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

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是指70年代以來在英美等國興起的一種馬克思主義研究學派,是20世紀初以來流行於英美地區的分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研究相結合的產物。

起源

70 年代以來在英美等國興起的一種馬克思主義研究學派,是 20世紀初以來流行於英美地區的分析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研究相結合的產物。

特徵

該學派運用現代數學數理邏輯模型分析等手段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試圖為其確立“微觀基礎”。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方面,它具有區別於其他學派的三個基本特徵:⑴ 致力於抽象原則。認為傳統馬克思主義者 一般都惟恐離開現實和歷史太遠;而要抓住一種學說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就得進行抽象。⑵ 注重對基礎的探索。認為致力於抽象乃是基礎探索的需要。它提出和探討的問題,大都是傳統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無須提出的問題,它認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需要理解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原理,而在探究基本原理時,就自然要程式化、簡約化和模式化。⑶ 非教條式地探討馬克思主義主義。它很少對馬克思的思想做注釋,認為馬克思寫了什麼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注意馬克思思想的內在統一性。認為社會主義事業盛衰無常,而資本主義並沒有衰敗這一事實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挑戰。

爭論

馬克思主義是 19世紀的社會科學,按現代的標準,它的許多地方則是粗糙的,某些方面甚至是錯誤的。但在解釋某些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時,馬克思主義仍表現出很強的說服力,因而其中必有一個需要澄清和闡發的“有效核心”。“分析”只是一種方法,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不同的立場出發,得出的結論往往迥然不同,在其內部,不同理論觀點的爭論十分激烈。其代表人物有英國分析哲學家 G·A·科亨、美國的約 ·羅默、喬 ·愛歐斯特等。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範圍包括:⑴ 經驗理論,主要探討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和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⑵ 規範理論或道德理論,主要研究公正和倫理理論,如異化、剝削等問題;⑶ 方法論,主要闡述功能解釋、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原則、博奕論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運用。儘管這些學者們所提的是一些“異端”的問題,但他們把歷史唯物論、階級和剝削作為自己著述的主要內容,相信有一個比現存的資本主義更優越的社會主義,在這種社會中,現在資本主義的異化和不公正現象能夠被克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