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9年

公元579年

公元579年為陳太建十一年,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2月,宇文贇自稱天元皇帝,讓位只有7歲的太子宇文衍,史稱靜皇帝。由於宇文衍年幼,讓楊堅當輔臣,輔佐朝政,封他為莊大相。

大事記

(圖)公元579年邳州

1、公元579年,梅川鎮立為永寧縣。

2、公元579年,委派格里高利赴君士坦丁堡擔任教皇的代表,六年後返回羅馬

3、公元579年,陳的徐州、淮南之地盡沒於北周,周改安州為邳州,領下邳、歸正二縣,廢除艾山、開遠、武原三縣。

4、公元579年,突厥他缽可汗復請和親,周主宇文贇特令趙王宇文招之女為千金公主,許字突厥。

5、公元579年,周靜帝對原北齊長城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築。

6、公元579年),宇文贇因懶於朝政,便將帝位傳給剛好七歲的太子宇文衍

7、公元579年,聖奧古丁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 

風景名勝

(圖)公元579年玉皇閣

紅山

紅山古稱大壯觀山,為六朝皇家宮苑上林苑之一部分。《大壯觀山圖經》云:“(山)在城一十八里,周回五里,東連蔣山,西有水下注平陸,南臨真武湖,北臨蠡湖,舊經謂陳宣帝起大壯觀於此山。”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曾以大壯觀山為中心,派步騎十萬,樓船五百,列陣於玄武湖中,為南朝閱武之最。隋平陳,山復為荒野,後為文人墨客懷古憑弔之地。趙宋始於山上建三塔寺、寒光寺,為名勝地。明代重修整,清帝南巡于山麓建行宮,抗日戰爭期間盪為灰燼。

玉皇閣

(圖)公元579年公元579年

玉皇閣又稱靖邊樓,位於蔚縣城北城垣上。其標準稱謂應是“蔚州玉皇閣”。蔚縣春秋時為代國地,秦置代郡,兩漢時稱代郡,南北朝北周宣帝時(公元579年)置蔚州,自此為蔚州地,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始置蔚縣。玉皇閣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廟,建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蔚州衛指揮史周房將蔚州土城改建為磚城,辟東、西、南三門,正北無門建玉皇閣一座,與三門遙相對峙。玉皇閣建造至今已數百年,歷經風雨剝蝕,戰亂兵災,雖幾經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於高高的城垣之上,現存仍為明代建築風格,表現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築藝術的重要實例。

雜譚逸事

(圖)公元579年太貨六銖

乞寒

民俗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乞寒舞又名渾脫舞,它是從西城傳來的民間風俗裸體舞。此舞在古代曾流行於新疆。公元579年,十二月甲子還宮,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宮人、內外命婦,大列妓樂,又縱胡人乞寒,用水澆潑為戲樂。北周靜帝宇文衍在公元579年曾在宮廷中,親自觀看了乞寒舞。

太貨六銖

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鑄行一種新的錢幣“太貨六銖”,此錢銅質優良,輪廓整齊,錢文瑰麗勻稱,鑄造精妙絕倫,居南朝之冠。

太貨六銖儘管鑄造精美,在當時卻並不受歡迎。因其大小和舊五銖相仿,而朝廷規定新錢一枚要抵十枚五銖舊錢,這種貨幣貶值,是對人民的一種剝削,於是引起人民不滿,紛紛抵制。由於錢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個人叉著腰,於是民間傳出了“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的民謠。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宣帝是陳王朝中倒數第二個皇帝,其子陳叔寶即陳後主,更是荒淫無度至極。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嬪妃一起遊玩,制淫詞,唱淫調,朝綱混亂。隋兵南下時,他自認為有長江天險可守,不以為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後主這是才大夢初醒,但為時已晚。“太貨六銖”成了這個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永通萬國

永通萬國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北周靜帝宇文闡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鑄。面文“永通萬國”,玉箸篆,“永通”意為永遠通行,“萬國”示天下萬國可用。字廓深峻,形體厚重,錢文和鑄工均臻妙境,堪稱“北周三品”之首。當時以一枚兌換折一錢五萬枚,堪稱虛值大錢之冠,民不樂用,流通時間不長。與五行大布並行。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

參考資料 

[1]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2/28/content_5738515.htm

[2] 風景名勝網 http://www.scenicsites.cn/view/1508.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