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舌大丁草

闊舌大丁草

闊舌大丁草,菊科、大丁草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雲南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闊舌大丁草
種拉丁名:GerberalatiligulataY.C.Tseng
組中文名:大丁草組
組拉丁名:Sect.Anandria(Siegesb.ExLinn.)O.Hoffm.InEngl
族中文名:帚菊木族
族拉丁名:MUTISIEAECass.
命名來源:[ActaBot.Austr.Sinica3:11.1986]
中國植物志:79:087

植物形態

闊舌大丁草(圖1、2、3)闊舌大丁草(圖1、2、3)

闊舌大丁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斜升或弧曲,無毛,多為枯殘的葉鞘所圍裹,節處疏生細長的不定根。葉基生,蓮座狀,葉片紙質,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9厘米,寬1.5—2.5厘米,羽狀淺裂,頂裂凸尖或鈍,側裂4—5對,圓而常有倒向的點狀小齒,上面無毛,具密腺點(放大鏡下始見),下面密被灰白色綿毛;中脈粗壯,兩面均凸起,於下面尤著,側脈約5對,極纖弱,網脈不明顯;葉柄近無毛,長3—7厘米,下部增寬呈鞘狀,鞘寬可達7毫米。花葶單生,直立,長10—25厘米,多少被蛛絲狀綿毛,具2枚線形、長約1厘米的苞葉。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彎垂,於花期直徑約4厘米;總苞闊鐘形,略短於舌狀花冠;總苞片4層,至少頂部被蛛絲狀毛,外層披針形,長8—10毫米,基部寬約2.5毫米,內層卵狀披針形,頂端尾尖,最內層質薄,長圓狀披針形,長和寬均約為外層的2.5倍,頂端尾尖;花托蜂窩狀,無毛,直徑6---7毫米;雌花1層,花冠舌狀,舌片淡黃色,橢圓形,長18—20毫米,寬6—8毫米,頂端3淺裂,檐部內2裂絲狀,上部聯合,長約12毫米,外卷,花冠管長約為舌片的1/4;退化雄蕊5枚,花葯離生,頂端內彎成鉤狀,基部無尾。兩性花花冠二唇狀,長約13毫米,外唇大,頂端3裂,裂片長2—4毫米,內唇2深裂,裂片線形,長7—8毫米;花葯長伸出於花冠管之外,基部具長而鈍的尾部,尾端有細毛;兩性花的花柱分枝內側扁,頂端鈍頭,長約1.5毫米。瘦果紡錘形,具多數縱棱,無毛,長約5毫米。冠毛黃白色,粗糙,長8—10毫米。花期9月。

地區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省東北部(巧家)。生於石縫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巧家。

本種提示

本種與白背大丁草Gerberanivea(DC.)Sch-Bip.近緣,但總苞片外層寬達2.5毫米,內層寬6—7毫米,頂端突然緊縮而呈尾尖,雌花舌片大,長18—20毫米,寬6—8毫米,退化雄蕊之花葯頂端內彎成鉤狀,兩性花花冠外唇頂端3淺裂至深裂而顯然有別。

菊科·大丁草屬植物

大丁草屬(Gerbera Cass. ),菊科,70種,分布於非洲和亞洲,中國約10種,產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