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0年

公元前360年

公元前360年,中國戰國時期。中國魏惠王從黃河引水開大溝(運河)至大梁,後演變為鴻溝,即能灌溉又可航運,是中國較早的運河之一;而古埃及人直到這一時期才開始製造自己的硬幣;遭到強行放逐的古希臘哲學家和思想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

大事件

(圖)公元前360年在論戰中嶄露頭角的亞里士多德

1、公元前360年:周顯王九年,東周惠公傑卒。孟子在鄒。

2、公元前36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偉大軍事戰略家孫武《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並對有關戰略思想進行了深刻的闡述

3、公元前360年,魏惠王為振興經濟,富國強兵,開古運河鴻溝,溝通黃、淮運道。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濟、汝、淮、泗諸水匯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水運河網,也是諸侯國的水道交通網,兼有灌溉之利。黃河兩岸連貫性堤坊也始建於戰國。這一時期,雖是水利建設記載的起始階段,但證明水利建設已在灌溉、防洪、水運和城區供、排水等方面已廣泛地發揮了作用,有效地促進了城、鄉生產的發展。

4、公元前360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書中描寫了神奇的亞特蘭蒂斯。它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嶼,是約11500年前的先進文明,但是最終它卻被異常巨大的自然災難所毀,沉入海底。

(圖)公元前360年鴻溝遺址

5、柏拉圖創辦的阿卡德米亞學術院和蘇格拉底創辦的修辭學院的學生由於互不理解,常常發生一些激烈的爭議,他們往往是以已所長,攻彼所短。在公元前360年,這兩所學校展開了一場聞名全城的大論戰,蘇格拉底批評了柏拉圖學院崇尚虛談,無益於政治法律等實際事務。

在這一場論戰中,亞里士多德嶄露了頭角,他寫了《格里努斯》《忠言》等對話,有力地批判了蘇格拉底的學校過分注重實用,使得理論思想貧乏。亞里士多德的論述氣勢縱橫,論及的知識廣博加上說理透徹,因而為柏拉圖的學校爭得了榮譽。此後,他便變成了學校里的明星人物。

學著

(圖)公元前360年《甘石星經》

1、公元前360年左右,齊人甘德和魏人石申把所測量出的恆星星座彙編成冊,稱為《甘石星經》,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而五申所著《天文》一書中,就載有115顆恆星的位置,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臘人依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紀測編的星表約早200多年。石申的星表詳細記述了28宿等星座的方位及有關數據,標明了恆星赤道座標的位置,用以研究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球上的運行位置變化。這充分說明,當時的觀測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2、約公元360年,中國葛洪著《抱朴子內篇》

出生

皮浪(Pyrrhon,前365或360年——前275或270年),古希臘懷疑派哲學家,皮浪主義開山鼻祖。古希臘懷疑論的主要代表,愛利斯人。曾參加亞歷山大軍隊的遠征,到過印度。他認為由感覺和理性得來的知識都不可靠,要認識客觀世界是不可能的,甚至客觀世界是否存在也是可疑的。人既不能從自己的感覺也不能從自己的意見來說事物是真的或假的,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發表任何意見,不作任何判斷,對任何一件事情都說,它既不是不存在,也不存在。他認為,人的行為只是按照風俗習慣所作的約定,無所謂光榮不光榮,正當不正當,也沒有任何事物是美的或醜的;因此,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下來,因為人們對任何一個命題都可以說出相反的命題來。在他看來,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不要任何知識。他主張對一切都要無動於衷,不作任何反應,以免引起無謂的爭論和煩惱。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靈魂的安寧。據第歐根尼·拉爾修說,有一次皮浪在船上遇著風暴,同船人都很害怕,他卻指著船上仍在安靜地吃東西的一頭豬說:聰明人應該象這豬一樣不動心。

逝世

(圖)公元前360年阿格西勞二世雕像

阿格西勞二世(約公元前399~公元前360):斯巴達國王、統帥,阿基丹姆二世之子。即位時斯巴達霸權已趨衰落。公元前396年率軍進入小亞細亞,占領弗里吉亞,打敗波斯總督提薩菲奈斯。

公元前395年科林斯戰爭爆發後,回師希臘參戰。次年在喀羅尼亞等地打敗反斯巴達盟軍。公元前378年發動維奧蒂亞戰爭,兩次圍攻底比斯。公元前371年參加留克特拉之戰,被底比斯軍打敗。

公元前362年,在南希臘的曼丁尼亞會戰中再次敗北。次年率僱傭軍進軍埃及,支持賴革大那西斯奪取王位,獲大筆酬金。公元前約360年死於歸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