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豆

兵豆

兵豆,豆科兵豆屬植物;分家生和野生兩種,藥用家生的種子,原植物高約1尺,葉披針形,被白色長柔毛;種子略扁類圓形,偏白色帶黃色。其種子褐色。豆粒,類扁圓形,直徑3~5mm,厚約2mm。花期5-8月,果期8-9月。可食、可入藥。種子含D-甘露糖,唾液糖蛋白,甲硫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蘇氨酸以及植物血細胞凝集素等。有利喉止痛,清熱退腫,清肺止咳功效。主治高血壓病、咽喉疼痛、乳腺炎,丹毒,腮腺炎,肺病咳嗽。軟堅退腫,防腐生肌,祛風止痛,清熱消炎,解瘀退腫,縮尿止瀉,退減經水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藥材鑑別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被極疏短柔毛,基部多分枝。羽狀複葉,卷鬚不發達或呈剛毛狀;托葉斜披針形,長3-7毫米,全緣,被長柔毛;小葉4-14枚,近對生,倒披針形、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2毫米,寬2-5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闊楔形,兩面均被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較葉短,具花1-2朵,花序軸及總花梗密被白色柔毛;萼鍾狀,萼齒5,狹披針形,長約8毫米,較花瓣稍長,密被白色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長4.5-6.5毫米,旗瓣倒卵形,翼瓣、龍骨瓣有爪和耳;子房無毛,具短柄,花柱頂部扁平,裡面有一縱裂髯毛。莢果無毛,長圓形,具網脈,膨脹。種子褐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

兵豆兵豆

本品為去掉種皮之豆粒,類扁圓形,直徑3~5mm,厚約2mm,橘紅色或橘黃色,有時偶見殘留之棕褐色種皮。表面光滑,略具光澤,有時在邊緣處可見微突起的胚根,由此處將種子破成兩瓣後,用放大鏡觀察可見有細小的黃白色胚,緊貼於子葉上;子葉剖開面平坦,於胚著生處常留有舌形凹窩,外側呈略鼓起凸透鏡狀;氣微,味淡,富有豆腥味。顯微鑑別粉末特徵:呈淺黃粉色。澱粉粒眾多,單粒或2~8組成的復粒,1~60μm;胚細胞碎小少見,薄壁細胞多角形。

地理分布

麗江、景東、昆明、嵩明、玉溪;栽培于海拔1700-2450米的田中。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西藏也有栽培。亞洲歐洲廣布。

繁殖培育

種子繁殖,黃河以南、通常早春播種,初夏收穫。它生長期較短,可作為補荒作物種植。收穫以後還可以種植其它作物。種子可食。

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

種子含D-甘露糖,唾液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甲硫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蘇氨酸以及植物血細胞凝集素(phytohemaglutinin;PHA)等。

藥理作用

兵豆中植物血細胞凝集素(PHA)是一種蛋白多肽,能凝集人的紅細胞,多為非特異性的,但也有特異性的(加抗A、B、O凝集素);除此,尚能激活淋巴細胞胚形轉化(Blasto-genic)、促進有絲分裂、增加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的合成作用;能抑制免疫反應;抑制白細胞或淋巴細胞的移動。在體外用PHA激活腫瘤患者自身的淋巴細胞,可產生淋巴毒素(lympho-toxin),對各種動物細胞有非特異性的傷害作用。

生乾生寒,純化異常血液質,緩解血液沸騰,利喉止痛,清熱退腫,清肺止咳,除垢生輝。

附方

兵豆兵豆

1.治頸淋巴結核,瘡瘍腐爛取適量兵豆,研成細粉,用適量葡萄醋製成敷劑,外敷患處。

2.治類風濕關節炎取適量兵豆,研成細粉,用適量麵粉製成敷劑,外敷患處。

3.治熱性眼病取適量兵豆,研成細粉,用適量野苜蓿子、玫瑰花油製成敷劑,外敷眼部。

4.治乳積性乳腺炎取適量兵豆,用適量海水煎成糊狀,外敷於患處。

5.治尿多腹瀉,經水過多取適量兵豆,煎湯內服或用溫火煮熟,取適量食用。

6.治口腔粒瘡,咽喉炎腫取適量兵豆,煎湯,待涼後漱口。

7.治肺病,咳嗽取適量兵豆,煎湯,與適量紅桑葚汁調服。

8.治面部暗灰取適量兵豆、甜瓜子,研成細粉,製成敷劑,敷於患處。

功效

兵豆兵豆

生乾生寒,純化異常血液質,緩解血液沸騰,利喉止痛,清熱退腫,清肺止咳,除垢生輝。

主治

主治高血壓病、咽喉疼痛、乳腺炎,丹毒,腮腺炎,肺病咳嗽,膚表垢污。軟堅退腫,防腐生肌,祛風止痛,清熱消炎,解瘀退腫,縮尿止瀉,退減經水等。治頸淋巴結核,瘡盪腐爛,類風濕關節炎,熱性眼病,結瘀性乳腺炎,尿多腹瀉,經水過多等。”消炎除瘡,通阻利喉,潔膚生輝等。治口腔粒瘡,咽喉硬感,面部暗灰等。

用法用量

內服:20g。外用:適量。可人湯劑、漱口劑、敷劑、洗劑等製劑。

注意事項

本品不易消化,可引起腹脹,並導致黑膽質的偏盛,矯正藥為新鮮芝麻油、酥油、巴旦杏仁油、蜂蜜、葡萄醋、甜菜根。

園林用途

莖葉可作牲畜飼料。在生長期將其耕翻到地里又是良好的綠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