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近些年來,最新的觀念強調,共情遠遠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概念或技能。共情能力被視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概念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是設身處地、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感情的能力。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將心比心地對方,體驗對方的感受,並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共情能力不僅僅限於感同身受,還包括協助對方處理情緒,幫助對方從情緒中走出來的能力,讓對方看到事物的其他可能性,以及提升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後的處理能力。共情能力是心理諮詢師基本的執業能力。

主要特點

共情能力既不能背離智力,也不能獨立存在。

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理解他們的感受。這是一種本能反應,不用經過深思熟慮就能產生。

但是共情能力並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對別人的悲慘處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則是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會怎么樣,這是有想像力的表現,也是內心的真實感受——深入到別人的思想里,體驗那個人眼中的世界。

重要作用

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它使人類從自然界進化中脫穎而出,使我們能直立行走和獨立思考,也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

2、因為有共情能力,我們能看到不同觀點的另一面,安慰悲痛欲絕的人們,體驗別人的喜怒哀樂而不是妄加評論。

3、共情能力能樹立我們的自我意識,讓父母更了解孩子,使我們能一起工作,樹立道德規範。

培養方法

共情能力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就像其他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一樣,並沒有在資訊時代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它時常被人們認為是好心腸的表現,但是這個世界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冷漠和超然。要打破一個傳統的觀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感的能力比傳統的智商更加重要。特別是共情能力不能被複製也不能被替換,所以愈發地有價值。

1、學會換位思考
指能從對方角度為對方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發並對方。
2、學會傾聽
指能全身心地聆聽對方的表達。傾聽不僅指聽取其口語表達的內容,還包括觀察非語言的行為,如動作、表情、聲音語音語調(音量的大小、語音的高低、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僅如此還需要有適當的反應,表示聽了並且聽懂了。
3.表達尊重
尊重包括:
(1)尊重對方的個性及能力而不是憑自己的感情用事。
(2)接納對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選擇或決定,而不是評論或試圖替其做決定。
(3)善意理解對方的觀點及行為,而不是簡單採取排斥的態度。
(4)以尊重並且恭敬的態度表達自己與對方不同的觀點。
(5)不做價值判斷,尊重對方的選擇。
4、練習:
(1)用一句完整的話,對一個你不同意其觀點的人以尊重的態度表達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2)設身處地地為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在某個行為找出5個以上的理由。

現實意義

共情之所以是利他行為的基礎,是因為具備共情特質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別人的需要與苦惱,並能在必要時以得體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與幫助,因此,非常有助於健康人際關係的建立。日常生活中,有共情習慣的人很少與別人發生衝突,因為他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別人,並以平和的心態與人相處。即使與他人產生矛盾,具備共情能力的人也能平和地以建設性方式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互相影響的,對人最大限度的體諒、理解和關心通常也會為我們贏得別人的理解關心,使我們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因此,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