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節度使

靜海節度使

靜海節度使,又稱靜海軍節度使,簡稱靜海軍,唐朝時設定,管理交州等十二州(今越南北部)。五代十國後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公元930年)農曆九月,為南漢所滅。931年楊廷藝率軍擊敗南漢後,自稱靜海軍節度使。939年靜海節度使吳權廢除南漢政權的節度使職務,自稱為王,越南歷史稱為前吳王,建都古螺(安陽王時期甌雒國的古都)。越南結束了一千餘年的北屬時期,自此走向獨立。

歷史

建置沿革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越南設定了交州總管府永徽二年( 624)年改稱安南都督府,679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早在三國時代,東吳孫權就任命呂岱安南將軍)。安南都護府地址在現在的河內,由交州刺史充任都護
至德二年(757年)改名為鎮南都護府永泰二年(766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
轄境約北面包括進雲南紅河文山自治州,南抵今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有廣西那坡靖西龍州、寧音、防城縣市邊境。
鹹通元年(861年)府治被南詔國攻陷,未幾收復。四年(863年)再陷,寄治海門鎮(今越南海防省安陽縣北)。鹹通七年(867年)收復恢復舊治;設定靜海軍節度使,以節度使兼領都護。從此,交趾正式成為典型的唐末藩鎮之一,並走向了同內地藩鎮同樣的割據道路。

割據

交趾成為靜海軍節度使轄區後,作為藩鎮的重地域性特點和這些世家大族的興起,造成了交趾的割據傾向越來越明顯,最終脫離中央政權。
曲承裕出身於唐代安南鴻州(屬今海陽省寧江縣)的世家大族。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歲在庚子,割據一方,906年,靜海節度使獨孤損被貶職,流放到海南島。而曲承裕則憑著他“寛和愛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當地人支持,自稱靜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唐朝政府認可了他的官職。
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曲裕卒,農曆七月丙申,以其子靜海軍行營司馬權知留後曲顥繼位安南都護,充節度使。傳三世,至930年(後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農曆九月,為南漢劉龑所滅。
931年,曲氏部將楊廷藝率軍擊敗南漢後,自稱靜海軍節度使,領州事。但他深恐南漢再次派大軍來攻,為了本身的政權不受威脅,只好臣服南漢,服從南漢的詔諭。南漢大有十年(937年)農曆三月,楊廷藝被牙將矯公羨所殺。矯公羨行兇的原因,則是“惡廷藝所為,起所部攻殺廷藝,而代為節度。”。矯公羨遂向南漢臣服,但938年被楊廷藝另一員牙將吳權所殺,南漢派軍來犯,吳權亦將之擊退。
939年春,吳權廢除北方封建王朝(時為北宋)的節度使職務,自稱為王,越南歷史稱為前吳王,建都古螺(安陽王時期甌雒國的古都)。越南結束了一千餘年的北屬時期,開始了自主封建國家的時代。

疆域

靜海軍節度使轄區的範圍,《新唐書·地理志》所載:交州交趾郡陸州玉山郡、峰州承化郡、愛州九真郡、驩州日南郡長州文陽郡、福祿州唐林郡、湯州湯泉郡、芝州忻城郡、武峨州武峨郡、演州龍池郡、武安州武曲郡,一共十二州

歷任節度使

職位/稱號姓名在任/統治時期使用年號備註
靜海軍節度使高駢866—875年唐朝年號
靜海節度使獨孤損905年唐朝年號實際未上任
靜海節度使曲承裕(曲裕)905/906年—907年唐朝年號905年自稱靜海節度使。次年唐朝廷正式任命。
靜海節度使曲承顥(曲顥)907年—917年後梁年號907年繼任靜海節度使,後梁承認。
靜海節度使曲承美917年—923年/930年923年前使用後梁年號917年繼承其父靜海節度使,名義上後梁承認。923年被南漢所擒。
交趾留後梁克貞923年—930年南漢年號923年南漢改以梁克貞為交趾留後。
靜海節度使楊廷藝(楊延藝)931年—937年931年曲氏舊將楊廷藝奪取政權,自稱靜海節度使,後唐名義上承認。同時他名義上臣服南漢,接受南漢“交州節度使”封號。
靜海節度使矯公羨937年—938年937年農曆三月,楊廷藝牙將矯公羨殺楊廷藝後自立。次年被楊廷藝另一牙將吳權所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