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2年

公元582年

公元582年為農曆壬寅年,屬虎年,為隋開皇二年,陳宣帝陳頊太建十四年.

大事記

(圖)公元582年大理寺

1、公元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建設新都大興城。

2、公元582年8月,摩里斯加冕成為拜占庭皇帝。

3、公元582年,隋文帝下詔,全國各地死罪犯人,不準在本地處決,必須送大理寺複審,審畢再送尚書省奏請皇帝裁定。

4、公元582年,改檢校御史監察御史

(圖)公元582年公元582年

5、公元582年,陳宣帝死,太子陳叔寶繼位。

6、公元582年,楊堅下令開渠,引杜陽水(今陝西漆水河)灌溉三畸原。

7、公元582年)撤銷永昌郡,大昌縣信州總管府和巴東郡。

8、公元582 年,隋文帝重新頒布均田令,並推行於全國。

9、公元582年),隋將韓僧壽李充分別在臨涇縣西的雞頭山河北山,擊敗突厥。

逝世名人

陳頊(公元528年—公元582年)

陳頊,大陳孝宣帝,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公元569年—公元582年在位),在位14年,年號太建。他是高祖武皇帝陳霸先的侄子,世祖文皇帝陳蒨的弟弟。他本來是陳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公元573年(太建五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占了呂梁(在今江蘇徐州附近)和壽陽,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陳頊於陳太建十四年崩(公元582年),享年55歲。陳頊諡號為孝宣帝,廟號高宗。葬顯寧陵(在今南京郊區)。

風景名勝

(圖)公元582年

濟瀆廟

濟瀆廟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座落於濟源市西北濟水發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自隋以來,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一直延續到清代。

西安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5公里的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公元265——公元289年初稱遵善寺。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礎進行擴建,因寺院在都城大興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興善寺”。

木塔寺

木塔寺,原名萬壽寺,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縣府南街,原張掖中學校園內,現為古塔廣場。寺與塔初建於北周或更早一些,經隋、唐、明、清歷代重修。據《重修萬壽寺碑記》載,“釋迦涅盤時,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萬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據《甘鎮志》記載:後周時已有之,隋開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

歷史紀事

正月,陳宣帝死。太子叔寶即位,是為後主。隋建新都城於龍首山(今陝西西安舊城北),名大城。突厥五可汗(沙缽略、菴羅、達頭、阿波、貪許)率四十萬眾入長城,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郡(六郡包括今陝西甘肅北部)損失員重,牲畜被搶掠一空。隋軍阻擊,互有勝敗。突厥兵旋退去。

文化紀事

何之元撰《梁典》
太建十四年(五八二),陳朝學者何之元撰《梁典》。何之元,瀘江(今安徽廬江)人,初為始興王陳叔陵諮議參軍。是年陳叔陵被誅。之元於是屏絕人事,銳精著述。以為南朝蕭梁自武帝至敬帝,其興亡之運,盛衰之跡,足以垂鑒。於是定褒貶,究其始終,事起南齊永元元年(四九九),迄至於陳太建六年(五七四)。凡七十五年。草為三十卷,號為《梁典》。其書今巳佚。

雜譚逸事

陳宣帝崩駕
陳太建十四年(五八二)一月,宣帝陳頊病重,召皇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併入宮侍疾。十日,宜帝崩於內殿。陳頊,字紹世,小字師利,陳高祖陳霸先之侄,生於梁中大通二年(五三零)七月,侯景亂梁時,跟隨陳霸先起兵討賊,累官直閤將軍、中書侍郎,受陳霸先派遣入侍梁元帝。江陵淪陷,陳頊被西魏軍遷於關右。永定元年(五五七)陳朝建立時,遙襲封為始興郡王,邑二千戶。三年(五五九)高祖崩,陳頊兄陳蒨嗣位,改封陳頊為安成王。天嘉三年(五六二)自北周南返,授侍中、中書監,尋授使持節都督五州諸軍事,掌軍政大權。光大元年(五六七)廢帝陳伯宗嗣位,拜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慈訓太后令廢帝為臨海王,以陳頊入纂大統,太建元年(五六九)一月四日即皇帝位,是為陳宣帝。宣帝有人君之量,氣度宏偉,在位十四年,陳國內政治安定,經濟發展,海外諸國如百濟、新羅及丹丹、盤盤多次來朝。太建五年(五七三)派吳明徹統率大軍北伐,大破北齊,收復淮南江北大片土地。太建九年(五七七)吳明徹大軍被北周擊破,江北之地又盡入北周之手。江左小朝廷於是日益削弱,而宣帝並無禦敵之略,嚴加長江防禦而已。死時遺詔四方州鎮各守所職,並停赴喪,以防北方隋軍趁機進攻。時年五十三歲。死後葬顯寧陵,廟號高宗。

(圖)大興善寺大興善寺

陳始興王作亂
陳始興王陳叔陵,皇太子陳叔寶異母弟,性苛刻狡險,好盜發古冢,與侍中新安王陳伯固趣味相投,密圖不軌。太建十四年(五八二)一月四日,宣帝病重,陳叔陵與皇太子陳叔寶、長沙王陳叔堅入宮侍疾。叔陵心懷異志,暗藏切藥利刀。十日,陳宣帝崩,叔陵即命左右於外取劍,引起陳叔堅的警覺。十一日,斂宣帝屍時,太子陳叔寶哀哭俯伏,陳叔陵抽藥刀砍陳叔寶脛,叔寶當即悶絕於地,太子母柳後來救,叔陵又砍倒柳後,乳母吳氏自後抱住叔陵胳膊,陳叔寶乘機爬起得免,陳叔堅將叔陵抓獲,叔陵力大掙脫,逃出宮門,赦囚犯為兵,又召諸王將帥,除陳伯固外,無人回響。太子陳叔寶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帥步騎數百圍東府,陳叔陵企圖招降蕭摩訶,被摩訶拒絕。叔陵自知難逃,先將其妃張氏及寵妾七人沉於井,自率步騎百人慾突圍奔隋,被蕭摩訶軍邀擊,陳叔陵、陳伯固並被斬首。叔陵諸子並賜死,其親信也一併伏誅,一場內亂於是被平定。陳叔陵,宣帝陳頊第二子,生於江陵,曾隨父往西魏作人質,天嘉三年(五六二)與兄陳叔寶一同還陳朝。太建元年(五六九)十六歲時封始興郡王,使持節都督三州諸軍事。九年(五七七)又加揚州刺史,住治東府,而多關問台省事務。得宣帝的喜愛,任侍中、中軍大將軍。宣帝死時企圖奪嫡取皇位,終致兵敗被殺。

陳叔寶即皇帝位
陳太建十四年(五八二)一月十三日,皇太子陳叔寶即皇帝位,是為陳後主。即位之日,大赦天下。後主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宣帝陳頊嫡長子,母柳氏,河東門閥世族女,梁元帝承聖二年(五五三)生叔寶於江陵。江陵淪陷時母子倆曾隨陳頊入質西魏,天嘉三年(五六二)南歸建康(今江蘇南京),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五六九)一月四日立為皇太子。

隋立三行台
開皇二年(五八二)一月十六日,隋文帝置河北道行台於并州(今山西太原),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置西南道行台於益州,以蜀王楊秀為尚書令。文帝楊堅有鑒於北周孤弱亡國的教訓,故使二子出任方面。又因二王年少,於是盛選朝宮中貞良有才望者為僚佐,河北道行台選靈州刺史王韶為尚書右僕射,鴻臚卿李雄為兵部尚書,左武衛將軍李徹總掌晉王府諸軍事。西南道行台選兵部尚書元岩為益州總管府長史。王韶李雄元岩都是有名的正直大臣。二王欲奢侈非法,王韶、元岩切諫,使二王敬憚而不敢違法度。文帝聞知詔優嘉獎。後又立河南道行台,以秦王楊俊為行台尚書令、洛州刺史,駐治洛陽,領關東兵。

陳後主封官拜爵立後及皇太子
陳太建十四年(五八二)一月八日,陳後主以長沙王陳叔堅為驃騎將軍、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司馬申為中通事舍人。十日,尊母柳後為皇太后,時後主因傷創不能聽政,太后臨朝決百司事,後主創痊後政歸帝手。十二日,封皇弟陳叔重為始興王,奉照烈王(即宣帝陳頊之父)祀。十四日,立妃沈氏為皇后,十六日,立皇弟陳叔儼為尋陽王、陳叔慎為岳陽王,陳叔達為義陽王、陳叔熊為巴山王、陳叔虞為武昌王。三月十九日,以尚書左僕射晉安王陳伯恭為湘州刺史,永陽王陳伯智為尚書僕射。四月十七日,立皇子永康公陳胤為皇太子,陳胤為後宮孫姬所生,沈後養以為子。

(圖)勸善石勸善石

高熲奏禮不伐喪
陳宣帝新死,隋朝廷內外將相議乘機南下滅陳,因隋國基初立,準備不足,宰相高熲奏禮不伐喪。二月十五日,隋文帝詔高熲等班師回朝。六月十一日,隋文帝遣使往陳朝弔喪。時北邊突厥軍事壓力很大,隋無力南顧,故以禮不伐喪為由,暫停對陳用兵。

隋破突厥
開皇元年(五八二)四月十七日,隋大將軍韓僧壽破突厥兵於雞頭山(今甘肅固原境內)。上柱國李充破突厥兵於河北山(今內蒙古烏加河一帶)。五月十六日,高寶寧引突厥兵入寇隋平州(今河北遷西東),突厥五可汗發兵四十萬入長城。六月十二日,隋上柱國李光敗突厥於馬邑(今山西朔縣)。突厥又寇蘭州(今屬甘肅),被涼州總管賀婁子乾擊敗。

隋建新都大興城
隋文帝與宰相大臣議立新都,開皇二年(五八二)六月二十三日,詔高熲等創造新都於龍首山(今陝西西安舊城北),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愷有巧思,任營新都副監。十二月六日,隋為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宇文愷(五五五至六一二),隋建築家。字安樂,武川(今屬內蒙古)人。隋初以太子左庶子兼營宗廟副監,負責建設宗廟。開皇二年任營新都副監,受命規劃當時世界最大城市新都大興城(即唐代長安)。全城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道路街坊區劃均衡對稱,街衢寬廣,綠樹成行,渠水周流,顯得宏偉壯觀。大業元年(六零五)宇文愷又負責建設東都洛陽,未追求全城軸線對稱,比較注重配合地形,同樣效果良好。大業四年(六零九)又負責修築長城,從榆林(今屬陝西)至定襄(今屬山西),所築城牆氣勢軒昂,堅實牢固。曾先後任將作少匠、將作大匠、工部尚書等職。著有《東都圖記》二十卷、《明賞圖議》二卷、《釋疑》一卷,均已佚。

隋退突厥五可汗兵
突厥五可汗沙缽略、第二、達頭、阿波、貪汗舉兵四十萬大舉攻隋。開皇二年(五八二)十月二日,隋以太子楊勇屯兵鹹陽以備突厥。十二月十五日又遣宰相虞慶則屯弘化(今山西沁源)防備突厥。行軍總管達奚長孺率兵二千與突厥沙缽略可汗十萬大軍遭遇於周盤(沁源附近),長孺轉斗三日,殺傷萬計,自己也受披重創,士卒死者十之八九,但使突厥兵銳氣受挫。柱國馮昱屯乙弗泊(今青海樂都西),蘭州總管叱列長叉守臨洮(今屬甘肅),上柱國李崇屯幽州(治今北京),皆為突厥打敗。於是突厥縱兵南下,隋武威、天水、金成(今均屬甘肅)上郡、延安(今均屬陝西)、弘化等郡被突厥鐵騎蹂躪,六畜皆盡。沙缽略可汗企圖更深入南下,達頭可汗不從,引兵西去。長孫晟又使反間計,說沙缽略可汗之子染乾,詐告沙缽略可汗稱:鐵勒等部反叛,欲襲占可汗牙帳。沙缽略懼後方不穩,回兵出塞。

隋與後梁結親
開皇二年(五八二)十二月,隋文帝選後梁主蕭巋女為晉王楊廣妃。文帝楊堅篡立以來得到後梁蕭巋的敬奉,於是待蕭巋恩禮越厚。既納蕭氏女,又欲以己女蘭陵公主嫁蕭巋子蕭瑒,公主不從而罷。又罷廢西魏以來監視後梁的江陵總管府,蕭巋於是得專制後梁朝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