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

舞陽

舞陽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屬漯河市轄縣。它南鄰舞鋼市,北接襄城縣,東連源匯區,西靠葉縣。截至2013年,舞陽縣轄8鎮6鄉,總面積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總人口60萬人。2013年,舞陽縣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0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8.67%;實現稅收收入1.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8%;舞陽縣累計簽約項目56個,投資總額5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舞陽縣是“國家優質山羊板皮基地縣”、“河南省黃牛出口基地縣”、“國家優質菸葉生產基地縣”,擁有特大型鹽礦,概算儲量達400億噸。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舞陽舞陽
舞陽,夏禹時即得名。因在舞水(又作潕水、㵲水)之陽,故稱舞陽。
春秋戰國時期,全境先後分屬楚、韓、魏等國。
秦時期置舞陽縣。
南北朝時期屬魏司州,分西舞陽(上澧河店)、北舞陽(北舞渡)。
隋朝開皇元年(581年)又合置北舞陽,城邑在北舞渡,屬穎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屬河南道許州。唐朝開元四年(716年)復置舞陽縣,城邑由北舞渡遷令縣城所在處。唐朝元和十三年(818年)城邑置於吳城鎮,寧朝時改屬穎昌府。
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罷縣置巡檢司入葉縣。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復置舞陽縣,屬裕州。
明朝時屬南陽府裕州。
民國初,屬南陽道,民國三年(1914年)8月改屬汝陽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舞陽隸屬河南省第六行政區(南陽)。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行政區,舞陽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舞陽解放,屬豫陝鄂行政區底七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改屬豫西行政區第二專區。
1949年2月,改屬許昌專區。
1973年12月,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棗林、武功、尹集、楊莊、尚店、八台6個公社,置省轄舞陽工區(今為平頂山市舞鋼市)。
1982年2月屬漯河市。

地理環境

位置域境

舞陽縣,屬河南省漯河市轄縣,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南鄰舞鋼市,北接襄城縣,東連源匯區,西靠葉縣。處於東經113°21'15''-113°44'53'',北緯33°7'50’’-33°30'22''。截至2013年,舞陽縣總面積為77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舞陽縣最高海拔102米,在保和鄉馬崗村西北,最低海拔60米,在九街鄉大楊村一帶。舞陽縣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向東緩斜。南部為舞陽崗區,中部有多條河流,北部是以泥河窪為主的低洼易澇地區。

水系

舞陽縣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南崗北窪中間多河汊。沙河、澧河橫貫全境,有乾江河、罵子河、灰河、泥河、唐河等10多條河流。

氣候特點

舞陽屬溫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4.6℃,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0.7℃。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4℃。平均降水量836.6毫米,平均日照2198小時,無霜期220天左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中,氣候溫暖。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舞陽縣動物有黃鼠狼、狗獾等。此外,舞陽縣也是國家優質山羊板皮基地縣、河南省黃牛出口基地縣。
舞陽縣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兼有玉米、穀子及其它雜糧。經濟作物以菸草為主,是國家優質菸葉生產基地縣。油料作物有芝麻、油菜、花生、大豆等。此外還有薯類、瓜果和蔬菜。而桔梗、夏枯草、益母草、半枝蓮、車前子等200多種野生生物也均可入藥。

礦產資源

舞陽縣擁有大型鹽礦,面積達77平方公里,累計厚度225.43米,最大單層厚度17.6米,概算儲量達400億噸。氯化鈉含量高達98.88%,有害成份均低於國家限量工業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