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疝氣

兒童疝氣又名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幼兒出生後不久,在腹股溝部位有可復性腫塊,多數在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l~2歲才發生。小兒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簡介

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里。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並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症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人們平時所說的小兒疝氣,從醫學上講,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後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裡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當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

由於嬰兒腹肌可隨身體的生長逐漸強壯,疝氣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暫不治療,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疝塊突出時,及時將其還納,防止疝塊再次突出,發育中的腹肌還有加強腹壁的機會,使疝氣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疝氣一旦發生嵌頓---疝氣包塊卡住,無法復位的情況,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復位,並儘快接受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疝塊會越來越大,如果能及時回納,問題還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時疝塊就出現,往往會影響正常生活。還有可能導致嵌頓疝,絞窄疝的發生。當孩子劇烈哭鬧或突然用力時,腹內壓突然增加,腹腔腸管突出過多,疝囊頸經常受到摩擦,使疝內容物不能還納,應立即到醫院診治。如果嵌頓過久,會形成腸管壞死等嚴重併發症,這時再行急症手術,其風險要大得多。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患有疝氣時,應立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6個月以下的患兒可暫不處理,但需密切觀察;6個月以上的患兒如果疝塊逐漸增大,或有嵌頓史者,則應抓緊時間、儘早進行徹底治療。

病因

腹股溝疝氣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幼兒,如果發作時,在腹股溝會有鼓起的腫塊,稍有警覺就很容易發現。幼兒如果有以下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不明原因的哭鬧不止需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2.劇烈的嘔吐,發燒;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3.腸梗阻;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4.發現血便;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並伴有嵌頓的可能。

一定要仔細探查有無腹股溝疝氣;當然也要請醫師檢查有無其他的疾病。

治療

有保守療法和根治療法:

保守療法

保守治療主要有藥物療法和疝氣帶療法兩類。藥物療法:能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症狀,從而使疝氣減輕;不足之處是無法控制疝氣脫出,更無法根治疝氣常用中成藥有疝氣內消丸、桔核丸、補中益氣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調,紗布包敷臍部等。

疝氣帶療法

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從而能有效阻止疝氣發展、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 症狀;缺點是使用不便和無法根治疝氣。

根治療法

根治療法有疝修補術、 疝補片修補術、疝腹腔鏡修補術和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四類。

疝修補術

通過剝離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補疝環。

疝補片修補術

用一種補片材料代替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

疝腹腔鏡修補術

是通過腔鏡修完成疝修補術或疝補片修補術。

醫用膠注射吻合術

將一種與人體組織相似而且完全兼容的吻合劑直接注射到疝管內閉合疝管和疝環口,取得了與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或用補片材料修補疝環口完全一樣的效果。

幼兒得了疝氣病怎么護理?

(1)小兒疝氣患者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便秘,生氣,劇烈運動等。

(2)疝氣患者應注意休息,墜下時,用手輕輕將疝氣推回腹腔。

(3)疝氣患者應儘量減少奔跑與久立,久蹲,適時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氣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藥、雞、蛋、魚、肉等。

(5)稍大一些的幼兒疝氣患者,應適當進行鍛鍊,以增強體質。

除少數嬰兒疝氣外,大部分腹股溝疝氣不能自愈。隨著病情的拖延,疝氣包塊逐漸增大,會給治療帶來難度,並且,腹股溝疝氣容易發生嵌頓(疝氣包塊被卡住無法回納)和絞窄,甚至危機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小兒疝氣均應儘早接受徹底的治療。

偏方

1、疝氣。用延胡索(鹽炒)、全蠍(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鹽酒送下。

2、再方。用地膚子炒後研細。每服一錢,酒送下。

3、再方。用楮葉、雄黃,等分為還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送下。

4、再方(覺氣脹不能動)。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5、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下,服藥後把海藻也吃下去。

6、再方。用茴香籽炒過,分作二包,交替熨患處。

7、再方。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籽(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磺四錢,共研為末,加鹽水調麵糊成丸子如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不過三服見效。此方名"玉環來笑丹"。

8、男子疝氣偏墜。用大黃末調醋塗患處,藥乾即換。

9、疝氣偏腫。用甘遂、茴香籽,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10、偏附疝氣。用白附子一個,研為末,加口涎調填臍上,再以艾灸三壯或五壯,即愈。

11、男子疝氣或小腸氣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聖丸"。

12、治疝氣墜痛。用豬尿胞一個,洗淨,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紙、川楝子等分,將脬填滿,再加青鹽一塊,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藥。藥再焙過,搗丸服下。

13、偏墜疝氣的治療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

14、腎冷偏墜(疝氣)。用生雀三隻,燎毛去腸,勿洗,以茴香籽三錢,胡椒一錢,約定縮砂、桂肉各二錢填雀腹內,濕紙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5、疝疾。用薏苡(以東壁黃土炒過),加水煮成膏服下。

16、突然發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參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7、寒疝腹痛(小腹和陰部牽引痛)。用丹參一兩,研細。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18、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麵(炒)四兩、小茴香籽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酒或鹽湯送下。服至兩月後,大便出血膿,表示病根已經除去。

19、小兒冷疝(氣痛、陰囊浮腫)。用金鈴子(去核)五錢、吳茱萸二錢半,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20、陰疝(睪丸縮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連服三次。

21、民間絕妙偏方(小腸氣)粗食鹽(大青鹽)半斤炒熱後,加入花椒粒20粒和蔥白2根,用布包好,敷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連用4、5天有特效。另外把蔥白的外皮60~90克煮熟了吃。

22、禾花雀燉湯:用禾花雀(靈巧鳥)一隻,去毛,配以黃皮核、桔核、小茴香籽、玉桂參、陳皮等藥材燉湯。(但切記燥熱者不宜,相反,極度虛寒,如有夜遺尿者特別合用)。

23、陰疝偏墜。用木鱉子一個,磨醋調黃櫱、 芙蓉兩藥細末,塗敷患處。

24、小茴香籽茶:用小茴香籽1錢(3克)、黨參2錢(6克)、陳皮少許煎茶,調蜜糖飲用。(但切記:必須無內熱在身)。

25、寒疝諸疾。用馬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麵煮食,食盡一升見效。

26、陰疝腫刺。用射干根搗汁服一杯,水即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