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共情

共情,也稱為神入、同心理,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卻越來越出現在現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觀還是心理失調的理論及治療方法似乎都極為對立的兩個理論流派,卻在對共情的理解和套用上,逐步趨於一致。共情似乎為現代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橋樑。

簡介

共情共情

共情(empathy)又譯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共情指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對他人情緒情感具備感受力和理解力。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將心比心地對方,體驗對方的感受,並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
共情這一概念最初是由臨床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因而最初只是針對醫患關係中的而談的。但現在已經由醫患雙方擴展到幾乎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共情能力不僅能幫醫生更好地理解來訪者,能幫助來訪者緩解發症狀,而且有助於普通人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共情通常是在人與人交往中發生的一種積極的感覺能力。共情又分為廣義的共情和狹義的共情,廣義的共情是指所有人際場合中產生的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如公共場合是指從臨床心理學中發展一種特殊的理解能力,廣義的是以狹義的為基礎的,因此,此外重點介紹的是狹義的共情能力。即指在人與人交流中表現出的對他人設身處地理解的能力。

方法

共情共情

1. 學會換位思考
指能從對方角度為對方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發並對方。
討論
(1) 同班的小張人從不理別人,可能有的原因是什麼?
(2) 同宿舍的小王總愛占便宜,可能有的原因是什麼?
(3) 班裡的小李總愛挑人毛病,是為什麼?
練習要點:儘可能多地從各種角度為對方尋找理由,儘可能地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對方。
2、學會傾聽
傾聽指能全身心地聆聽對方的表達。傾聽不僅指聽取其口語表達的內容,還包括觀察非語言的行為,如動作、表情、聲音語音語調(音量的大小、語音的高低、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僅如此還需要有適當的反應,表示聽了並且聽懂了。
會傾聽的要求:全神貫注,不打斷對方講話,不做價值判斷,努力體驗對方的感受,及時給予語言和非語言反饋。
練習:角色扮演,兩兩一組,互相交替扮演傾聽者和傾訴者。
3. 表達尊重
尊重包括:
(1) 尊重對方的個性及能力而不是憑自己的感情用事。
(2) 接納對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選擇或決定,而不是評論或試圖替其做決定。
(3) 善意理解對方的觀點及行為,而不是簡單採取排斥的態度。
(4) 以尊重並且恭敬的態度表達自己與對方不同的觀點。
(5) 不做價值判斷,尊重對方的選擇。
4、練習:
(1) 用一句完整的話,對一個你不同意其觀點的人以尊重的態度表達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2) 設身處地地為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在某個行為找出5個以上的理由。

限度

共情共情

心理諮詢工作中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即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的“共情”(empathy)。且不說這個辭彙在翻譯上是否妥當,單就一個“情”字就足以使心理諮詢師不好把握。諮詢師與求助者間,必須溝通,但這種溝通是單純的情的溝通,還是理的溝通,或者二者兼有呢?其尺度又如何把握呢?對待這類問題,如果沒有科學的度,“共情”的確有不好的後效。在臨床上,特別是異性間建立諮詢關係後,情的過度溝通會使諮詢關係中產生不應有的內容,從而破壞正常的諮詢關係。所以正常諮詢關係的主幹應當是理,而不是情。情必須在理的限制下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共情”,只要能達到設身處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緒和情感就可以了。諮詢過程中所剩下的只能是達理。

重要性

共情之所以是利他行為的基礎,是因為具備共情特質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別人的需要與苦惱,並能在必要時以得體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與幫助,因此,非常有助於健康人際關係的建立。日常生活中,有共情習慣的人很少與別人發生衝突,因為他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別人,並以平和的心態與人相處。即使與他人產生矛盾,具備共情能力的人也能平和地以建設性方式去處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互相影響的,對人最大限度的體諒、理解和關心通常也會為我們贏得別人的理解關心,使我們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因此,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意義

1. 可以使對方感到自己被接納、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產生一種愉快。滿足,有助於相互進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溝通。
2. 可以促進對方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的相互溝通
3. 可以使人在親密的人際水平上,更準確地察覺和理解另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共情是一種積極的能力,有助於人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4. 共情有助於發展愛心、利他、寬窄、合作、尊重、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質。
5. 共情有助於人走出自我關注,學會關注與他人。

評價

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懂得利他也有助於我們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很多時候,共情使我們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時懂得留有餘地,儘可能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而這樣做,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了餘地。
一個具有共情的人在看到別人受傷害時,會有心痛的感覺,這不僅會阻止他產生傷害別人的動機,而且會使人及時控制住自己,使事態不至向更糟的方向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共情是一個社會能夠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共情能力,不僅有助於個人的持續發展,也有助於社會的持續和諧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