祛風解表,邪氣入里時又可借表經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風解表,宣肺理氣,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療傷風外感病的要穴。肺經不上頭面,但列缺能治療頭項、顏面疾患,是因為此穴為肺經絡穴,直接聯絡手陽明大腸經,可通調兩經經氣,治療兩經病變;大腸經上顏面,其支脈通項後大椎;故列缺具有清熱散風,通絡止痛之功,即可治療外感風邪之頭痛項強,又可治療經氣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的頭痛項強;還可通過疏解面齒風邪,治療口眼歪斜、齒痛等。列缺還能治療膀胱疾患,其機制一是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可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二是此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所以具有調理任脈經氣,治療任脈病變的作用。任脈通行陰部聯繫膀胱,此故穴就具有清熱利濕、調理膀胱功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遺尿、小便熱、尿血、陰莖痛等膀胱陰部疾患。此穴位於腕部,具有通經活絡之效,可治療循經病症如上肢不遂;手腕無力、疼痛等。

主治病證

傷風外感、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項強、口眼歪斜、齒痛;遺尿、小便熱、尿血、陰莖痛;掌中熱、上肢不遂、手腕無力或疼痛。

配伍套用

•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關、魚際(《針灸學簡編》)。

•喘急:列缺、足三里(《醫學入門》)。

•咳嗽寒痰、胸膈閉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針灸大全》)。

•頭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淵、百會、頭維、絲竹空、風池、太陽(《針灸治療實驗集》)。

•咯血:列缺、太淵、尺澤、足三里(《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

•莖中痛:列缺、行間(《類經圖翼》)。

•牙齒疼痛:列缺、後溪、人中、頰車、呂細、太淵、合谷(《針灸大成》)。

•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腎俞、氣海、石門(《神灸經綸》)。

•驚癇:列缺、陽明絡(《針灸甲乙經》)。

•瘧疾:列缺、後溪、少澤、前谷(《備急千金要方》)。

•慢性鼻炎:列缺、上星、迎香、曲池、風池(《常用腧穴臨床發揮》)。

養生保健

每天堅持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每次1~3分鐘,對於三叉神經痛、健忘、驚悸等病症,可以起到顯著的保健調理效果。

腧穴操作

•針刺

腧穴操作示意圖 腧穴操作示意圖

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脹、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或向下 斜刺0.3~0.5寸,或用恢刺法以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艾灸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因此處皮膚較薄,不宜瘢痕灸。

•按摩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拇指彈撥法等。

古文摘錄

定位記載

《靈樞·經脈》:起於腕上分間,去腕半寸。

《脈經》:取之去腕一寸半。

《針灸甲乙經》:去腕上一寸五分。

《外台秘要方》:腕後臂側三寸,交叉頭面,兩筋骨罅宛宛中。

《太平聖惠方》:腕上一寸,筋骨罅間宛宛中。

《玉龍歌》註: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盡處是穴。

《針灸大全》:在手腕後一寸五分。相來鹽指頭盡處是穴,兩筋中間。

主治記載

《針灸甲乙經》:熱病先手臂瘈瘲,唇口聚,鼻張目上,汗出如轉珠,兩乳下二寸堅,肋滿,悸,列缺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男子陰中疼痛,溺血精出;小便熱痛。

《外台秘要方》:偏風口喎,半身不遂,腕勞。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傷寒發熱無汗……寒熱諸嗽有痰,心滿腹脹,食噎,遊走氣刺,七症八瘕,腸風藏喜,小便五淋,小兒脫肛。

《四總穴歌》:頭項尋列缺。

《針灸大成》:偏風,口面喎斜,手腕無力,半身不遂,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縱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陰莖痛,小便熱,癇驚,妄見,面目四肢臃腫,肩痹胸背寒憟,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熱,交兩手而瞀。實則胸背熱,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胸背寒憟,少氣不足以息。
《肘後歌》: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