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3年

公元463年

公元463年,中國農曆甲辰年、大明八年。在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四年(公元463年),投奔北魏政權的一部分高車民族,被安置在高平鎮(今寧夏自治區固原),沒有詳實的人數記載。這一時期,北魏王朝曾與嚈噠、波斯互相通使,兩國使者來洛陽朝貢達數十次。這種文化上的往來,將一部分高車民族通過歸附的方式徒置融匯於華夏民族中,對於中華民族的團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公元463年1月

(圖)公元463年北魏都城洛陽遺址

1、劉宋朝廷任命尚書右僕射王僧明朗太常、衛將軍,顏師伯為尚書僕射。

2、劉宋朝廷任命尚書令柳元景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公元463年2月

初九:孝武帝巡視南豫州和南兗州;十二日,孝武帝在烏江比試狩獵;十七日,孝武帝宣布大赦;十九日,孝武帝前往瓜步山;二十七日,孝武帝返回建康。

公元463年4月

二十日:孝武帝頒下詔令:“任何官將,如果不是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一律不得隨便利用權力殺人。罪行嚴重,應該重判斬首的罪犯,必須先向朝廷呈報,等候批准。如有違犯這一詔令的,即以殺人罪處罰。”

公元463年5月

初二:孝武帝再次頒下詔令:“從今以後,刺史、守宰動員百姓發起軍隊,都必須按照手詔實行。只有邊疆偏遠地區有敵人進犯,或宮廷內突然發生奸佞作亂,可以不在此限”;初四,劉宋朝廷任命左民尚書蔡興宗、左衛將軍袁粲為吏部尚書。袁粲是袁淑哥哥的兒子;二十八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公元463年6月

二十五日:朝廷任命秦郡太守劉德願為豫州刺史。劉德願是劉懷慎的兒子。

上既葬殷貴妃,數與群臣至其墓,謂德願曰:“卿哭貴妃,悲者當厚賞。”德願應聲慟哭,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故用豫州刺史以賞之。上又令醫術人羊志哭貴妃,志亦嗚咽極悲。他日有問志者曰:“卿那得此副急淚?”志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公元463年8月

二十三日:劉宋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孟為淮南王,劉子產為臨賀王;丙寅,魏主畋於河西。

公元463年9月

1、北魏國主在河西打獵。

2、劉宋朝廷任命新安王劉子鸞兼任司徒。

3、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嗣為東平王。

公元463年10月

1、劉宋朝廷任命東海王劉為司空;二十八日:孝武帝到姑孰比試打獵。

2、北魏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前來劉宋聘問。游明根擔任北魏使節,曾三次出使劉宋,孝武帝因為他年齡大,對他特別禮遇。

公元463年11月

二十二日:孝武帝在梁山訓練水軍。

公元463年12月

初六:孝武帝前往歷陽;十四日,劉宋實行大赦。十九日,朝廷加授太宰劉義恭為尚書令。二十三日,孝武帝回到建康。

其它大事記

(圖)公元463年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

1、公元463年時:阿提拉的民族又不時地活躍在多瑙河下游地區了。

2、公元463年:劉宋吏部舉寒人張奇為公車令,這是中級官員,需皇帝敕旨,孝武帝劉駿以張奇資品不當,另換人選,吏部的令史抑敕旨而使張奇先到公車就職,事發後,尚書令史2人棄市,6人受鞭杖,吏部尚書坐免官,尚書右僕射降職。

3、公元463年:會稽太守劉子尚親自到鄞州一帶“勸農”,他號召大家燒燔墾荒,把沼澤地開墾為農田。可見當時這裡的人口還不稠密,大量的可墾土地還一片荒蕪。

公元463年6月:蒲圻出獨足銅路鼓一件,此物每行一里,有銅人自動擊鼓,是一種記算里程的工具,它很可能更多為於茶馬古道上的商旅所使用。

4、到了公元463年: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他測量的數據,回歸年的長度已經是365.2428日,他的誤差已經是46秒了。比起公元前500多年,又大踏步地前進,祖沖之的這個數字在當時世界上是居於領先的水平,是最高水平。

出生名人

(圖)公元463年後廢帝劉昱畫像

後廢帝劉昱,是明帝的兒子。生於公元463年,卒於公元477年。終年14歲,在位5年。史稱“後廢帝”。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劉彧病亡,他10歲的兒子劉昱繼位。昱繼位之初,內畏太后,外憚諸大臣,才不敢放肆遊玩,自平定劉休范興兵奪權的叛亂之後,內外都有點約束不住他了。起初,他只是在宮中胡鬧,自元徽三年(公元475年)秋以來,他就經常出外遊玩。劉昱即位時年僅10歲,由阮佃夫等專權,但劉昱生性殘忍,身邊常帶著針,鑿,鋸,只要左右侍從稍有不如他意,他就要加以殘殺,一天不殺人就感到不自在,平時他愛帶著衛隊早出晚歸,見到家畜就命令衛隊刀劈矛刺,害的百姓驚恐不安,商販不敢行商,店門緊閉,路上行人絕跡。

公元477年7月戊子日夜間,劉昱去青圓尼寺遊玩後,又到新安寺去偷狗,他在寺中把狗殺了,便和曇度道人對坐飲酒,吃狗肉,喝的酩酊大醉後,他才回仁壽殿,半夜,劉昱身邊的侍從楊玉夫楊萬年、陳奉伯等潛入仁壽殿,乘劉昱熟睡,抽出劉昱放在枕頭邊的千牛刀,砍下了他的頭顱,事後,太后下詔廢劉昱為蒼梧王。

逝世名人

江智淵(公元418年——公元463年),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東北)人,為湘州刺史江夷的侄兒,他的父親江僧安曾任南朝宋太子中庶子。智淵初為著作郎,後任江夏王劉義恭太尉行參軍、太子太傅主簿、隨王劉誕後軍參軍。在襄陽的隨王府中任職,劉誕待他很好,當時的咨議參軍謝莊、府主簿沈懷文都與江智淵要好。沈懷文每每稱道他說:“人所應該有的全部都有,人所應該沒有的全部沒有,恐怕就是江智淵了。”(懷文每稱之曰:“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淵乎。”)智淵雅好文學,文辭清新,很受孝武帝劉駿的尊重。劉駿宴飲無度,常召集三五大臣聚宴,智淵總是為首者。宴會中每到酒酣時,孝武帝不僅要辱罵群臣,而且讓大臣們互相侮辱,智淵因進諫而觸怒孝武帝。後在劉駿徵求對其愛姬殷貴妃死後的諡號時,智淵提議只謚一個“懷”字,劉駿大為不滿。與群臣騎馬到殷氏墓上悼念時,劉駿用馬鞭指著墓石柱對江智淵說:“這上面不容有一個‘懷’字!”智淵更加憂懼不安,不久憂懼而死,時年四十六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