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5年

公元前655年

公元前655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丙寅年(虎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惠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五年;秦穆公五年;陳宣公三十八年;蔡穆侯二十年。公元前655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歷史人物書籍東周歷史人物書籍

公元前655年是:周惠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五年;秦穆公五年;陳宣公三十八年;蔡穆侯二十年;鄭文公十八年;宋桓公二十七年;楚成王十七年;齊桓公三十一年;晉獻公二十二年;燕襄公三年;衛文公五年;曹昭公七年;杞惠公十八年。

前655年,周惠王22年,鄭文公18年,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止。鄭伯逃歸,不盟。—《春秋•僖公五年》。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已於召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乃為之請於諸侯而城之,美。遂譖諸鄭伯曰:“美城其賜邑,將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於王命而懼其不朝於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止之曰:“國君不可以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喪多矣,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左傳•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姬詭諸遣人刺其次子姬重耳,不中,姬重耳由蒲邑(山西隰縣)奔白翟(陝西洛河中上游以東)。晉文公姓姬名重耳,與周王室同宗,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晉獻公之子,因其父

(圖)丙寅年紀念封丙寅年紀念封

立幼子為嗣,曾流亡國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國繼位。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趙衰、狐偃、狐毛、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佐下,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整頓內政,發展農業、手工業,加強軍隊,國力大增,出現“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內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美名。城濮之戰,大敗楚軍。鏇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會集諸侯,邀周天子參加,遂成為霸主。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因病去世,終年44歲。

公元前655年,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而答應。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晉軍大將里克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占了。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虞國大夫百里奚逃奔宛邑(河南南陽),被楚人逮捕,秦穆公嬴任好五羖皮贖回,讓百里奚主持國政,號五羖大夫。

(圖)東周歷史故事書籍東周歷史故事書籍

公元前655年,杞惠公卒,子成公嗣位。是為杞成公。杞成公是杞國的第9任君主,杞惠公之子,繼承杞惠公之爵位。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二十二年,丙寅),周惠王姬閬打算立其少子姬帶為嗣,但齊桓公姜小白卻聯合諸侯與太子姬鄭在首止(河南睢縣東南)會盟,穩定姬鄭地位,姬閬遂怨恨姜小白,叫鄭文公姬捷親楚,姬捷遂擅自逃離會盟地首止。姬鄭即周襄王,周惠王之子。執政時間為公元前651--619年。在位三十三年。襄王時期,諸侯爭霸日益激烈,諸侯為奪霸權各顯其能,使用各種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在大國爭霸、小國林立時代,稱霸於諸侯,為後人稱為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在周襄王時地位已凌駕於周王及各諸侯國之上。襄王崩,其子頃王壬臣立。

公元前655年,楚令尹子文統軍滅弦國,弦君奔黃國。時黃國、江國道國柏國,皆弦國姻親,弦君恃之,又不設備,故亡。弦國(河南息縣南)是周代的一個較弱小的諸侯國,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討伐楚國。楚國被迫屈服,加入齊國同盟。楚弱齊強的格局眾所周知。距離楚國比較近的幾個國家,同時是弦國的姻親國家江國(河南正陽)、黃國(河南潢川)、道國(河南確山)、柏國(河南舞陽)與齊國和睦。因此弦國不事楚國。在公元前前655年被楚國輕易滅亡。弦國君逃亡到黃國。

逝世

公元前655年,杞惠公亡。杞惠公亦稱杞德公,是杞國的第8任君主,杞共公之子,繼承杞共公之爵位。杞惠公在位18年,公元前655年杞惠公亡,傳位於其子杞成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