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朱溫篡唐後,很多藩鎮均不承認後梁,仍用唐年號。後梁開平二年(908年)蜀王王建也稱帝,建立了前蜀。當時有些割據勢力表示歸順後梁,朱溫遂晉封湖南馬殷為楚王,兩浙錢鏐為吳越王,廣東劉隱為大彭王,福建王審知為閩王。後幽州劉守光稱帝,建立燕國。連同後梁,十個割據勢力並存。
由於過去朱溫與李克用在公私事上均有有恩怨 ,所以自建國起,後梁與晉王李克用、李存勖持續戰鬥,直至亡國。後梁建立後發兵八萬,打算收復被李克用占據的潞州,但圍攻半年不下。次年初李克用死,李存勖繼為晉王,親率晉軍為潞州解圍,大獲全勝。
朱溫猜疑外地將領,迫使鎮州(今河北正定)王鎔和定州(今屬河北)王處直,於開平四年(910年)起兵反梁,並向晉王求援。乾化元年(911年)初,李存勖率晉軍擊梁軍於柏鄉(今屬河北),經過一日激戰後,梁軍大敗。晉軍追擊150餘里,直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又連克澶州(今河南濮陽)、新鄉(今屬河南)等地。朱溫亦親自率軍前往洛陽設防。柏鄉之戰梁軍主力受損,後梁處於劣勢。乾化二年(912年),朱溫趁晉攻燕,晉、趙、定州,帶病親率軍北上,號稱五十萬大軍。晝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軍五萬轉攻蓨縣(今景縣)。其時晉軍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虛,僅有符存審的少量兵力鎮守趙州(今河北趙縣),但他用計以小部隊騷擾梁軍,又派數百騎兵偽裝梁軍,趁夜襲了朱溫營寨,外加被晉軍釋放的梁軍士兵,歸來後傳言晉王李存勖親率大軍來攻,朱溫驚惶失措,遂燒營夜遁。
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朱溫退至洛陽,病入膏肓 ,同年六月,被次子朱友珪所殺 。次年,朱友珪又為禁軍所殺,朱溫四子朱友貞遂繼位,是為梁末帝。後梁內亂相繼,只有大將楊師厚率軍與晉、趙周鏇於河北。
貞明元年(915年)春,楊師厚死,後梁朝廷密謀把楊師厚的領地一分為二,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軍士叛降於晉,晉王李存勖乃親征出兵太行黃澤嶺(今山西左權東南),又襲德州(今屬山東)、澶州,後梁軍連戰皆敗。次年春,朱友珪命王檀率軍三萬北上,直奔太原,企圖襲取晉軍基地,但為守城軍擊敗。
晉與後梁為爭奪河北於開平四年(910年)到貞明二年(916年)進行了長達六年之久的戰爭。期間柏鄉(河北柏鄉西南)與魏州之戰,是兩次規模較大的作戰,對爭奪河北,乃至晉、梁最後的勝敗興亡起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戰役經過
夾河對峙
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晉王李存勖奪占梁之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及河北大部地區後,後梁與晉王爭奪戰日趨激烈。雙方夾黃河對峙,爭戰數年。至龍德二年(922年),晉王軍控制了楊劉(今山東東阿東北楊劉鎮)、德勝(今河南濮陽)黃河重要渡口。後梁軍除固守河防外,攻占了相州(今安陽)以南、澶州(治頓丘,今清豐西南)以西至衛州(今衛輝)、新鄉(今屬河南)地區。
龍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於魏州稱帝,是為後唐莊宗,建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 為扭轉戰局,決定乘後梁軍西攻澤、潞(治今山西晉城、長治)二州、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奪取鄆州(今山東東平西北),待機進圖後梁都城汴州。閏四月,遣蕃漢內外馬步副總管李嗣源率精兵五千自楊劉渡河,由間道進抵鄆州,乘雨夜突襲,一舉破城。
楊劉之戰
後梁末帝朱友貞得知鄆州失守,令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和副使段凝共率軍阻後唐軍西進。李存勖聞訊,自率親軍進屯澶州,令蕃漢馬步都虞候朱守殷嚴守德勝。王彥章率軍疾馳滑州(今河南滑縣東),遣甲士六百乘舟夜出楊村(今濮陽西)東下,自領精兵數千循岸繼進,斷德勝浮橋,克德勝南城及附近諸寨,聲勢大振。李存勖即命朱守殷棄德勝北城,拆屋材為筏,運兵東下,加強楊劉守備。此時王彥章亦拆南城屋材為筏,浮河而下,兩軍各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後梁軍十萬多路並進抵達楊劉,以巨艦九艘橫亘河津阻援,強攻楊劉城。因屢攻不克,乃退屯城南筑壘連營,阻擊後唐軍渡河。
龍德三年(923年)六月初二,李存勖親臨楊劉,見後梁軍壁壘嚴整,河津不通,難以渡河援鄆州。遂納謀臣郭崇韜建策,親率軍在楊劉正面牽制後梁軍,由郭崇韜率萬人夜趨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東,在馬家口渡河,晝夜急築新城於東岸,以分後梁軍兵勢,並接應鄆州後唐軍。初八,王彥章領兵數萬轉攻唐軍馬家口新城,郭崇韜率兵奮戰,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見勢退保鄒家口(今楊劉鎮東北)。鄆州後唐軍奏報始通。
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又被後唐軍擊敗,喪師甚眾,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
後梁反擊
龍德三年(923年)八月,朱友貞聞王彥章敗退,恐後唐軍徑攻開封,急命在滑州決河,東注濮、曹(今定陶西南)及鄆州,以阻後唐軍。同時部署反擊,改以段凝代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率兵五萬過黃河,進襲後唐澶州諸縣;以董璋領陝虢、澤潞兵自石會關(今山西祁縣東南)趨晉陽(今太原南晉源鎮);霍彥威統汝、洛兵自衛、相、洺、邢攻鎮(今河北正定)、定(今屬河北)二州;王彥章、張漢傑率禁軍萬人以攻鄆州。決意於十月同時發起進擊。
八月十九日,李存勖率主力屯朝城( 今山東莘縣西南),召見梁降將康延孝,得知後梁多路出兵和汴州空虛等軍情。
乘虛襲汴
龍德三年(923年)九月初,後梁段凝軍果進屯臨河(今濮陽西)南;王彥章軍抵鄆州境。李存勖問計於郭崇韜,採納了他乘虛襲汴的建議,決定分兵一部守魏州及楊劉,自率主力與鄆州合兵,奇襲汴州。 九月二十八日,李存勖下令將士家屬全部回到魏州,並命李紹榮等將領固守魏州,牽制段凝軍主力,自己則親自率領騎兵主力南下實施奇襲計畫。
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銳步騎混合四萬人(大約三萬五千名步兵,五千名騎兵)從楊劉渡河南進,初三即進入鄆州城。當天子夜時分後唐軍跨過汶水後,李存勖命李嗣源為先鋒攻擊前進。初四早晨與王彥章部遭遇,大獲全勝,並攻占後梁的中都(今山東汶上),生俘王彥章。
李存勖命令李嗣源率領五千騎兵拋棄全部輜重,每人只帶七天糧食,快速突進汴州,而李存勖率中軍一萬五千名步兵輕裝上陣,緊緊跟隨。 從初四晚上出發,到初七這天,李嗣源的騎兵已經攻到曹州(今山東定陶西),後梁軍守將毫無防備,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領曹州之後,後唐軍馬不停蹄繼續向西飛馳急進,直逼汴州。
後梁方面,朱友貞在得知王彥章被俘,後唐軍隊輕騎突進的訊息後,驚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派張漢倫火速北上召段凝回師勤王,然後又命開封尹王瓚徵發百姓一同守城。張漢倫到達滑州時被段凝決放的黃河水擋住了去路。雖然段凝得到訊息晚了一步,事實上是晚了足足八天,但還是率軍回師救駕,只是掘開的黃河泛區使得道路難行,段軍必須繞路而行,所以行動遲緩。
李嗣源的騎兵在初九早上抵達汴州城下。 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趕到,從西門領兵進城。後梁文武百官列隊迎接,李存勖安撫眾臣,大部分官復原職。
戰役結果
龍德三年(923年)十月初七,後唐軍抵曹州,後梁守軍不戰而降。朱友貞聽說王彥章兵敗被俘,後唐軍逼近汴州,急派張漢倫召段凝回救,令開封尹王瓚驅民眾登城防備。張漢倫為河水所阻,不得至段凝軍。末帝見援軍無望,大勢已去,命宿衛軍將其刺死。初九晨,李嗣源率唐軍前鋒抵汴州城下,王瓚出降。十二日,段凝率軍5萬經滑州回至封丘(今屬河南),聞汴州已失,亦率眾乞降。
相關評價
主帥比較
李存勖在父親李克用死後整頓軍紀收攬民心,鞏固後方,從而提高了國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李存勖還善於重用將領,如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李存審等人,都是勇猛善戰的大將,他都賦以重任,特別是李嗣源。對文臣也是如此,重用忠誠而又有謀略的張承業便是一例,張承業不但保證了軍隊後援,還曾協助李存勖除掉了李克寧叛亂,鞏固了他的地位。相比之下,朱溫父子卻遜色得多,朱溫隨意兼併河北諸鎮,濫殺無辜,導致合兵地區歸附唐軍一方,弱己強敵。他的兒子朱友貞也很無能,不懂用兵之道,更沒有雄才大略,危難之際不善用人用將,終於將自己和後梁一起推向了滅亡。
戰略先進
在古代,騎兵的機動力具有重大優勢,而李存勖更是使用騎兵的高手。他善於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騎兵野戰優勢,避免攻城消耗戰,總是誘敵出戰而予以殲滅。用騎兵直搗汴州更是最大限度發揮了騎兵奔襲的優勢,在奇襲途中,他不分一兵一卒,不戀戰,不守城,直搗目的地,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