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8年

公元688年

公元688年在唐朝記為“垂拱四年”,是封建社會的繁盛階段,政治經濟都得到繁榮。

歷史事件

(圖)跆拳道跆拳道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衝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李太白王摩詰韓昌黎柳河東這些人,公元688年尚未出生,亦無法重金禮聘。況且其中有些人即便請,亦會以“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推辭。“釋氏之開宗也,大矣哉”長明燈樓頌文寫好,由誰書寫上石又擺在人們面前。公元688年,後世推崇的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已經作古,李邕還是個10歲的孩子,顏真卿柳公權尚未來到世上,不可能請到他們的墨寶。推舉結果,安次縣員外主簿、通直郎護軍張去泰書丹。

公元688年,李貞豫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稱帝。武則天派宰相張光輔率30萬大軍征討,結果張光輔平滅了李貞,收復了豫州。

(圖)封建社會封建社會

武則天在中國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建於公元688年,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 ,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築物。

跆拳道古稱跆跟、花郎道,是起源於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早在公元688年,新羅王國統一了朝鮮,經濟繁榮,百業興旺,建立了一種 “花郎制度 ”。

以色列耶路撒冷岩石圓頂清真寺及其周圍城市建築建於公元688年。

武承嗣鑿石,上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使人獻之,詐稱在洛水中發現。太后命其石為“寶圖”,遂加尊號稱“聖母神皇”。狄仁傑任江南道巡撫大使,毀吳楚淫祠一千七百餘所。博州刺史琅邪王衝起兵反武氏,七日而敗。其父越王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失敗,自殺。唐諸王、公主及宰相騫味道等牽連被殺。命僧懷義造明堂,役使數萬人,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分三層,號“萬象神宮”。懷義以此封梁國公。

出生

釋鑒真(公元688-763年),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著名僧人。江陽(今江蘇揚州)人,俗姓淳于,生於唐武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渙公元688年生於山西省絳縣,卒於742年,他是盛唐時期的主要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

雜譚逸事

建明堂
太宗、高宗之世屢議建明堂,因諸儒意見不一,或天災人禍而未成。則天稱制,不問諸儒,獨與北門學士議定。垂拱四年(六八八)正月十一日,毀洛陽乾元殿,於其地建明堂,以僧薛懷義充使督造,役民夫數萬人。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尺,四周各寬三百尺,共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以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上有一丈高鐵鳳,飾以黃金。亭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明堂下有鐵渠,以為辟雍之象,號為萬象神宮。明堂之北又修天堂以貯佛大像,天堂高五級,至三級可俯視明堂。又改河南縣為合宮縣。有侍御史議明堂裝飾太過,太后不聽。

殺郝象賢
垂拱四年(六八八)四月十一日,殺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賢。象賢乃高宗時宰相處俊之孫。處俊上元二年(六七五)反對高宗遜位於武后,武后深銜之。及以太后臨朝,有奴誣象賢反,乃命酷吏周興推鞫,定族誅之罪。監察御史任玄殖奏象賢無反狀,亦免官。象賢臨刑大罵太后,揭露宮中隱惡,並奪市人木柴擊刑者。太后令支解其屍,毀其父祖棺墳。自此終則天之世,法司施刑,必先以木丸塞罪人之口。

武則天好祥瑞
則天太后好祥瑞,諂者投其所好,屢獻“寶物”。垂拱四年(六八八)四月,武承嗣使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五月三日,令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稱獲石於洛水。則天喜,以石為“寶圖”。十一日,親拜洛水,受寶圖。十八日,加尊號為聖母神皇,作神皇三璽。六月一日,於汜水得瑞石。七月一日,令改寶圖名“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洛水神為顯聖侯,加特進,禁漁釣,為之立廟,祭祀之儀同祭四瀆。於水側置永昌縣。改汜水為廣武。又改嵩山為神岳,封其神為中天王、太師、使持節,神岳大都督,禁芻牧。其後,長壽元年(六九二),有人獻白石赤文,言石赤心。鳳閣侍郎李昭德斥曰:“此石赤心,他石盡反邪?”有人又以丹漆於龜腹,書“天子萬萬年”以獻之,昭德以刀刮盡,奏其奸,請付法,則天竟以此心亦無惡,命釋之。

武則天惡馮元常
馮元常相州安陽(今河南)人。明經及第。高宗時累遷監察御史、劍南道巡察使。興利除害,有政績。永淳中(六八二至六八三)遷尚書左丞。清鑒有識,高宗委遇特厚。曾密諫高宗:中宮(指武后)權重,宜稍抑損。高宗深以為然,但不能用。武后知之,深惡元常。及臨朝,嵩陽令樊文獻媚進瑞石,則天命於朝堂示百官,元常奏石妄偽,不可誣罔士庶。則天怒,貶之為隴州刺史。時天下岳牧將集乾陵會高宗之葬,則天不欲元常會之,中途改授眉州刺史。劍南有光火盜,夜掠居人,元常至而陳禍福,約其悔過自新,盜賊相繼舍杖歸正。元常轉任廣州都督,則天詔便驛走官,不許詣京都。時安南俚戶殺都護劉延佑,元常率士卒濟南海,馳檄勸降,縱兵斬魁首而歸。雖屢有功,則天猶怨而不賞。凡三徙,終不令至京師。後酷吏周興構陷,追赴都,下獄死。

江南淫祠
垂拱四年(六八八)六月,冬官侍郎狄仁傑為江南巡撫使,以吳、楚多淫祠,奏焚一千七百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

唐諸王起兵反武
則天稱制,唐宗室諸王皆不安。高祖子絳州刺史韓王元嘉,及子通州刺史黃公撰,青州刺史霍王元軌,及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緒,邢州刺史魯王靈夔,及子范陽王藹,虢王鳳之子申州刺史東莞公融,太宗子豫州刺史越王貞,及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沖等皆有才行美名,尤懼則天加禍於己,因此密謀匡復唐業。垂拱四年(六八八)七月,則天以明堂建成,召宗室赴會,諸王疑則天趁時盡誅宗室,撰因詐作皇帝璽書,言皇帝被幽禁,請諸王發兵救之。沖亦偽作璽書,言則天將移李氏社稷於武氏。八月十七日,沖令長史蕭德宗等募兵,並分告韓、霍、魯、越王及具州刺史紀王慎,令各起兵赴則天居地神都洛陽。諸王倉促未應,唯沖父貞舉兵應之。沖募得五千餘人,以火攻武水縣(今山東聊城縣西南),火著風回,未得逞。軍中人言琅邪王與國家交戰,是反。沖斬言者,眾懼而散入草澤不可止,惟家僮左右數十人隨沖回博州(今山東聊城),二十三日,為守門人所殺,起兵凡七日而敗。則天派左金吾將軍丘神績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伐沖,未及至而沖死,至博州,官吏素服出迎,神績盡誅之,破千餘家。越王貞起兵於豫州(今河南汝南),遣兵攻上蔡縣(今河南上蔡)。九月一日,則天派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張光輔為諸軍節度,率兵十萬討貞。貞募得勇士及屬縣兵共五千人,分為五營,任命九品以上官五百餘人,皆帶辟兵符,請道士僧侶誦經求成,與崇裕軍戰於豫州城東,兵無鬥志,遂敗,貞及妻子自殺,起兵凡二十日而敗。則天欲盡誅諸王,以監察御史蘇珦逼供不力,換酷吏周興等推鞫,迫元嘉、靈夔、撰、常樂公主自殺,改其姓“虺”,流元軌於黔州,途中死。殺江都王緒等。宗室諸王相繼誅死,子孫幼者皆流嶺南。後又誅殺親黨數百家。殿中監裴承先、濟州刺史薛顗及弟緒、駙馬都尉紹因與琅邪王沖通謀,亦處死,唯紹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餓死於獄中。

狄仁傑為豫州刺史
垂拱四年(六八八)九月,越王貞父子兵敗被殺,則天以文昌左丞狄仁傑為豫州刺史,處置貞在州黨羽。州內與貞起兵事有牽連者六、七百家,五千餘人。仁傑以彼等皆迫脅從事,密奏太后,請加仁恤。則天從之,免死流豐州(今內蒙古五原以南)。時張光輔所率討伐越王之兵仍在豫州,將士恃功多求索,仁傑怒斥光輔放縱將士,暴掠百姓,以殺降為功,並言恨不得加劍於光輔之頸,雖死如歸。光輔歸告仁傑不遜,則天左遷仁傑為復州刺史。

陳子昂諫擊西羌
垂拱四年(六八八),則天欲發梁(今陝西漢中)、鳳(今陝西鳳縣東北)、巴(今四川巴中)州蜓(古代南方民族之一,亦寫作蜒)民從雅州(今四川雅安)開山通道,出擊西羌,討伐吐蕃。蜀人陳子昂上書曰:雅州邊羌未曾擾邊,無罪擊之,是逼之為盜,西蜀之禍從此起。若吐蕃趁此請羌人為嚮導攻邊,則西蜀天險自破,蜀地將失。失蜀即失國之寶庫,得西羌地而不足以富國。且民厭兵興,國將因黷武而衰亡。則天納之。

高子貢
子貢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人。遍涉六經,尤精《史記》。舉明經,歷秘書正字、弘文館直學士。不得志,歸鄉里。光宅元年(六八四),徐敬業起兵反,敬業弟敬猷率五千兵逼和州,子貢率鄉人數百拒之,以功授朝散大夫,拜成均助教。東莞公融曾為和州刺史,從子貢受業。垂拱四年(六八八),諸王謀匡復唐業,起兵討武,融令黃公撰與子貢結交,推子貢為謀主。則天召宗室朝明堂,子貢告融,往必死,融遂不赴。及越王貞、琅邪王衝起兵反,融倉猝不能應,為官屬逼,執沖所遣使者上告,擢拜右贊善大夫,尋為同黨所引,十月,戮於市,子貢亦伏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