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0年

公元380年,庚辰年(龍年);東晉太元五年;前秦建元十六年。

事件

公元380年,海護王駕崩,其子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繼位。超日王同樣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帝王,他繼續南征北戰,完成了統一北印度的大業,並將笈多王朝推向了繁榮的頂峰。不過,笈多王朝全盛時的版圖面積略遜於孔雀王朝,在南部和西北部沒有達到孔雀王朝那么遠的地方。笈多王朝時代是婆羅門教復興並走向繁榮的時代(復興後的婆羅門教又稱印度教),婆羅門教哲學、藝術、文學、雕塑等都留下了無數瑰寶。5世紀中葉之後,笈多帝國在白匈奴人的打擊下走向衰亡。作為笈多王朝最有作為的君主,海護王在本排行榜中位列第55位。

公元380年,狄奧多西敕令使基督教成為國教。因此,公元4世紀標誌著基督教概念中的轉折點。

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進一步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羅馬統治者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許多基督教堂,從此,耶城很快變成一個基督教聖地。基督教徒認為,耶路撒冷是耶穌生活、布道、殉難和復活的地方。

公元380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的召開,聖靈被接納為三位一體的神格,而阿里烏教派再次被斥為異端。到此時,三位一體的神學思想基本上巳確立。阿里烏教派從此大勢巳去,只在日耳曼人中存在。最後在歷史上淡出。

阿德里安堡戰役之後,羅馬帝國力圖重建對內和對外的和平,但是卻失敗了。巴爾幹仍處在叛亂之中,哥特人也依舊在肆意洗劫,直到西羅馬的皇帝格拉提安以及他的東部共治者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在公元380年至382年之間以減免稅賦、賜予土地和雇用軍隊的賄賂手段同他們單獨進行了談判,從而重建了和平。

考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秦王苻堅分使關中氐人十五萬戶散居方鎮,堅送於灞上,諸氐慟哭離別,秘書侍郎略陽趙整因侍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資治通鑑》卷一百四)。

公元380年,狄奧多西皇帝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為羅馬奴隸主服務。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基督教從為奴隸主服務轉而為封建主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