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大丁草

光葉大丁草

光葉大丁草,菊科、大丁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被黃褐色綿毛。葉基生,葉片薄紙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分布於中國大陸雲南等地。 生於林下。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光葉大丁草
拉丁名:Gerbera raphanifolia Franch.
種別名 :萊菔大丁草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大丁草屬
屬拉丁名:Gerbera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西北部(德欽鶴慶麗江)。生於林下。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
命名來源:[Journal de Botanique (Morot) 2(5): 67-68 1888]
中國植物志79:089
組中文名:大丁草組
組拉丁名:Sect.Anandria (Siegesb.Ex Linn.) O.Hoffm.In Engl
族中文名:帚菊木族
族拉丁名:MUTISI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種類

Gerbera raphanifolia Franch. in Morot Journ. de Bot. 2: 67. 1888;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473. 188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9: 270. 1966; H. V. Hansen in Nord. Journ. Bot. 8(l): 64. 1988.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被黃褐色綿毛。葉基生,葉片薄紙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27厘米,寬6-11厘米,頂端短尖,基部略狹,下延,邊緣倒向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邊緣不整齊,具細尖齒或點狀細齒,側裂片小,卵形或半卵形,頂裂片大,長卵形或正三角形,長10-15厘米,兩面均無毛;中脈粗壯,兩面均凸起,側脈通常10對以上,離中脈8-25毫米常分為2支,網脈明顯;葉柄長10-15厘米,有縱棱和闊翅,但無毛。花葶單生,長30-62厘米,具縱棱,被蛛絲狀綿毛,毛在頂端尤密;苞葉疏離,線狀鑽形,長10-15毫米,‘寬1-1.5毫米,背面多少被蛛絲狀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直徑2.5-4厘米;總苞鐘形、約與兩性花等高;總苞片4-5層,頂端和邊緣變紫紅色,外層線形,長約8毫米,寬不足1毫米,背面疏被毛,中層卵狀坡針形或披針形,頂端長漸尖,無毛或僅於背面頂部被疏毛,最內層長圓形,無毛,邊緣乾膜質,長為外層的2-2.3倍,寬為外層的4倍;花托扁平,直徑6-8毫米.雌花花冠舌狀,變淡紅色,舌片長圓形,長約13毫米,寬約2.5毫米,頂端具不明顯的3齒,檐部內2裂絲狀,長6-8毫米,花冠管長不及舌片之半,內常有退化雄蕊。兩性花白色,管狀二唇形,外唇具3細齒,內唇2齒裂;花葯長約10毫米,線狀尾部長為花葯的2/5;雌花和兩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長近1毫米,頂端鈍。未成熟的瘦果圓柱形,被毛。冠毛污褐色,糙毛狀,長約12毫米,基部聯合。花期10-11月。

菊科·大丁草屬植物

大丁草屬(Gerbera Cass. ),菊科,70種,分布於非洲和亞洲,中國約10種,產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