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1年

公元911年

開平五年(911)五月初一,後梁大赦,改開平五年為乾化元年。 後梁乾化元年(911)七月,燕王劉守光於幽州(今北京)即皇帝位,國號“大燕”,建元應天。 後梁乾化元年(911)十一月底,燕王劉守光以二萬兵寇河北易、定,義武節度使(治定州)王處直告急於晉。

(圖)後唐後梁後唐滅後梁之戰

公元911年是開平五年(又稱乾化元年)辛未。

歷史紀事

嶺南容、高二州附楚

(圖)節度使之印節度使之印

寧遠節度使(駐容州,今廣西北流)龐巨昭、高州(今廣東高州東北)防禦使劉昌魯二人皆唐官,於唐末率鄉民拒黃巢軍有功,故授斯職。亡後,劉隱據嶺南,二州不附。劉隱於開平四年(910)二月遣弟劉岩帥軍攻高州,為劉昌魯所敗;轉攻容州,又敗於龐巨昭。龐、劉二人雖退嶺南兵,但恐終非劉氏之敵,開平四年十二月,遂請附於楚。馬殷遂遣橫州刺史姚彥章將兵迎之。於是送巨昭與昌魯之族及士卒千餘人歸長沙。楚王馬殷以彥章知容州事,以昌魯為永順軍(駐朗州)節度副使。至乾化元年(911)十二月二州復為嶺南劉岩所奪。

嶺南劉隱卒,弟岩繼

後梁開平五年(911)三月,清海、靜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病篤,上表後梁,以其弟節度使劉岩權知留後。初三日,劉隱卒,年三十八。劉隱(874——911),祖為上蔡(今河南)人,一說彭城人,後遷於閩,因經商至南海。唐乾寧元年(894)代父謙為封州(今廣東德慶)刺史。天復元年(901)為權知清海留後。天佑元年(904),唐所命節帥不至嶺南,遂以隱代蔣王知宋為節度使。入梁,開平時封為大彭王。後封為南平王、南海王,兼靜海軍。史稱劉隱性好賢士,唐末中原戰亂,凡士人避禍嶺南,及謫死南方之名臣子孫等,劉隱均招而禮之,中原王朝遣往嶺南使者,亦往往為隱所留,此輩為其建立制度,多為南海重臣。弟岩建南漢,尊隱為襄皇帝,廟號烈宗。

後梁改元乾化

開平五年(911)五月初一,後梁大赦,改開平五年為乾化元年。

燕王劉守光稱帝

後梁乾化元年(911)七月,燕王劉守光於幽州(今北京)即皇帝位,國號“大燕”,建元應天。劉守光(?——913),深州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唐末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後梁開平元年(907)囚父自立。二年又殺兄守文,殺侄延祚。劉守光為人庸昧而淫虐,嘗使人諷鎮、定二鎮尊己為尚書令、尚父,趙王鎔以告晉王李存勖,晉王怒,欲伐之,諸將皆曰:“惡極當滅,不若陽尊以重其惡。”於是共推為尚父、尚書令。守光乃上表梁太祖,求授河北都統,梁祖亦知其狂愚,援之。及行冊禮,守光猶問何無郊天、改元之事,人謂尚父乃人臣,不得郊天、改元。守光怒,曰:“我直作河北天子,誰能禁我?”於是,行郊天禮,改元。

雜譚逸事

岐,蜀相攻

(圖)燕王劉守光墓地燕王劉守光墓地

前蜀與岐接壤,岐王李茂貞常求財貸於蜀,蜀主王建均與之,以求保境息民。蜀永平元年、後梁乾化元年(911)春,岐王從子繼崇婦、前蜀普慈公主歸寧不返,岐、蜀遂絕交。三月,岐兵首臨蜀東部邊界,蜀以十二萬眾分三路伐岐。六月,王建親征至利州(今四川廣元),蜀各路兵屢敗岐兵,王建遂返成都。八月,岐派劉知俊等襲蜀,雙方交戰於青泥嶺,蜀軍大敗。岐軍遂圍安遠軍(今陝西略陽西)。十月,蜀派出數路援兵,小勝岐軍。十一月,蜀將王宗弼於金牛谷拔岐十六寨,王宋穢等敗岐兵於黃牛川。十七日,蜀各路兵力集於興元(今陝西漢中),與安遠軍內外夾擊,大破岐兵,拔二十一寨。十九日,岐兵解安遠圍,歸途又遭蜀伏擊。此次岐蜀交兵近一年,以蜀取勝告終。

嶺南劉岩取虔、韶諸州

後梁乾化元年(911)十二月,江西百勝軍(今江西贛州)指揮使黎球殺鎮南留後盧延昌自立,梁以黎球為虔州(今贛州)防禦使。不久黎球亦死。嶺南清海節度使劉岩乘機發兵取韶州(今廣東韶關)。韶州原隸嶺南,唐天復二年(901)為虔州刺史盧光稠所取,至是復歸嶺南劉氏。劉岩得韶州後,復取潮州。繼而發兵攻楚之容州(今廣西容縣南)、高州(今廣東茂名東北)。楚所置寧遠節度使、權知容州姚彥章不能守,只得遷容州百姓、府藏入長沙。按:楚於開平四年(910)得容、高二州,僅年余即為嶺南所取。

梁兵救燕,敗於蓨縣

後梁乾化元年(911)十一月底,燕王劉守光以二萬兵寇河北易、定,義武節度使(治定州)王處直告急於晉。晉王李存勖派大將周德威領兵三萬攻燕,以救易、定。乾化二年正月,晉師會同成德王鎔、義武王處直兩鎮兵連克燕祁溝關(今涿縣南)、涿州(今河北涿縣),兵臨幽州(今北京)城下,劉守光求救於梁。二月,梁太祖親征河北,既至魏州以都招討使楊師厚等圍棗強(今河北棗強東),以平盧節度使賀德倫等攻蓨縣(今河北景縣)。三月初,梁太祖帥兵號稱五十萬至下博(今河北深縣東南),又引兵至棗強與楊師厚會師。棗強城小而堅,抵抗甚力,梁軍死傷萬數。太祖下令晝夜猛攻,於初七日破城,盡屠城中老幼。此時晉王正以大兵攻幽燕,無力南顧,晉將李存審謂先鋒史建王唐等曰:“主上以南方之事委吾輩數人,今蓨縣危急,我兵甚少,當與公等以奇計破走之。”乃引兵拒守下博橋,以五百人分五小隊混入梁軍獲其樵採者殺之,陳屍下博橋,使生還者傳言“晉大軍至矣!”以擾亂梁軍視聽。三月初八,梁軍五萬攻蓨縣,尚未及安營,晉軍效梁軍服色,偽裝入梁軍,乘夜鼓譟馳突,一若晉大軍將至者。梁太祖大駭,連夜燒營而遁。蓨縣之民奮力追擊,梁軍所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既而梁太祖知晉軍實未來,不勝慚憤,由是病重,留貝州旬余,復還魏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