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

光福寺

光福寺,佛教寺院。中國有多個光福寺,還有些寺廟的別名是光福寺,還有些為口誤所致。四川光福寺為一般所指的“光福寺”,蘇州光福寺則一般稱為“銅觀音寺”,上海光福寺(也稱崇明光福寺)是“廣福寺”的口誤所致。其他的光福寺還有待考察。

基本信息

光福寺蘇州光福寺一景
中國有多個光福寺,還有些寺廟的別名是光福寺,還有些為口誤所致。四川光福寺為一般所指的“光福寺”,蘇州光福寺則一般稱為“銅觀音寺”,上海光福寺(也稱崇明光福寺)是“廣福寺”的口誤所致。其他的光福寺還有待考察。

四川光福寺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基本資料同時稱為:廬山光福寺地理位置:四川西昌市瀘山腰間創建時間: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宗教教派:佛教門票價格:3元特色信息:寺內石碑記載了西昌及周邊的地震情況,中國罕有簡介光福寺位於四川西昌市東南的瀘山腰間。是瀘山宗教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氣勢最恢宏,香火最興旺的佛教建築群,人稱“瀘山第一殿”。始建於貞觀十五年。瀘山因山勢如青蛙蹲地,位於古州南郊, 《水經注》中又稱“蛙山”。主峰海拔2317米,景色幽古清秀,是著名的川南勝境。“瀘峰春曉”為西昌八景之一。山中林密草幽,古藤攀緣,蒼松翠柏間曲徑迴環,其間散布16座古寺,今存有光福寺、五祖庵、三教庵、觀音閣、隱溪寺等多座。廟宇建築古樸典雅。其中五祖庵居頂,光福寺最大。這裡佛、道、儒“三教合一”,鼎立一山,有別於其他宗教勝地。光福寺創建於唐貞觀十五年(641),原名“飛梁寺”。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憲宗朱見琛敕封為現名。整座寺廟建築古樸精美,規模宏大。光福寺座西向東,呈階梯狀。遠遠望雲,甚是壯觀,整個建築以中軸線為中心展開,依山勢分五級建造,主要建築有飛梁寺、千佛殿、文武宮、大雄寶殿、魁星閣、望海樓等。寺內保存有技藝精湛的木、石雕刻藝術品,珍藏著歷代漫遊瀘山題詠詩歌賦的名流佳作,供奉有明代的銅、鐵鑄塑佛像,以及數千斤重的清代大青銅吊鐘和塔式香爐等珍貴文物,保存有百餘道國內罕見的地震碑林,記有西昌、冕寧、甘洛、寧南等地歷史上發生地震的資料,反映出了瀘山古剎的千年興衰。特別是記錄了西昌地區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清雍正十年(1732)、道光三十年(1850)發生的三次大地震,碑文銘刻有發震時間、震前兆、前震、主震、餘震、震及範圍、震後建築物毀壞和人畜傷亡等具體、詳細的情況。在右側蒙段祠內,還保存涼山州境內出土的自原始社會以來歷代石器、土陶器、青銅器、鐵器等文物數百件。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瀘山各寺廟都建有望海樓,因地勢不同而觀景各異。光福寺中的望海樓也名“觀炬樓”,憑欄遠眺,海闊天空,漁舟點點,岸柳、村落歷歷在目。此名因明代名人楊慎曾在此觀景賦詩而得名。當年楊慎路經此地去雲南寶山,在觀海樓觀賞瀘山、邛海美麗如畫的夜景和彝族火把節盛況,並即興賦詩,留下了"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的佳句,現被記錄在寺前的巨大照壁上。寺前有唐、宋時代的千年古柏,柏高數丈,上入蒼穹,根柯如鐵,主幹徑圍8.9米,樹形虬曲,奇特異群。最佳旅遊時間此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晴好天氣多。常年平均氣溫17°C,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也在10°C,最熱的七、八月平均氣溫也不過24、25°C,乾濕季分明,雨熱同季,素有“小春城”之稱,四季適合遊玩。

四川光福寺圖片

四川光福寺

四川光福寺
光福寺望海樓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光福寺四川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光福寺蘇州光福寺
光福寺又名光福講寺,位於江蘇省蘇州西南的光福鎮銅觀音寺後面的龜山上,創建於梁大同年間,光福寺、光福塔,因香火極盛,古鎮也改名為“光福”。光福寺前身是私家住宅。據《吳門表隱》記載:陳黃門侍郎顧氏野王舍宅建寺,便有了光福寺,是吳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吳中早期的寺觀園林之一。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鄉民張惠得到銅觀音像並送到寺中,此舉轟動一時,光福寺由此而改稱為銅觀音寺。目前,保留的建築有大殿、西方殿、寺橋及光福塔。
寺前跨河而建的寺十分古樸。橋長16.1米,寬3.05米,梁式,兩側沿口為武康石質,雕鑿著雙龍戲珠,萬字紋飾,琢工精良,為宋代舊物。過寺橋,進山門,即為大殿,單檐硬山造,前有廊,施船篷軒,殿內澈上明造,不施斗拱,檐檁直按在檐柱上。檐牆砌至額枋,枋檁間設墊板。殿前三間及殿後明間,均按六抹頭格子落地長窗。殿前有香樟一株,枝葉茂盛,樹冠蔥鬱。大殿西側有西方殿,硬山式樓房。樓上九架前後雙步廊,澈上明造。樓下前面加雙步廊,施船篷軒。廊牆內嵌有張墨君《詠梅詩》碑。碑文清晰,章草字型筆勢連綿,縱橫飄逸。寺內曾珍藏《大方廣佛華嚴經》和光福講寺開山祖師吾徹和尚的舍利
光福寺光福塔
光福塔
光福寺塔,本名舍利佛塔。矗立在寺後龜山之巔,始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塔為四面七級,高27.95米,平面呈正方形,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佛塔。底層西面設券門,二層以上四面置壺門,各層門內壁左右置佛龕,頂部設有方形、圓形、八角形等各不相同的藻井。各層置腰檐平座,做法簡潔樸素。塔底層設迥廊,各層均按有樓板,可拾級而上。登塔眺望,遠山峰巒連綿,東西崦湖交相輝映。光福塔踞山臨湖,景色旖旎,猶如一幅洗鍊的中國畫展現在遊人面前。登臨塔山縱眼四望,但見高處峰巒攢簇,低處層林疊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給人以“不在畫中,似在畫中”之感。

蘇州光福寺圖片

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竹泓光福寺

光福寺竹泓光福寺
竹泓光福寺位於浙江省興化市竹泓鎮東,在清朝光緒年間,由主持僧福慶和尚拆除舊廟重建而成。寺內建有大雄寶殿、關帝廟、都天廟,樓台亭閣遍布,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可惜抗日時期,該寺被日軍占為據點,地勢比較險要,建築堅固,八路軍久攻不下死傷慘重,後日軍投降,古寺被八路軍焚毀,防止再被占為據點。建國後原址被闢為糧庫。如今古剎“光福寺”又得以易地重建,成為了竹泓鎮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此寺初名為“福田庵”,乃佛教曹洞宗賈菩薩派的祖庭,為竹泓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見證。

上海光福寺

光福寺上海光福寺
多稱崇明光福寺,始建於清鹹豐年間,前身為“武聖殿”,原址在汲浜鎮北。民國十年,有個叫了道的大師駐錫於此,更為現名,專宏淨土;一九四六年南遷中興鎮,其弟子葉承大師,繼承住持,教宗天台,行歸淨土;常定法師,克紹師志,結茅寺旁,凡三十載,不荒持誦。一九八九年,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視察崇明,籍此勝緣,廣福寺開辦上海佛學院二部,常定法師親自執教,為各大叢林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僧才。為使學院叢林化,一九九三年起籌建大雄寶殿、教學大樓、生活大樓等配套設施。承香港吳劍青、山西嶽兆禮等大護法慨施巨資,於一九九四年秋,克成其功。一九九八年冬,天王殿又告落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