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激酶原

簡介

是與血液凝固的第一階段有關的血液凝固因子,也稱第Ⅲ因子。當初發現時稱為凝血酶原激酶。通常根據其凝血機制的不同分為二類,一類稱為組織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一種存在於組織液中的脂蛋白,當血管壁發生障礙時,便和血液混合,與血漿中第Ⅶ因子一起,促進外因性凝固作用。另一種為血液促凝血酶原激酶,推斷它是在內因性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這兩種酶都具有把凝血酶原轉變成有活性的凝血酶的作用。

【別名】凝血活素;凝血酶原激酶;凝血因數Ⅲ;凝血致活酶,血液凝固因子Ⅲ,凝血質
【外文名】Thromboplastin
【適應症】用於各種出血、止血。
【用量用法】肌註:每次7.5~15mg,Qd或Bid。局部止血時可濕敷
【注意事項】1.肌注以前要搖勻。2.不可靜注(可引起血栓形成)。
【規格】注射液:15mg(2ml)。

凝血因子是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各種蛋白質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時被激活,和血小板粘連在一起並且補塞血管上的漏口。這個過程被稱為凝血。它們部分由肝生成。可以為香豆素所抑制。為統一命名,世界衛生組織按其被發現的先後次序用羅馬數字編號,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Ⅻi等,因子XIII以後被發現的凝血因子,經過多年驗證,認為對於凝血功能,無決定性的影響,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編號。因子VI事實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經取消因子VI的命名。

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I,纖維蛋白原
因子II,凝血素
因子III,凝血酶原酶
因子IV,鈣(Ca2+)因子
因子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變因子
因子VII,轉變加速因子前體,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輔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A),抗血友病因子A(AHFA),血小板輔助因子I,血友病因子VIII或A,
因子IX,抗血友病球蛋白B(AHGB),抗血友病因子B(AHFB),血友病因子IX或B
因子X,STUART(-PROWER)-F,自體凝血酶原C
因子XI,ROSENTHAL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C
因子XII,HAGEMAN因子,表面因子
因子XIII,血纖維穩定因子

輔助凝血因子
FITZGERALD因子
FLETCHER因子(激肽釋放酶原)
von-Willebrand-因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