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1年

公元前471年,是一個平年,以下是發生在本年的大事。

大事記

前471年,越王勾踐出軍攻吳,由於吳軍數次北進攻齊,國力損耗極大,吳軍最終戰敗被圍。吳王夫差也想求和,可
(圖)臥薪嘗膽臥薪嘗膽
勾踐不答應,夫差不得不自殺,臨死前,他嘆口氣說:“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公元前494年,當時羅馬同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會獲得特里布斯會議(Comitia Tributa)稱號,但其決議僅對平民有效。

逝世

(圖)老子老子

杞湣公(公元前?年- 前471年),名叫姒維,是杞國的第17任君主,杞厘公之子,繼承爵位。《史記》記載,湣公15年,楚國滅亡了陳國,16年,湣公被其弟弟杞哀公所殺。
老子(公元前571年~前471)逝世(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聃(dān),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