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腦炎原蟲病

兔腦炎原蟲病

兔腦炎原蟲病是由微粒子科的兔腦原蟲寄生於腦內引起的慢性原蟲病,通常呈隱性感染。本病在很多兔場廣泛流行。

概述

病兔病兔
兔腦炎原蟲病是由兔腦炎原蟲所引起的一種慢性、隱陛原蟲病。本病在許多兔場中廣泛流行,發病率為15%~76%。據報導,已有兔、犬、豬等多種哺乳動物出現過自然感染,人也有被感染的報導。蟲體主要侵害腦組織和腎臟,但大多數病例為無臨床症狀的隱性感染。

病原

兔腦炎原蟲在分類上屬於小孢子蟲綱、小孢子蟲目、微粒子蟲科。成熟的孢子呈卵圓形或桿形,長為1.~2.5微米,內有一核及少數空泡,囊壁厚,兩端或中間有少量空泡;兩端鈍圓,一端有極體,由此發出極絲,沿內壁盤繞。有極絲是小孢子蟲目的特徵。極絲常自然伸出,套用加壓、溫熱、或雙氧水處理蟲體懸液,可促進極絲伸展,此時在相差顯微鏡下可見蟲體突然運動。
在神經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內可以發現無囊壁的蟲體假囊(蟲體集落),其內可含有100個以上的滋養體,假囊和蟲體也可見於細胞外。

臨床症狀 

本病一般為慢性或隱性感染,常無症狀,有時見腦炎和腎炎的症狀。病兔出現衰弱,體重減輕,出現尿毒症;嚴重的出現神經症狀,如驚厥、顫抖、斜頸、麻痹和昏迷、平衡失調及腹瀉、蛋白尿等。

病理變化

本病的病變特徵為肉芽腫性腦炎和肉芽腫性腎炎。腦上分布有不規則的肉芽腫病灶,病灶中心區壞死,蟲體成堆地聚集在壞死中心,壞死區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小膠質細胞及上皮細胞浸潤,有時有巨噬細胞浸潤,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聚集形成的血管套。另外非化膿性腦炎,尤其是腦損害相鄰區域的非化膿性腦膜腦炎也是本病的特徵之一。肉芽腫性腎炎表現為腎臟表面密布針尖大小的白色小點,或者在皮質表面有小的灰色凹陷區,大小為2~4毫,如腎臟受損嚴重,則表面呈顆粒樣外觀。顯微鏡下可見呈間質性腎炎,間質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同時伴有纖維化和腎小管的變性擴張。

診斷要點

本病主要是通過口服和鼻內接種感染。通過口服有傳染性的尿液也可傳染本病。也可能通過胎盤感染。
症狀為衰弱,體重減輕出現尿毒症;嚴重者出現神經症狀,如驚厥、顫拌、斜頸、麻痹和昏迷。病兔常出現蛋白尿。病的末期出現下痢,後肢的被毛被沾污,引起局部濕疹,在3-5天內發生死亡。
剖檢特徵為肉芽腫性腦炎和肉芽腫性腎炎。急性病變的腎炎中的蟲體較多,在帶有瘢痕的慢性間質性腎炎中的蟲體較少。在腦中,蟲體成堆地聚集於肉芽瘤的壞死中心。
免疫診斷可採用皮內試驗,將經過滅活的兔腦原蟲作抗原,皮內注射後觀察待檢兔有無過敏反應,也可試用螢光抗體法檢查。

防治方法

有人用煙麴黴素(Fumagillina)治療本病有效。由於對腦原蟲病的傳播方式缺乏了解,故對本病控制也缺乏有效的措施。加強一般衛生防疫措施,及時淘汰患病的幼兔將有助於對本病的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