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之戰

壽州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在後周攻南唐之戰中,圍點打援,擊敗諸路援軍,迫降壽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的作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在後周攻南唐之戰中,圍點打援,擊敗諸路援軍,迫降壽州(治壽春,今安徽壽縣)的作戰。顯德二年,周世宗柴榮為統一天下,以先南後北的進軍方略,發兵首攻南唐。十一月,淮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李谷統領韓令坤等十二將自正陽(今安徽壽縣西南正陽關)渡淮後,先鋒都將白延遇連破來遠(今安徽壽縣西南)、山口鎮(即壽州東山口)數千守軍,繼攻占上窯(今安徽懷遠南)。十二月,李谷率軍攻壽州,月余不克。聞南唐援軍已至來遠,遂退保正陽。三年正月,周世宗親征,於正陽大破南唐援軍後,徑抵壽州,圍之數重。征宋、陳、許、蔡(今河南商丘淮陽許昌汝南)、亳(今屬安徽)、潁(今安徽阜陽)等州數十萬丁夫,製備雲梯,填塹陷壁,助軍數道齊攻,晝夜不息。南唐清淮軍節度使劉仁贍固守甚堅,屢挫後周軍。柴榮臨陣督戰,令以方舟竹筏載炮,自淝水(今安徽壽縣北肥河)拋石攻城,仍不能破。遂長圍久困,遣將出擊打援。至四月,諸路將領深入淮南,所向克捷。會霖雨積旬,淮流汛溢暴漲,圍城後周兵營寨水深數尺,舟筏多漂散被毀。柴榮見無水戰之備難以立足淮南,乃收攏諸軍,留李重進為招討使,繼續圍壽州。五月,柴榮返東京(今河南開封)督造戰船,組訓水軍。南唐軍趁周軍撤兵之際收復失地;南唐主李璟遣其弟齊王李景達率全軍往援壽州,至濠州(今安徽風陽東北)遙為聲援。劉仁贍尋機出奇兵,擊殺圍城南砦之後周軍數百人。八月,李景達以後周軍猶在壽州,遣林仁肇、郭廷謂率水陸軍至下蔡(今安徽鳳台),以船載薪,欲順風縱火燒毀浮橋,斷後周軍退路。後周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以鐵綆千餘尺,系巨木橫截淮流;夜遣善泳者沒其船底縻以鐵鎖,爾後縱兵突襲,南唐軍船隻不能進退,戰溺而死甚眾。四年正月,壽州被困逾年,城中糧竭兵疲,李景達方遣軍出濠州,溯淮而上,進抵紫金山(今安徽壽縣東北,淮河南岸)列十餘寨,構築甬道欲通糧運。二月,柴榮再次親征,率新建水軍營於紫金山南,攻破紫金山諸寨,毀其甬道。南唐援兵大潰,其將或逃或降或被擒,惟劉仁贍仍堅守孤城月余。其子劉崇諫欲降被斬,屬下士卒皆感泣,立誓死戰。三月,後周軍耀兵城下,劉仁贍已臥病不省,監軍使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假仁贍名降,壽州終失陷。

五代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